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顯示卡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tony66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363
Folding@HOME之測試迷思

「Folding@HOME™」是為了研究人類蛋白質的摺疊現象,並理解關連疾病而發起的試驗計畫。要探究因蛋白質的異常摺疊而引發的巴金森症、阿滋海默症、癌症等各種疾病的肇因,耗用龐大運算能力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搭載擁有卓越演算能力之Cell Broadband Engine™ (Cell/B.E.)的PS3™對分析的貢獻,將幫助原因的進一步究明。


由於蛋白質的摺疊過程非常複雜,因此透過電腦模擬的研究堪稱是不可或缺。若由一台電腦進行這套模擬過程,最大可能需要耗費將近30年的歲月,故美國史丹佛大學計畫向每台參加「Folding@HOME™」的終端機傳送切割龐大運算內容後產生的無數Task(工作單位),經由多數終端機的平行處理來縮短分析需耗費的時間。各終端機的計算處理結果會於運算結束的同時,透過網際網路回傳給美國史丹佛大學。Cell/B.E.擁有相當於標準個人電腦10倍左右的運算能力,因此PS3™若能參加這項計畫,可望能令研究的開發速度飛躍提昇。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以下簡稱SCEI)已開始提供能讓PLAYSTATION3(以下簡稱PS3)支援美國史丹佛大學推動的分散式運算(*1)計畫「Folding@HOME™」的應用程式。


如各位所知,Folding@home是一個「研究蛋白質折疊,誤折,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關疾病的分散式計算工程,」據稱現在已經有超過一百萬顆CPU參與了Folding@home計畫-但是看起來它的老爹Vijay Pande並不滿足於此,他又開發了一種新軟體以利用顯卡GPU的raw processing power預處理能力。



當各位用Folding@home測試自己的怪獸顯卡時~希望出發點是像上述計畫(造服人群)

功德無量阿~~~~~~~~~~~~
     
      
舊 2008-08-26, 09:40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ony66離線中  
knift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2,444
說實在的,我個人對這個計畫也不是很清楚,
也有些疑慮,不知道能不能請板上的F@H隊友幫我解答一下…
一、它是找出問題(基因、蛋白質)所在,還是找出解答(治療藥品的成份)所在?
二、它經過這麼久的運作後,有成功哪些病例?
三、它的成果是歸誰?史丹佛大學?藥廠?會因為是公共資源產生的結果,因此將成果免費回饋給世界嗎?(不論是問題所在或是解藥成份)
尤其是第三點是我最重視的,如果今天成果是歸學校、藥廠,那幫忙跑的人不是被裝孝維嗎?
我是以自由軟體的角度來想這個問題的,取之於公眾、用之於公眾…
 
舊 2008-08-26, 11:57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nift離線中  
panasync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22
真有成果怎樣都輪不到這些client,一定是藥廠賺飽飽畢竟這種研究計劃需要很大的資金來源。弄個積分團隊排名制度讓這些人看著自己怪獸卡強大的運算能力爽一爽就一堆人裝來跑了。
舊 2008-08-26, 02:26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anasync離線中  
u3350829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2,332
Red face

引用:
作者panasync
真有成果怎樣都輪不到這些client,一定是藥廠賺飽飽畢竟這種研究計劃需要很大的資金來源。弄個積分團隊排名制度讓這些人看著自己怪獸卡強大的運算能力爽一爽就一堆人裝來跑了。


有興趣為何不看一下FAQ? 或者直接到F@H的論壇上面去發問? 這樣不是比較準確XD
下面是FAQ中的原文說明

Who "owns" the results? What will happen to them?

Unlike other distributed computing projects, Folding@home is run by an academic institution (specifically the Pande Group, at Stanford University's - Chemistry Department), which is a nonprofit institution dedicated to scienc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We will not sell the data or make any money off of it.

Moreover, we will make the data available for others to use. In particular, the results from Folding@home will be made available on several levels. Most importantly,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s will be submitted to scientific journals for publication, and these journal articles will be posted on the web page after publication. Next, after publication of these scientific articles that analyze the data, the raw data of the folding runs will be available for everyone, including other researchers, here on this web site.
__________________
Es muss sein!
舊 2008-08-26, 03:20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u3350829離線中  
APPLEKID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1,319
引用:
作者u3350829
有興趣為何不看一下FAQ? 或者直接到F@H的論壇上面去發問? 這樣不是比較準確XD
下面是FAQ中的原文說明

Who "owns" the results? What will happen to them?

Unlike other distributed computing projects, Folding@home is run by an academic institution (specifically the Pande Group, at Stanford University's - Chemistry Department), which is a nonprofit institution dedicated to scienc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We will not sell the data or make any money off of it.

Moreover, we will make the data available for others to use. In particular, the results from Folding@home will be made available on several levels. Most importantly,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s will be submitted to scientific journals for publication, and these journal article...


oh...
要是剛好關鍵的那一個data是你的電腦算出來, 那發表期刊的時後會掛名嗎???

不過也不用這麼認真, 就當作作功德吧...
__________________
新機MINOLTA alpha-7 + 24-105/3.5-4.5在2005/07/27正式入荷!!!
見鬼了... Minolta 24-105/3.5-4.5 (D)這隻變焦鏡竟然是西平英生2005鏡頭總測個人給5顆星啊...
Nikon COOLSCAN V ED底片掃描機已於2006/7/21入手...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交個朋友也不錯...
MACRO APO-LANTHAR 125mm F2.5 SL已於2007/03/15上午10:30入手... minolta鏡頭群之野望第一階段結束...
lenovo L220x 22' 1920x1200 LCD於2008/06/27正式到手!
tc electronic konnekt 8在2009/03/14正式入手,搭配AKG k271 MK2真是好聽啊...
Bessa R2A + Cral Zeiss Biogon 2/35於2009/07/01入手... RF元年開始...
beyerdynamic dt990於2010/04/06入手了... 真是重金屬的好朋友啊...

我的相本 , 若傷了大家的眼球和視網膜, 敬請見諒
新的blog 上線了... 晚上睡不著or無聊就來看看吧...

我的BOINC stat
舊 2008-08-26, 04:06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PPLEKID離線中  
鄉長
Major Member
 
鄉長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8
文章: 167
這樣如果不小心賽中了諾貝爾獎也能領獎嗎?
舊 2008-08-26, 07:24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鄉長離線中  
kf0916
Power Member
 
kf0916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0
文章: 675
跑了2個星期
目前也回傳了73個WU
78G跑的比6000+x2還快太多了...
舊 2008-08-26, 08:32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f0916離線中  
Raziel
Elite Member
 
Razie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引用:
作者knift
說實在的,我個人對這個計畫也不是很清楚,
也有些疑慮,不知道能不能請板上的F@H隊友幫我解答一下…
一、它是找出問題(基因、蛋白質)所在,還是找出解答(治療藥品的成份)所在?
二、它經過這麼久的運作後,有成功哪些病例?
三、它的成果是歸誰?史丹佛大學?藥廠?會因為是公共資源產生的結果,因此將成果免費回饋給世界嗎?(不論是問題所在或是解藥成份)
尤其是第三點是我最重視的,如果今天成果是歸學校、藥廠,那幫忙跑的人不是被裝孝維嗎?
我是以自由軟體的角度來想這個問題的,取之於公眾、用之於公眾…

我知道的也有限,大家討論討論.

F@H並不直接針對藥方這麼高階的議題去做運算,而是研究蛋白質摺疊這種很基礎的資料.
與自由軟體不同處是, 你寫一個程式,就已經是有某些功能的一個作品.但F@H研究蛋白質摺疊
與疾病的"關係", 而不是去"克服"那個疾病的解藥.

蛋白質是一個生物體系的動力和奈米機器。在蛋白質實現它的生物功能之前,它們會把自己
裝配起來,或者說是折疊;雖然蛋白質折疊是對所有的生物體系來說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過
程,但這個過程對人類而言仍然是個未解之謎。此外,當蛋白質沒有正確的折疊(折疊錯誤)
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包括許多知名的疾病,比方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瘋牛病(Mad
Cow, BSE),可傳播性海綿狀腦病(CJD),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和其他多種癌症及其相關得綜合病症。 [摘自官網加以翻譯]

F@H的研究成果是無償回饋給社會,就像是圖書館,裡面有很多資料可以供人讀取,但是你能
不能利用某個成果去應用到某個產品,則是要看個人.資料的本身還不是最終產品.

比方說,如果你找出結合內燃機與空氣動力學...等多種知識,或許你也可以是 萊特兄弟.
或許你在期刊看到一個F@H研究的成果,但是其他人也會看到,誰能以此實踐解決人類問題
的藥品或是療程,那就是八仙過海 各憑本事了.

F@H研究蛋白質折疊與疾病的關係,但藥廠若製出成品,那當然不是免費.(除非他自願.)
從研究實驗論文到藥品,中間還有非常遠的路要走,動物實驗,人體實驗,送驗,取得認證...
很多事情都是藥廠的工作, 縮短他們的研究時間不代表完全抹殺產品化過程的功勞.

所有人類受益之處,就是中間研究被加速/縮短的時間. 這些基礎知識,也方便有心人加以研究
不會讓某種知識只能把持在某些財團與單位手中. 你的身體健康良好, 對一個新藥提早三年
面市不感到任何特別,但對於罹病有需要的人來說,即使只提早三個月,都是無價的.

參與分散運算,別抱著太功利的心態,認為他人會獲益,那我就是當幫人賺錢的傻子.

只要能解決人類需求與難題的事務,也都很容易會有方法產生利益.君不見許多新科技的發明
源頭也常不過是幾篇學術論文.

如果有任何分散式運算不能解決任何實質的人類問題,那根本也可以說是一個無意義的鬧劇.
但是我相信F@H許多得獎紀錄與研究單位裡面有很多聰明的頭腦,這些運算力怎麼被使用,
會比你我所想的要有效率與有意義得多.

F@H至今發表了許多論文與研究成果,各位朋友可以到官網詳閱. http://folding.stanford.edu/English/Awards
舊 2008-08-26, 09:24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ziel離線中  
knift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2,444
引用:
作者u3350829
有興趣為何不看一下FAQ? 或者直接到F@H的論壇上面去發問? 這樣不是比較準確XD
下面是FAQ中的原文說明

Who "owns" the results? What will happen to them?

Unlike other distributed computing projects, Folding@home is run by an academic institution (specifically the Pande Group, at Stanford University's - Chemistry Department), which is a nonprofit institution dedicated to scienc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We will not sell the data or make any money off of it.

Moreover, we will make the data available for others to use. In particular, the results from Folding@home will be made available on several levels. Most importantly,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s will be submitted to scientific journals for publication, and these journal article...

謝謝回覆,
原來是用在學術的用途上,
而且是會公開發表的,
這樣子真的不錯^^
舊 2008-08-26, 09:26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nift離線中  
tt1230907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416
其實以這個low data來說

有沒有用就是看個人的學識

資料跑出來是共享的

會拿來用的人也是對這領域了解很深的人

而會不會拿來商品化也很難說

畢竟資料是死的人是活的

研究出重大發現的人可選擇獨賣商品也可公開方法讓大家無償受益

以上為個人意見
舊 2008-08-28, 11:23 A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t1230907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1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