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4
文章: 54
|
BENQ 1640燒的好慢~~WHY?
上星期購入一台BENQ 1640
可是燒錄的倍速明顯拖慢 一樣是8倍速燒錄 我另外一台電腦的NEC 3500A可以在7分鐘燒完4G的容量 可是這台1640卻要花到15分鐘 可是我片子都是用一樣的 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檢查嗎? 謝謝指教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2,250
|
滿有可能是片子的問題
我上次也是 用的是5塊錢的太誘片 結果也都要15分鐘搞定 後來換cd-tech的才ok 不過我還真不喜歡1640的燈號顯示 燒錄時有時候亮,有時候不亮,真不知道資料有沒有燒進去?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Rivia
文章: 7,028
|
1640有修改軔體可以用
去DVD區找找吧
__________________
Folding@home with GPGPU集中討論串 Unix Review: ArchLinux●Sabayon●OpenSolaris 2008.5●Ubuntu 8.10 AVs Review: GDTC●AntiVir SS●ESS●KIS 09●NIS 09●Norton 360 V3 ![]() I Always Get What I Want.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台北
文章: 1,873
|
應該是1640的軔體認不得片子,或片子的品質太差以致沒有"完全"以8X在燒吧
否則BENQ 1640的CAV燒錄技術應該會比NEC 3500的CLV燒錄技術稍微快幾十秒才對(我有做過比較) 沒有理由慢那麼多 另外給2樓的大大,太誘片應該不可能只有5塊錢,可能是仿CODE
__________________
請不要學腦殘記者打聳動的標題 玩電腦,不要被電腦玩,不好超頻的硬體沒有罪 功能正常的產品請不要當"澳客"濫用廠商的保固退/換貨 (實體店家不適用7天換貨之法律規定) 電腦的價值不在於配備等級或效能,而取決於使用它的人怎麼運用 願所有人的電腦都能平安順利執行自己的工作~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5
文章: 876
|
引用:
8X 燒卻要15分鐘 很明顯是 變成4X在燒錄 ... 請檢查 DMA 設置 (相關文章繁多 請爬文) 若DMA 設置無誤 請測試別種品牌空片 或是 不同的 CODE .. 提供一個 測試方法 把1640 拿到 另外一台電腦 作燒錄測試 只要單接一台 1640 就好了 .. ** 除了DMA這個常見的問題 其他非燒錄機本身的問題亦繁多 所以建議先 拿到可以正常燒錄的電腦上作測試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2 您的住址: 高雄縣
文章: 1,141
|
太誘 5塊買得到...
![]() 會不會是中環代工的偽太誘片..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8,545
|
引用:
NEC 3500a用ZCLV在燒8x...... 七分鐘燒完4G...... 這灌水灌得太嚴重了....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244
|
是燒硬碟裡的東西嗎
我的情形 IDE0: Master HDD(8M) Slave HDD(2M) IDE1: Master DW1640 Slave CD-RW 燒 Slave那顆硬碟裡的東西也是比Master 多2倍時間 傳資料從Master到Slave也很久 請問這是因為Buffer只有2M的原因,還是這四項裝置要怎麼配置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5
文章: 747
|
引用:
1.找尋去年時期的BENQ 1640機種,來測試是否片子也如此,如果不是,那就是現今的BENQ 1640的問題,這沒什麼,只是時期不同,讀寫頭的品管也不同.. 2.將韌體回歸到最原始BENQ 1640初期的韌體版本,看是否是任体版本不同所偵測後的片子有所差異... 3.前兩者都如此這樣的話,那就不用在測了,是片子本身在機器上的相容性不好,通常此等級在工廠來說,屬於B以下等級比較容易遇到,只是比例不同,如果都是整桶如此,那幾乎就可以斷定是屬於B級以下的等級,而這種情形通常是發生在小廠的身上比例比較多,大廠就比較少看到,尤其是生產仿CODE的TY或MCC那種小廠最容易出現此狀況... 前陣子再測試一家工廠也是發生同樣狀況,16X的仿MCC CODE,燒錄速度也只到4X,當初業代還告知產品的A級品,厲害吧!還好沒下單,然後把機器給他們測試後,馬上停機,下星期還要去看看,因該實驗都OK了,關於那些片子當然就變成B級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