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24
|
【開箱簡測】RAYMX RM1135 128G M.2 SATA SSD簡測 (圖多)
之前去朋友家時,看到它的抽屜裡擺了款沒玩過主控的SSD,跟它借來
玩玩,看看這主控的實際效能可以到那?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沒有精美外箱(盒),只有一條SSD。採單面四顆NAND Flash架構,但是 這條SSD只用了兩顆NAND Flash。 ![]() SSD為單面布局設計,背面蠻清爽的。 ![]() 主控是國內SSD少見的,型號為RAYMX RM1135,底下打上REALTEK字樣。 蠻好奇這款主控是瑞昱作的那款主控? ![]() 網路查到有限的相關資料,是合肥沛睿(RealTek子公司)SSD方案主控, RM1135就是RTL5735主控。RM1135作為一顆高集成度、低功耗的SATA SSD控制器,採用QFN100 10x10mm封裝,適配3D TLC/QLC NAND快閃記憶 體; 內建國家和國際密碼安全演算法,支援固件的安全啟動/安全更新, 高效保障用戶數據安全,可廣泛應用在消費類,工業類和企業伺服器等 領域。 快閃記憶體顆粒來自英特爾的29F64B2ALCTH2,是64層堆疊3D-TLC顆粒, 單顆容量64GB,因此兩顆剛好可弄出顆128GB容量的SSD。 若依網路上查,目前採用Realtek RTS5735主控的SSD產品創見的220S 120GB SATA SSD。 因為這是HMB架構的SSD模組,因此板上看不到任何記憶體快取設計。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 BIOS 3904 CPU: AMD Ryzen 5 3600X RAM: Crucial DDR4-3200 8G*2 OS SSD: Samsung 980 PRO 1TB 測試碟: RAYMX RM1135 128G M.2 SATA SSD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21H2 64-bit 透過Crystal Diskinfo觀察,的確是一顆M.2 SATA SSD,支援NCQ及TRIM 功能。 ![]()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讀取曲線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511MB/s;寫入曲線初期速率約在450M/s 附近震盪,容量值27%後開始陡降,之後幾乎採低速寫入,有時甚至於還 比機械式硬碟機慢,平均寫入速率186MB/s。 ![]() ![]()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讀取曲線多數期間維持小抖動,平均讀取速率493MB/s;寫入曲線相對於 讀取曲線較不穩定,平均寫入速率439MB/s。 ![]() ![]()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隨機讀取速率約503~511MB/s。 ![]()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 從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讀取速率398~474MB/s、寫入速率124~446MB/s。大檔讀/寫掉速明顯。 ![]() ![]() ![]()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去測試,從1GB~32GB 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Compress 0Fill 模式:大檔(32G)的循序寫入大幅降速。 ![]() ![]() ![]() ![]() Compress 100% 模式:大檔(32G)的循序寫入大幅降速。 ![]() ![]() ![]() ![]() AS SSD分別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1G:循序讀/寫速率485/450 MB/s;4KQD1讀取/寫入5637/18190 iops。 ![]() ![]() 10G:循序讀/寫速率485/449 MB/s;4KQD1讀取/寫入5624/17929 iops。 ![]() ![]() Copy Benchmark 測試 1G:ISO讀取速率474MB/s、程式載入速率321MB/s。 ![]() 10G:ISO讀取速率446MB/s、程式載入速率145MB/s。 ![]()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其讀寫曲線如下。 1G: ![]() 10G: ![]()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設定模式為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 0Fill模式進行測試。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讀取速率最快503MB/s、寫入 速率最快455MB/s;大檔寫入未掉速。 ![]() 0-Fill模式:讀取速率最快皆為470MB/s、寫入速率最快約453MB/s;大 檔寫入同樣未出現掉速狀況。 ![]() Crystal Diskmark v8.0.4設成SATA模式,及64MiB、512MiB、1GiB、2Gib、 4GiB、8GiB、16GiB及64GiB不同檔案容量,測試Default及0Fill環境。 Default (Random)模式:Seq1M Q8T1的循序讀/寫速率最快分別為 515/475 MB/s;大檔(64GiB)環境下可以看到明顯的掉速。 ![]() 0Fill模式:Seq1M Q8T1的循序讀/寫速率最快分別為527/477 MB/s; 大檔(64GiB)環境下可以看到明顯的掉速。 ![]()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267MB/s、寫入速率288MB/s。 ![]() 空碟環境,透過ezIOmeter測試,平均循序讀取速率495Mb/s、平均寫 入速率為452MB/s。 ![]() HDTune v5.75設定基準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 讀取曲線平穩,平均讀取速率517MB/s;寫入曲線受到HMB先天架構的限 制,加上SLC快取設定值不大,因此當SLC模擬快取耗盡時,多數時間的 寫入速率僅約50MB/s,平均寫入速率99MB/s,比HDD還慢。 ![]() ![]()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 ![]()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 ![]()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測試資料型態Mixed。 ![]() 將檔案容量設到120GB,超過30GB以後很明顯掉速,跟其它軟體大檔掉 速的情況蠻接近,推論其SLC Cache設定應該就只有300GB。 ![]()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343MB/s、平均寫入速率293MB/s。 ![]()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348MB/s、平均寫入速率103MB/s。 ![]()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 循序讀取速率487MB/s、循序寫入473MB/s。 ![]() Parkdale v3.06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全 測過一輪,僅列示其中幾項圖值。 ![]() ![]() ![]() ![]() PCMark 8測試:分數4923,頻寬為217MB/s。 ![]() PCMark 10測試,設定為資料碟模式:分數為909,頻寬140MB/s。 ![]() PCMark 10測試,設定為系統碟模式:分數為576,頻寬96MB/s。 ![]() 當接近測試過程完成時,總寫入大約3GB,也沒讓其健康度,或許這款 主控的設計下,若NAND Flash不要太差的體質,耐寫度推論應該還不錯。 ![]()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一般無高負載環境中的循序讀取效率,在120/128G SATA SSD級距中效能不差。 2. 使用過程中即使無散熱黏貼於上,運作溫度還算低溫。 3. 適合拿來當小檔案資料碟存放之用。 缺點 1. HMB架構,當模擬SLC快取耗盡時的平均寫入速率真的慢。 2. 相關主控資訊幾乎都不公開。 3. 不適合拿來當系統碟使用。 4. 目前主控或相關SSD產品的能見度仍偏低。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 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2,436
|
爆快取還是慘了點.
不過夠便宜還是能接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