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2,010
					
				 | 
				
				首起!留日台生輻射背景值超標8倍
		
	 http://tw.nextmedia.com/rnews/artic...ssueID/20110316 日本百年強震引發核爆輻射危機,昨天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緊急在機場設置輻射檢測門把關,根據《壹電視》報導,今天下午4時許,桃園機場出現首起輻射背景值超標案例,一名邱姓男學生搭乘日航成田飛往桃園的班機,通過偵測門時,輻射背景值超標8倍,偵測人員趕緊要他將外套、牛仔褲、隨身塑膠袋脫掉,清洗身體後,穿上隔離衣後讓他先返家,邱男表示可能是在日本千葉遭受輻射塵感染。 ======================================================== 風俗大快回來吧............ 看新聞還有從東京回來的人不願意穿過輻射檢測門.. 說不可能感染... 此文章於 2011-03-16 05:11 PM 被 totorochen 編輯. | |||||||
|  2011-03-16, 05:10 PM
			
			
	#1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4 您的住址: 懸崖邊 
					文章: 1,462
					
				 | 嚇死人     | ||
|  2011-03-16, 05:22 PM
			
			
	#2 |   | 
|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Totenkopfverbande 
					文章: 330
					
				 | 應該要強制從日本來的旅客通過那個偵測門吧 不然活動幅射源走到街上,誰接近誰倒楣? 
				__________________ Wir bekennen uns zu dem Geschlecht, das aus dem Dunkeln in das Helle strebt.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  2011-03-16, 05:22 PM
			
			
	#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7 
					文章: 208
					
				 | 不是有篇文說該版大的女友堅持要去日本 請該版大把這新聞給他女友看  | 
|  2011-03-16, 05:25 PM
			
			
	#4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9 
					文章: 7
					
				 | http://tw.video.news.yahoo.com/vide...8039/1-24541676 與輻射共處1甲子 原爆老翁健康。 海關人員還問老人,你身上怎會帶原子彈武器, 那出國不就很麻煩,他還說原子彈光芒很漂亮, 但看到一半人就倒了,震波? | 
|  2011-03-16, 05:29 PM
			
			
	#5 |   | 
|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2,010
					
				 | 引用: 
 偷偷跟你說.. 那老翁是強化人... | |
|  2011-03-16, 05:30 PM
			
			
	#6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3 
					文章: 13
					
				 | 千葉是在東京附近嗎?? 如果連活動的人身上,都移動到台灣了,還能殘留8倍, 那當地的土地會有多少輻射阿?? 感覺日本政府第一時間就掩蓋了事情的嚴重性.... | 
|  2011-03-16, 05:31 PM
			
			
	#7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8 
					文章: 0
					
				 | 才8倍就大驚小怪,照一張X光就不止了 PTT鄉民跟我說的 | 
|  2011-03-16, 05:32 PM
			
			
	#8 |   | 
|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2,010
					
				 | 引用: 
 我覺得不但要全面檢測.. 連日本過來的貨物都要驗.. 不然跑單幫的可能會帶回一堆有輻射的貨物.. | |
|  2011-03-16, 05:32 PM
			
			
	#9 |   | 
|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8 
					文章: 681
					
				 | 引用: 
 千葉縣就在東京都隔壁,兩個是相連的 | |
|  2011-03-16, 05:46 PM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