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LeeMichael
New Member
 
LeeMichae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22
文章: 2
從奧運的「無利可圖」,看台灣體育的畸形發展

從奧運的「無利可圖」,看台灣體育的畸形發展

石明謹/專業足球球評

做為世界上最古老,規模也最大的運動會,裡約奧運的腳步越來越近,但是在台灣似乎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彷彿一切與這遠在太平洋西岸的島國無關,少數的新聞露出,也僅僅集中在轉播權的爭議與選手之間的口水戰,追根究底,台灣人根本不重視像奧運這類體育賽事,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對台灣大部分人來說,奧運「無利可圖」。

我們先從奧運的性質談起,雖然最近二十年奧運會的各項單項運動,職業運動選手參賽的比例已經非常高,但是其本質是各種單項運動在職業賽事之外的大拜拜,對一個國家的體育政策來說,其宣示性的意義非常高,尤其是奧運會上許多項目其實都是其他各種運動的基礎,例如被稱為運動之母的田徑賽,在孩子體能養成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游泳與體操,可以說,在奧運會上表現出色的國家,在其他各種職業運動的領域相對會有不錯的成績,因為奧運是一個國家運動人口與普及率的反射。

比起高薪的職業運動,例如足球、棒球、籃球,或是網球、高爾夫等等,奧運確實在吸金程度上面遠不如這些項目,但幾乎所有職業運動發達的國家,都非常重視奧運的存在,因為基礎運動員的數量決定了其他職業運動的品質,雖然職業運動才是真正賺錢的事業,但是沒有奧運中各種項目所養成的龐大運動人口,一個國家根本不可能會有好的體育環境,自然也不會有厚實的根基來進行其他的職業運動,奧運存在的根本目的,其實不在於金牌的多寡,如果只是要比金牌數,這世界上只有三、四個運動大國具有競爭力,奧運真正要反映的,在於彰顯「這個國家對於體育的重視程度」。

很遺憾的,不管從那個角度來看,都證明了台灣是一個「沒有體育政策、也不重視體育的國家」,你曾幾何時看過台灣的主流媒體在追蹤報導奧運參賽選手的新聞?你可曾聽過台灣在奧運的核心項目如田賽、徑賽、游泳培養過傑出的選手?在台灣甚至連奧運的電視轉播都一波三折,真正能夠登上報紙版面的,反而是選手間的鬥爭與八卦,或許你會說,政府明明有祭出高額的奪牌獎金,金牌獎金額度甚至是全球第四,怎麼可以說政府沒有重視體育呢?其實正是這種獎金文化,讓台灣的體育沒有任何紮實的基礎,選手奪牌有獎金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你的政策「只有」獎金,那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台灣的體育就是在這種利字當頭的環境下,一步步走向難以回頭的死胡同。

台灣體育只追求「價格」而非追求「價值」,從三級運動過度重視成績就可以看出問題,事實上,在16歲之前追求勝利是一件不切實際的事情,因為青少年在此時身體還沒有完全成長,也很難判斷一個孩子將來是不是一定要走上職業運動員的道路,我們從台灣三級棒球充滿豐功偉業,但在職業的領域落後別人一大截就可看出端倪,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職業棒球聯盟,可是他們的三級棒球成績並不是特別亮眼,正是因為在青少年時代,比賽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培養出最大的運動人口,讓所有的青少年都擁有運動的基礎,才是這個階段最迫切的事情,與其花大錢去培養少數能夠奪獎的精英選手,還不如把錢花在推廣社區運動,加強硬體建設,你的球場夠多,選手夠多,精英自然就在其中。

反觀台灣的體育政策,從小學開始就是一連串的獎金制度,要奪牌才有補助,要有成績才可以組隊,所以不是每一間學校都有籃球、棒球、羽球、游泳、田徑等社團,每間學校都只培養少數自己有希望贏得名次的項目,而且為了追求成績,導致只有少數的學生可以參與運動團隊,因為多出來的選手對於奪牌沒有幫助,學校只要專注在培養少數可以贏得勝利的學生即可,是的,這就是台灣引以為傲的「體育班」制度,一個自以為用來培養精英的畸形制度,殊不知在這種情形下所謂的精英,只是跟其他完全不會運動的孩子相比,目前國內少年足球隊的隊伍數量大約在180隊上下,但是2013年日本正式登記在案的少年足球隊就已經達到8668隊,日本的人口約是台灣的5.5倍,但是足球隊的隊伍數量卻是48倍,其他各式運動的比率幾乎也是相同的情況,更不要說台灣的體育班制度,每支隊伍的人數遠比日、韓一般生都能參加的運動團隊來得更低。

沒有少年運動員,那來的青少年運動員?沒有青少年運動員,那來的青年運動員?沒有青年運動員,那來的優秀成年運動員?這就是台灣運動的真相,我們只追求眼前的蠅頭小利,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沒有競爭的「偽精英」,在正常的國家,每個學生都是運動員,而其中自然會有一部分是非常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台灣的問題是,學生一開始就分成運動員跟非運動員,不是每個學生都愛運動,運動事業就會缺乏市場,那些被認為是精英的運動員,在缺乏競爭的狀況下又難以成長,長大後難以跟國外真正的優秀選手匹敵,運動事業自然也不會成功,從小就在「無利可圖我們就不玩」的政策環境下,台灣的體育永遠難有長進。

回到奧運的問題,大部分的選手,對於政府所開出的高額獎金,基本上是看得到吃不到,而台灣的民眾也心知肚明,反正可以贏得到的獎牌也不多,參不參賽轉不轉播也沒那麼重要,對於電視台而言,整個社會的氛圍是如此,自然也沒有什麼商機可言,有轉播是一種施捨,不轉播也只是剛好,眼前沒有「利」,就沒有動力,從六歲的孩子開始,到成年運動員,到我們的政府、轉播單位,都是這樣的心態,從小,我們九成以上的孩子,不知道田徑隊、游泳隊、體操隊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因為我們都不是體育班的學生,也拿不到補助,也不能參加活動,台灣人離世界體壇如此遙遠,也就不意外了。

其實如果養成了龐大的運動人口,那麼各種職業運動的市場就會自然水到渠成,而職業運動會造就更多的人材,這才是真正利之所在,然而台灣人總是只看得見眼前的好處,政府的政策也是用一樣的邏輯,不用培養教練、不必關心選手福利、不需整建球場設備,只要開出一個價碼,你們自然就會有成績,政府只要祭出高額獎金,我們就可以在賽場無往不利,因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嘛!但是你既沒有勇夫,也拿不到重賞,拿出白花花的鈔票也買不到成績,一切都是假的,純粹只是業障重,這樣的台灣體育環境,豈是畸形足以形容!
     
      
舊 2024-07-31, 11:14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eMichael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18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