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minitaco
Senior Member
 
minitac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1,273
泡麵類要漲價

年後泡麵類要調漲價格了

一碗泡麵同等於一個便當(50元)

大家會去消費購買嗎?

是我.................不會

久久吃一次(碗),倒還能接受(不過漲成這樣,恐怕我也不會去買)
     
      

此文章於 2011-02-11 11:11 PM 被 minitaco 編輯.
舊 2011-02-11, 11:10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nitaco離線中  
起司頭棕褲褲
*停權中*
 
起司頭棕褲褲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10
您的住址: 紐開普市
文章: 1,545
大家對泡麵、麵包的概念要改觀了
以前吃這些是為了省錢
現在吃這些是為了口味
 
舊 2011-02-11, 11:15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起司頭棕褲褲離線中  
cys070
Elite Member
 
cys070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517
個人認為泡麵,麵包可以不吃,不是必需品

所以沒差
舊 2011-02-11, 11:18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ys070離線中  
670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文章: 567
我也不會阿

漲那麼多 已經失去泡麵的意義

廠商:甚麼是意義,我只知道撈錢啦
舊 2011-02-11, 11:20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670離線中  
sgdsdd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2
我也覺得太貴了。

前兩年在大二時,因為月底了薪水還沒發。
買了兩袋味味A,一袋五包才四十元。在大潤發買的。
現在漲太多了吧

窮的連泡麵都吃不起了...
舊 2011-02-11, 11:24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gdsdd離線中  
ttqqww
*停權中*
 
ttqqw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滅絕希望的世界
文章: 750



高雄某間便當店的二種招牌口味飯盒
一個只要42元,我買泡麵!?又不是頭殼拍去了 XD
舊 2011-02-11, 11:33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tqqww離線中  
jamin
Senior Member
 
jam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1,370
引用:
作者起司頭棕褲褲
大家對泡麵、麵包的概念要改觀了
以前吃這些是為了省錢
現在吃這些是為了口味

我也想這樣自我安慰

但是東西不變, 很難轉變成為了口味.

麵包還好, 至少有些麵包師父還會花心思改變口感.

現在泡麵的選擇性越來越少, cost down 的越來越誇張.

連之前造成大衝擊的康師父也一起墮落....


真是台灣的奇蹟, 不管什麼產品都可以聯合漲價, 新進的競爭者也會加入墮落的行列.
__________________
要討論也要找能溝通的, 跟狂吠的狗溝通只是浪費時間. 每日一句 : 很多不等於多數,也不等於少數
舊 2011-02-11, 11:39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amin離線中  
shival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1,015
盡量漲...大家少吃點是好事
舊 2011-02-11, 11:47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ival現在在線上  
調情呻手
*停權中*
 
調情呻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3
反正我打算不再吃泡麵了!

還是現煮的比較健康!

沒良心的漲只是讓我更心寒!
舊 2011-02-11, 11:58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調情呻手離線中  
amd21456
Regular Member
 
amd21456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69
米飯便宜

以後嘴饞吃飯就好了
舊 2011-02-12, 12:05 A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md21456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35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