![]()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31
|
分享小板Z77主機很速配的CM Elite 344機殼
去年敗家組了Z68,時間好快就用了快一年了。之前看過好多人的Z77主機勸敗文,只能說好毒啊!!我也好想再換機,只是都用Z68跟Z77差不多效能的理由說服自己。
幾週前興起換機Z77念頭的敗家蟲溢腦了,已經不能用看Z77主機勸敗文或自我安慰的話來消滅了啊!! 把那部Z68小主機的CPU、板子、機殼丟上網拍賣,問我價格的話,那只能說跟當初拜入代價相比是幾近砍半流血價啊!!但多少也補貼換機的開銷。上週日帶著之前做好的功課在上週出發去敗家。 因為自己小主機用了很習慣,這次也就沒換那種ATX主機。其實很早之前就注意技嘉Sniper縮小版的Sniper M3,可是它就是買不到,後來改買同樣是小板而價錢更便宜的Z77M-D3H。 敗家當天趕上龍總好禮最後期限,但沒重大獎的命,就這中杯思樂冰安慰獎!! ![]() 不算多樣配件一覽,這裡碎念一下,S-ATA連接線再多兩組嘛! ![]() 就外觀來看,水藍色小板,採用固態電容、低電阻式電晶體 ![]() 主機板的I/O背板特寫,設置PS/2鍵盤/滑鼠插座、4組USB 2.0紅連接埠、D-Sub、DVI-D、HDMI、2組USB 3.0藍連接埠、一組乙太網路的RJ-45介面以及音效的連接插孔座。 純數位DVI-D不能轉接為D-Sub,DVI-D、HDMI可支援至最高1920x1200的解析度,三種視訊輸出接頭能做得雙螢幕組合僅在作業系統才行,雙螢幕組合: D-Sub + DVI-D ---ok D-Sub + HDMI ---ok DVI-D + HDMI ---ok ![]() 以上一堆話是底下要分享機殼的起源。 在店家現場找一找Z77M-D3H的家,看看有沒有滿意的小機殼,小板配小機殼很贊,如果是搭大機殼就差很大了。 結果選上這個有19PIN USB 3.0的Elite 344機殼,老闆說一起帶有折扣,當場算算機殼只要1張千元大鈔,所以心動就行動。 在下就開箱分享,其實已經用了快一週,並簡測機殼散熱給大家參考。 ![]() 整個外箱大小不大,(寬/高/深) 24 x 51 x 42 cm,我用勁戰就可以扛回家了。 ![]() ![]() 產品附件,喇叭、銅柱、數條的整線帶、安裝螺絲包…..。 ![]() Elite 344踹共∼它體積是(寬/高/深) 18.3 x 35.68 x 43.6 cm。 ![]() 前方是鏡面的面板,有著銀色系邊框造型,這裡有2個外露5.25吋磁碟槽,以及2個外露3.5吋磁碟槽,擴充槽前方皆為鏡面材質黑色檔版。 我應該會用一段時間才把膠膜撕去,不然很快就在面板留下痕跡了! ![]() 前方的面板底下沖孔網,中間位置有個CoolerMaster的銘牌。 ![]() 機殼IO埠,電源、USB 3.0 x 1、MIC x 1、HD / AC97音效 x 1、USB 2.0 x 2、重置鍵、HD運作指示燈。 ![]() 鏡面的面板下方有金屬沖孔網作為前置風扇氣流吸入。 ![]() 拆下機殼前方面板的過程不需要任何工具,用手稍微退出機殼兩側的面板卡榫即可。 ![]() 前方的面板底下沖孔網後方外樣貌。 ![]() 機殼前方底部配了12cm風扇,利用預留孔位可以改為裝置更小8或9CM風扇。 ![]() 機殼底部外觀。 ![]() 機殼背部部分,電源供應器安裝處是現在很少見的上置式設計,有預留可以DIY一組 8或9CM風扇,還有4個的擴充槽,擴充槽上方預留一個黑色圓孔。 ![]() 機殼這面要走背線是沒辦法了,對應主機板CPU安裝處底部有開長方形大孔,這個設計對於拆換某些CPU散熱器很方便,省去拆裝主機板麻煩。 ![]() 側面板有兩個散熱孔,圓形的那個是可以DIY 9公分風扇。 ![]()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31
|
內部空間可以裝符合Micro - ATX / ITX規格主機板,CPU散熱器最大高度: 14.8 cm,顯示卡長度則25 cm以內,看樣子塔散跟中高階卡王無緣了。
![]() 2組5.25吋擴充槽都有免螺絲卡榫固定器,卡榫左、右搬動就可以固定或鬆開5.25吋裝置。 ![]() 6組3.5吋擴充槽空間中,最上方那個已經讓機殼線材佔用了。另一組硬碟架可以裝4個3.5吋硬碟,或是照需求拆掉,我想就是要安裝中高階卡王的時候就要拆掉。 ![]() 拆掉硬碟架方法是把機殼底部的四顆螺絲與黑色固定螺絲鬆開。 ![]() ![]() 硬碟架拆掉後,長度36.3公分以內的顯示卡也可以裝了,只是剩下一組3.5吋擴充槽可用。 ![]() 機殼前方底部的12cm風扇是3Pin電源設計,附上3-pin轉大4-pin電源接頭的轉接線來使用。 ![]() 這是機殼前面板的線材,音效、USB2.0、19PIN USB3.0接頭。 ![]() 機殼內部的後方樣貌,後置散熱風扇處有預留可以DIY 8或9CM風扇孔位,4個的擴充槽檔版只有一組附上重複使用鐵片,其餘是無法重複使用。 ![]() 這intel 3770K加Z77M-D3H的零組件要搬入新家了。 事前規劃機殼內部散熱方式,就最簡單的前吸後排,可是機殼沒有附後置風扇,只能自己DIY了。幸好去收藏箱有翻出這個不知躺多少年的8公分風扇,不用花錢還物盡其用。 ![]() ![]() 事前規劃cpu散熱氣要安裝閒置很久的Hyper 212+,結果是Hyper 212+高度多了那一咪咪,側版就是蓋不上去啊! ![]() 想了半天,Hyper 212+跟另一部主機用的GeminII S524散熱器調換才解決了。 ![]() 趕上Z77M-D3H的龍總好禮最後期限,但沒重大獎的命,就這中杯思樂冰安慰獎,裝完機後先休息一下,去小七換來喝,順道買了幾包半手禮。 偷學某工程師梗,期待主機運作順暢。 ![]() 思樂冰放一下子會變小啊!很神奇啊!! ![]() 嗑完也休息一下繼續趕工!! 那intel 3770K加Z77M-D3H主機搬入機殼的散熱如何?看看待機溫度跟玩遊戲的運作溫度。 系統硬體: intel 3770K 時脈3.5GHz 沒超 技嘉 Z77M-D3H 技嘉 GV-R575D5-1GD 2支2GB Kingston HyperX H2O水冷式記憶體 DDR3-2133 WD FALS 1TB 訊凱 風神緞二代 GeminII S524 熱導管散熱器 訊凱 GX-450W Win 7 SP1 64bit 待機時溫度,GeminII S524風扇轉速由主機板自動調整。 CPU Core最高溫度多數落在44度,顯示核心溫度則有55度,WD FALS 1TB溫度有40度。 ![]() ![]() 短暫玩Sreet Fighter IV加強幾關,CPU Core之中有一個最高溫度來到60度,顯示核心溫度有65度,WD FALS 1TB溫度有40度。 ![]() ![]() ![]() 自己DIY的8公分後置風扇轉速有3000轉,實在太吵了!還是找時間買一個比較安靜的風扇來換才行。 Elite 344機殼內側或折邊處理更好,也把內部加上黑化處理,而且附上一組後置靜音風扇,這會令我更滿意。 以上就是小弟的CM Elite 344分享,到此收工。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6,087
|
3400RPM,34dBA...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31
|
引用:
謝謝解答了,原來自己DIY的8公分後置風扇轉速可以這麼高!!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Mt.Ali
文章: 4,548
|
不只CM,看到USB 3.0只做一個就覺得奇怪,
內接的19pin不是一對的嗎? 難道還有配合後方拉到前方的轉接線? (有些USB 3.0非南橋內建,所以只有後方有)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配備常常僅供參考,所以不列了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1,851
|
引用:
看的好仔細 ![]()
__________________
![]()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暫離.....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31
|
引用:
經你一提醒還真的啊! 不知道有沒有方法把消失那組USB 3.0弄出來? 新的主機板應該都有19-PIN USB 3.0了吧?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4,081
|
引用:
未必....有些廠真的會省那一點點東西為了區隔它們的高階產品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Mt.Ali
文章: 4,548
|
引用:
引用:
因為弟之前就有注意過其他同樣帶有一個前置USB 3.0的平價小殼, 像旋剛的就確定是一般的外部接頭拉到機後去, 雖然土法煉鋼,但不會浪費到可用接頭數; 主機板沒內建USB 3.0的話,自己加一張擴充卡就好。 http://www.sharkoon.com/sites/defau...al_en_11579.pdf (第六頁) 像樓主貼的Elite 344,後置風扇旁有個管線洞, 可能一開始也是要這樣設計,但後來改內接型吧, 或是樓主沒拍到其他轉接線材? 另一個AeroCool的也是內接19pin,但亦有向下支援的5pin分線... http://www.aerocool.com.tw/images/c...Lite-manual.jpg 優點是主機板要是沒有USB 3.0的話,前置接口也不至於廢掉, 缺點就跟Elite 344一樣,有內接19pin的話,其中一個會人間蒸發 ![]() 所以這些帶一個USB 3.0平價小殼,埠數的設計都有些奇怪的地方, 旋剛那種土法煉鋼的就算了,用內接19pin的就豪邁點做出兩個埠吧 ![]()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配備常常僅供參考,所以不列了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1,851
|
借原價屋討論區圖來說
理論上條線應該是19 pin,只給一個USB 3.0恐怕是空間限制(也算是個理由 ![]() 動手改當然是可以,只是剝線焊接割面板@#$%^&還是算了吧,買一個前置的比較快 其實只有一個USB 3.0也夠用的了,用的了那頻寬的只有硬碟/隨身碟/藍光這三個吧 ![]()
__________________
![]()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暫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