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系統組件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z..
Master Member
 
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演一圈 (誤~
文章: 2,447
夏天來臨,玩X79板子的各位大大,你們怎麼處理MOS的高熱?

夏天來了才知道原來X79的MOS燙的不像話,之前使用裸測架因為還有使用風扇吹,現在裝到機殼內跑了一天的F@H運算,才發現,主機板的溫度高的嚇人,隨便就能來到55度,MOS就不用說了,用摸的絕對撐不過一秒

有使用各家X79主機板的大大,你們都怎麼幫忙散熱?

目前配置如下:
MB: ASROCK Fatal1ty X79 Professional

CPU: I7 3930K @ 4.5~4.7G (4.8G根本不用想,機殼溫度排不出去,超了也沒用..)

機殼使用銀欣烏鴉3

主機板MOS部分也已經用上8cm風扇在吹了,但只要機殼蓋住,溫度還是壓不下來
紅色框部分...



附上系統溫度圖,這已經是把烏鴉3的側邊背板拆下的溫度了,不然光MB隨便就55度,連同後面的HDD全都會燙手


討論一下吧~
     
      
舊 2012-07-05, 09:28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z..離線中  
RAR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53
開冷氣是最快的方法了 那溫度連在旁邊的人都會受不了
X系列溫度高 我已經不再去想 怎麼改散熱能讓他降溫
 
舊 2012-07-05, 09:48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R離線中  
z..
Master Member
 
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演一圈 (誤~
文章: 2,447
引用:
作者RAR
開冷氣是最快的方法了 那溫度連在旁邊的人都會受不了
X系列溫度高 我已經不再去想 怎麼改散熱能讓他降溫


RAR大 你有超頻嗎? 頻率多少? 可以長期正常不當機使用?

我的部分,4.7G持續一段時間高溫55度降不下,就會重開....
舊 2012-07-05, 09:54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z..離線中  
thunderligh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2
文章: 220
個人的不專業建議...

1.機殼才是最攸關整體MB溫度的關鍵,我的話避免HD和上面系統的溫度會干擾,會買像是
CORSAIR 800D那種設計的機殼

2.利民HR-09 MOS散熱器直接上...

3.根據MOS結構,CPU溫度高,CPU的耗電量也會增加,因此選用高階CPU散熱器也有助於MB MOS的供電負載下降∼∼
舊 2012-07-05, 10:09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hunderlight離線中  
power666
Power Member
 
power666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514
會不會是主機板用的MOS問題?

以7970非公版超頻為例
A牌的DC2T有MOS過熱的情形
M牌的lighting卻沒有(M牌的超更高)

兩張非公版的卡
A牌用的是一般的
M牌用的是金屬封裝的MOS


高供電輸出MOS會發高熱
不一樣的零件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會不會是這個原因?

至於散熱
我覺得風扇都在吹了還無解
代表原廠給的散熱方案嚴重的不夠
除了改裝沒有其它的方法了
舊 2012-07-05, 10:21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ower666離線中  
z..
Master Member
 
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演一圈 (誤~
文章: 2,447
引用:
作者thunderlight
個人的不專業建議...

1.機殼才是最攸關整體MB溫度的關鍵,我的話避免HD和上面系統的溫度會干擾,會買像是
CORSAIR 800D那種設計的機殼

2.利民HR-09 MOS散熱器直接上...

3.根據MOS結構,CPU溫度高,CPU的耗電量也會增加,因此選用高階CPU散熱器也有助於MB MOS的供電負載下降∼∼


1.這明顯不是機殼問題,因為之前一樣使用這機殼,但是主機板是X58,完全不會像這次使用X79般的溫度誇張..

2.利民HR-09很可能無法包覆X79這一整排MOS,剛剛看了一下圖片,太短

3.CPU風扇來說,全銅的應該已經算高階了,如圖...




引用:
作者power666
會不會是主機板用的MOS問題?

以7970非公版超頻為例
A牌的DC2T有MOS過熱的情形
M牌的lighting卻沒有(M牌的超更高)

兩張非公版的卡
A牌用的是一般的
M牌用的是金屬封裝的MOS


高供電輸出MOS會發高熱
不一樣的零件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會不會是這個原因?

至於散熱
我覺得風扇都在吹了還無解
代表原廠給的散熱方案嚴重的不夠
除了改裝沒有其它的方法了


目前就我所知道的,各家的X79都有MOS高溫這方面的問題,只是我竟然找不到有人討論如何排解,難道大家的X79全都裸測?

另外,如果不想MOS高溫,還有另一個辦法,那就是別超頻了,可是...我就是不超全身會癢...So..
舊 2012-07-05, 10:42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z..離線中  
cheochi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1,004
我剛剛轉檔..
可是主機板的溫度並沒有甚麼變化..
拆下側板..去摸散熱片的位置..
感覺是發熱..但是並沒有很燙..


主機板是華碩P9X79 Deluxe

機殼是振華冰山之星 SF-1000


室溫約24度..
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章於 2012-07-05 11:03 PM 被 cheochi 編輯.
舊 2012-07-05, 11:01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heochi離線中  
donqa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0
文章: 288
試試

CPU COOLER再架一個風扇(一吸一排),排風的那個試著往下裝一點,束線萬能

RV03那個硬碟架進風扇上移到MOS旁那個5.25

MOS拆下來看看導熱介質有沒有塗好黏好..散熱片檢查有無焊接,沒有就補散熱膏...
然後可以試著�**﹞@點的導熱矽膠(減低熱阻),最後稍微加強MOS COOLER扣具壓力(換彈簧?)


再不行,就只能推薦你換大一點的機殼了...比如RV02、FT02...
或直接洽利民 沒道理X79他們沒產品
舊 2012-07-05, 11:05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onqa離線中  
z..
Master Member
 
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演一圈 (誤~
文章: 2,447
引用:
作者cheochi
我剛剛轉檔..
可是主機板的溫度並沒有甚麼變化..
拆下側板..去摸散熱片的位置..
感覺是發熱..但是並沒有很燙..

http://cheochi2002.sg1002.myweb.hinet.net/4999
主機板是華碩P9X79 Deluxe

機殼是振華冰山之星 SF-1000
http://cheochi2002.sg1002.myweb.hinet.net/950%20950

室溫約24度..


看完之後,我只感覺我的U遇到神雕了,好悲傷

cheochi大 想請你幫忙測試玩遊戲一段時間之後,再去摸看看,另外,CPU有開啟省電模式嗎?



引用:
作者donqa
試試

CPU COOLER再架一個風扇(一吸一排),排風的那個試著往下裝一點,束線萬能

RV03那個硬碟架進風扇上移到MOS旁那個5.25

MOS拆下來看看導熱介質有沒有塗好黏好..散熱片檢查有無焊接,沒有就補散熱膏...
然後可以試著�**﹞@點的導熱矽膠(減低熱阻),最後稍微加強MOS COOLER扣具壓力(換彈簧?)


再不行,就只能推薦你換大一點的機殼了...比如RV02、FT02...
或直接洽利民 沒道理X79他們沒產品


感謝,我現在就拆下看看~

此文章於 2012-07-05 11:11 PM 被 z.. 編輯.
舊 2012-07-05, 11:09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z..離線中  
ckcpro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0
您的住址: 洪爺饅頭
文章: 382
引用:
作者thunderlight
個人的不專業建議...

1.機殼才是最攸關整體MB溫度的關鍵,我的話避免HD和上面系統的溫度會干擾,會買像是
CORSAIR 800D那種設計的機殼

2.利民HR-09 MOS散熱器直接上...

3.根據MOS結構,CPU溫度高,CPU的耗電量也會增加,因此選用高階CPU散熱器也有助於MB MOS的供電負載下降∼∼



這好像幫機殼講話..要理想化應是吹空調才對~
__________________
RD-GM電腦
舊 2012-07-05, 11:23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kcpro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1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