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24
|
【綜合簡測】2019年13支NVMe MLC/TLC/QLC 1TB容量消費級SSD大亂評 (圖多,不喜勿入)
之前寫過一篇2019年上半年512GB NVMe SSD評比,此為續篇。主要是
針對目前市售效能型的1TB SSD作比較。 因為經費有限,沒辦法將所有SSD買來測,僅針對每家主控,挑個一 兩家的產品,最後只抓一組較佳的與其它主控作PK,若有遺珠之憾也 請見諒,畢竟小弟沒法像專業電腦雜誌,有較豐富的資源,可以跟很 多廠商借測。基本上僅剩兩家主控對應的SSD沒測到,多數目前市售 主控在1TB容量應都包含在本篇了,但HHC或AIC系列的Intel 9xx系列 或是其它U.2系列主控仍不會出現在本篇。 若今年還有時間,會再整理出番外篇:2TB級NVMe SSD測試比較。 受測的產品,依序登場: (1) Samsung 970 PRO:會拉它出來主要是有些廠商設定的競速對手是 它,就續把它當做測試基準,看那家的產品可以贏過它?這也是此篇測 試中唯一M.2 NVMe MLC規格。 ![]() (2) Samsung 970 EVO PLUS:與970 Pro採相同主控,唯一的差別在於它 用的NAND是TLC顆粒。此次測試沒有拿970 EVO,直接跳至Plus版。 ![]() (3) Plextor M9PeGN:這產品採用的主控與前一代的MLC產品相同,差別 在於換用TLC NAND顆粒,仍是支援NVMe 1.2協定。 ![]() (4) HP EX920:本來是想找Intel 760P 1TB或ADATA SX8200 960B來測, 很可惜要嘛就是買不到,要嘛就是賣太貴,不得已只好拿出同屬SM2262 主控的HP EX920來PK,比較遺憾的是也沒有1TB版,只能先拿2TB來試。 ![]() (5) ADATA SX8200 Pro:是今年首見採SM2262EN主控的產品,其它採相 同主控的SSD遲至近期才較易見到。 ![]() (6) AGI AI198:算是新一代國內廠商,官網似乎呈現與Intel關係密切。 它採用SMI SM2263XT主控,會選它是因為它不採用同級品常用的Toshiba TLC顆粒,轉用Intel TLC顆粒。 ![]() (7) Kingston A2000:目前看來最適合當外接SSD用的產品,當然也是內 接使用預算型使用者不可忘記的一家。它是目前在台市售採用SM2263EN 主控的TCL SSD產品,很可惜它沒出2TB容量版本。 ![]() (8) Intel 660p:與A2000採相同主控SM2263EN,只是它搭載的是QLC NAND, 目前美光也推出類似產品。 ![]() (9) ADATA S40G:與SX6000 PRO均採Realtek SSD主控,不同的是SX6000 Pro用的是第一代RTS5760主控,S40G採用的第二代主控RTS5762。 ![]() (10) WD SN750:在今年初於Phison PS5012-E12產品上市前,搶得好時 機。它的訴求是調整後的F/W可以在某些環境下贏過Samsung 970 EVO。 ![]() (11) Patriot VPN100:此家的SSD產品搭載的多半是Phison群聯主控, 此次VPN搭載的是Phison PS5012-E12主控,隨後在國內陸續見到同級主 控的其它產品。 ![]() (12) Seagate FireCuda 510:此款SSD主控據傳是Phison抓刀設計,掛 上自己主控型號,既然如此,還是把它擺入來試試。 ![]() (13) Gigabye Aorus Gen4:此款是Phison群聯最新Gen4主控,採用的是 PS5016-E16,強調的是Gen4環境下,循序讀寫速率會破4000MB/s。會拿來 試,主要是想看看降階到PCI-e 3.0 x4環境下,會還是一樣的神勇? ![]() 測試過程中,本還想測Toshiba XG6,無奈一直買不太到,不得不放棄它。 Realtek RTS5760評估後決定暫時擱置不評比,對它較不好意思。哈。 將所有受測選手的相關規格作的簡單比較表,若有缺漏也請原諒並請自行更正。 ![]()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rime X299-Deluxe II BIOS 0602 CPU: i9-7900X oc 4.5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70 Pro 1TB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1809 64-bit Driver: Windows 10 Default Standard NVMe Driver 以下測試分為幾個部分作評比:循序讀寫、4K讀寫、應用軟體整合項目, 這其中又會分為不可壓縮及壓縮環境兩個子項目,這樣合計拆分為八個 測試組別。第九個組別,是在製圖過中把壓縮環境及非壓縮環境混一起 作,方便自己作比較用。 (一)不可壓縮環境循序讀寫測試: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取平均速率以Aorus Gen4表現最好,技壓群雄。相對的,線性寫入 的平均速率,仍是MLC的970最佔上風,SN750是所有TLC SSD平均寫入最快。 ![]()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寫平均速率都是Aorus Gen4表現最好,Phision系列主控在這個項 目裡包辦前三名。 ![]() 但是在Block 1MB的小檔環境裡,Phison主控隨機讀取全輸給Samsung主控 的970 PRO/EVO Plus。 ![]() ![]() 在Anvils軟體裡,循序讀取以SM2262EN平均表現最佳,循序寫入在12GB 檔案大小以下Phison系列主控全贏,970 PRO整體表現平均。 ![]() ![]() 在AS SSD裡,小檔讀取速率SN750險勝,寫入則是970 PRO最快;大檔讀取 速率仍是SN750最快,寫入則是Phsion系的VPN100贏過同門。 ![]() Q32T1項目,在Crystal Diskmark軟體裡,讀取速率970 EVO PLUS贏過970 Pro,Realtek RTS5762代表S40G,也比SN750平均較快;寫入速率仍是 970 EVOPlus最快。 ![]() ![]() NetworkDLS DiskMark讀寫測試,AGI AI198都是平均速率最快的。 ![]() HDTune循序讀取/寫入測試,平均以VPN100最快。 ![]() ![]() HDTach 8MB小檔或32MB大檔讀取測試,以AGI AI198平均最快。 ![]() ![]() HDTach-RW 8MB小檔或32MB大檔讀取測試,以AGI AI198平均最快;8M寫入 測試以VPN100平均最快,32MB寫入測試以SX8200 PRO平均最快。 ![]() ![]() Inhouse DiskBenchmark循序讀取速率以970 PRO最快,寫入速率則是Aorus Gen4將970 PRO甩開而獲勝。 ![]() Parkdale循序讀取,在Block 64K設定,AGI AI198最快,Block 1M設定是 970 PRO平均表現最快;寫入方面,MLC在系統格式Blcok 64K裡表現最佳, 若是Block 1M設定,970 PRO反而輸給970 EVO PLUS。 ![]() ![]() (二)壓縮環境循序讀寫測試: 在Anvils軟體裡,循序讀取以SM2262EN平均表現最佳,循序寫入Phison 系列主控全贏,970 PRO還在後面追趕。 ![]() ![]() ATTO在Neither模式讀寫,從64KB、64MB、256MB、512MB、1GB、2GB、4GB、 32GB的檔案容量下,各家表現的曲線直接貼出,讓各位一目瞭然其性能。 ![]() ![]() ![]() ![]() ![]() ![]() ![]() ![]() ![]() ![]() ![]() ![]() ![]() ![]() ![]() ![]() Q32T1項目,在Crystal Diskmark軟體裡,讀取速率970 EVO PLUS贏過 970 Pro,Realtek RTS5762代表S40G贏得第三名;寫入速率仍是970 EVO Plus最快,Phison Gen4主控在 Gen3環境下未佔到任何便宜。 ![]() ![]() (三)不可壓縮環境,非循序或4K讀寫測試: 512B項目,在AS SSD軟體裡,大小檔讀取都是AGI AI198最快;小檔寫入 由SN750最快,大檔寫入則是SX8200 PRO。 ![]() 32K及128K項目,在Anvils軟體裡,讀取測試以970 Pro全勝。 ![]() ![]() HDTune額外讀寫測試,直接看圖,一目瞭然。 ![]() ![]() HDTune隨機讀寫測試,直接看圖,一目瞭然。 ![]() ![]() Inhouse Diskbenchmark測試,隨機讀寫多數是970 EVO PLUS表現最佳。 ![]() ![]() Parkdale QD32隨機讀取,SM2263EN代表的A2000在這項目嶄露頭角;隨機 寫入則是系出同門的SM2263XT AGI AI198平均最快。那些高價的SSD相對遜 色不少,特別是Aorus Gen4感覺有待加強。 ![]() ![]() 未完待續,隨即補上,暫勿回應。 此文章於 2019-11-03 01:33 PM 被 巫佚 編輯.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24
|
(四)壓縮環境,非循序或4K讀寫測試:
32K項目,在Anvils軟體裡,讀取測試以Phison系列主控大獲全勝。 ![]() 128K項目:在Anvils軟體裡,讀取測試以Aorus Gen4最強,非Phison系列 主控則是Samsung主控最佳,970 PRO還贏過970 EVO PLUS。 ![]() ATTO在I/O Comparison Pattern:00000000模式讀寫,從64KB、64MB、256MB、5 12MB、1GB、2GB、4GB、32GB的檔案容量下,各家表現的曲線直接貼出, 讓各位一目瞭然其性能。 ![]() ![]() ![]() ![]() ![]() ![]() ![]() ![]() ![]() ![]() ![]() ![]() ![]() ![]() ![]() ![]() ATTO在I/O Comparison Pattern:Random模式讀寫,從64KB、64MB、256MB、 512MB、1GB、2GB、4GB、32GB的檔案容量下,各家表現的曲線直接貼出, 讓各位一目瞭然其性能。 ![]() ![]() ![]() ![]() ![]() ![]() ![]() ![]() ![]() ![]() ![]() ![]() ![]() ![]() ![]() ![]() (五)不可壓縮環境,4K相關讀寫測試: 4K QD1項目 在Anvils軟體裡,4K QD1的讀取測試以SM2262EN全勝,意外的是A2000竄 升到第三名,還贏過Samsung主控。4K QD1寫入測試SN750整體表現較平均。 ![]() ![]() 在AS SSD軟體裡,小檔讀取Aorus Gen4險勝,寫入則是由SM2263XT的AGI AI198獲勝;大檔讀取是970 EVO PLUS獲勝,寫入仍是AGI AI198最佳。 ![]() 在Crystal Diskmark軟體裡,SX8200 PRO平均讀取表現最快而獲勝, SN750意外的差;但是寫入方面,SN750一掃怨氣擊敗970 PRO而獲勝, 反差極大。 ![]() ![]() 4K QD4項目,在Anvils軟體裡,4K QD4的讀取測試SM222EN主控全勝; 寫入測試SN750整體表現較平均,Samsung系列主控還輸給SM2262EN, 而970 EVO PLUS平均表現又贏過970 PRO。 ![]() ![]() 4K Q8T8項目,Crystal Diskmark軟體裡,970 PRO平均讀寫表現都最快。 ![]() ![]() 4K QD16項目,在Anvils軟體裡,4K QD16的讀取測試以970 PRO最好, 全勝;4K QD16寫入測試SN750全輸給三星主控,970 EVO PLUS是最大贏家。 ![]() ![]() 4K Q32T1項目,PS5012-E12在主場全贏過新一代Gen4主控,但是在大檔 裡都輸給SM2262的代表;寫入方面全都是Phison主控間廝殺。 ![]() ![]() 4K QD64項目,在AS SSD軟體裡,大小檔讀寫速率均是AORUS Gen4最快。 ![]() (六)壓縮環境,4K相關讀寫測試: 4K QD1項目 在Anvils軟體裡,4K QD1的讀取測試以Phison系列主控大獲 全勝;4K QD1寫入測試SN750整體表現較平均,Samsung系列主控並不突出。 ![]() ![]() ATTO在Overlapped讀寫,從64KB、64MB、256MB、512MB、1GB、2GB、4GB、 32GB的檔案容量下,各家表現的曲線直接貼出,讓各位一目瞭然其性能。 ![]() ![]() ![]() ![]() ![]() ![]() ![]() ![]() ![]() ![]() ![]() ![]() ![]() ![]() ![]() ![]() 在Crystal Diskmark軟體裡,讀取全都是Phison系列主控掌握完全優勢; 寫入速率可看出SN750僅比970 PRO略快點險勝奪冠。 ![]() ![]() 4K QD4項目,在Anvils軟體裡,4K QD4的讀取測試以Phison系列主控大 獲全勝;寫入測試SN750整體表現較平均,Samsung系列主控還輸給SM2262EN, 而970 EVO PLUS平均表現又贏過970 PRO。 ![]() ![]() 4K QD8項目,在Crystal Diskmark軟體裡,讀取全是Phison系列主控掌握 完全優勢;寫入速率在8GiB以下Aorus Gen4贏過970 PRO,但大檔則與其 它Phison主控一下出現驟降的慘況,970 PRO或EVO Plus仍維持平穩。 ![]() ![]() 4K QD16項目,在Anvils軟體裡,4K QD16的讀取測試以Phison系列主控大 獲全勝;4K QD16寫入測試SN750全輸給三星主控,970 EVO PLUS是最大贏家。 ![]() ![]() 4K Q32T1項目,在Crystal Diskmark軟體裡,舊主控SM2262的EX920竟有 機會與Phison系列主控一較高低,特別是大檔還贏過;寫入速率則是兄弟 鬩牆,老大哥贏過新一代主控,不論是Phsion或Samsung主控都一樣。 ![]() ![]() (七)不可壓縮環境,應用軟體整合測試: Anvils壓縮環境,讀取總分是970 PRO最高分,寫入方面多屬Samsung或 SN750在拼搏,最後加權總分仍是970 PRO最高分。 ![]() ![]() AS SSD的Copy Benchmark,小檔ISO複製傳輸以SX78200 PRO最快,大檔則 是Aorus Gen4最快,但程式載入速率,不論大小檔均見到970 EVO PLUS特色。 ![]() AS SSD的讀寫總分裡,不論大小檔案都是Aorus Gen4最快,Phison系主控 都分居前三名。 ![]() (八)壓縮環境,應用軟體整合測試: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2048*1556 2K-1080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大檔 (64GB)讀取僅剩Aorus Gen4還可以跟三星或SMI高階主控PK,SM2263XT處 理影像讀取速率顯然不佳。大檔(64GB)寫入則是970 PRO表現最好,系出 同門的970 EVO PLUS仍會掉速,SX8200 PRO及S40G分列第二、三名。 ![]() ![]() Anvils壓縮環境,讀取總分是Aorus Gen4最高分,寫入方面970 EVO PLUS 平均略高於970 PRO,最後加權總分仍是Aorus Gen4最高分。 ![]() ![]() ![]() PCMark7得分以970 PRO最快,其它細項測試就請直接看圖。 ![]() ![]() ![]() PCMark8總得分或頻寬以970 PRO最佳。 ![]() ![]() ![]() ![]() (九)混合測試,包含壓縮環境及不可壓縮環境: HDTune檔案基準測試-循序讀寫測試結果。 ![]() ![]() HDTune檔案基準-隨機測試,4K Q1T1測試結果。 ![]() ![]() HDTune檔案基準-隨機測試,4K Q32T1測試結果。 ![]() ![]() TxBench 256K QD32測試項目,隨機環境以970 EVO PLUS平均讀取表現最 好,壓縮環境則是970 PRO平均讀取速率最佳;寫入測試是970 EVO PLUS 在兩種環境下平均寫入表現最好 ![]() ![]() TxBench 256K QD1測試項目,在隨機環境或壓縮環境都以970 EVO PLUS 平均讀寫表現最好。 ![]() ![]() TxBench 4K QD1測試項目,在隨機環境下以970 EVO PLUS平均表現最好, 但是到了壓縮環境,全是Phison主控的天下;寫入是970 PRO平均表限較好。 ![]() ![]() TxBench 4K QD32測試項目,不論隨機環境或壓縮環境,都是Aorus Gen4 平均讀寫表現最好。 ![]() ![]()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總表: ![]() ![]() ![]() 若將所有變數加進去,次世代Aorus Gen4在PCEe 3.0 環境下贏過970 PRO, 不過有點勝之不武。 同屬PCIe 3.0世代的970 EVO PLUS在不考慮耐用度純以效能數據,小勝老 大哥970 PRO。Phsion PS5012-E12的VPN100靠壓縮環境的優異性能,在整 體測試項目平均下亦贏過970 PRO,很可惜的是同屬E12主控的FireCude 510 的韌體真的不敢恭維,靠大廠光環加持來掩蓋其不足之處。 若是扣除的壓縮環境及特殊Burst爆發因子,970 EVO PLUS在Inhouse測試 軟體協助還贏過次世代的Gen4在PCIe 3.0的表現,在PCIe 3.0下半年獨領 風騷。 若再將其Inhouse DiskBenchmark這軟體的權數拿掉,2019下半年消費級 SSD前三名分別是次世代的Aorus Gen4(PS5016-E16)、970 EVO PLUS及 970 PRO,SMI SM2262EN的SX8200 PRO僅能排名第四。 其實本來期望SMI SM2262EN/2263系列在今年下半年能縮小與Phison主控 的差異,畢竟最高運作溫度略低於Phsion主控下,照理說應該不會輸太 多,可惜的壓縮環境表現落後太多,但是使用者也許不會常常都在高壓縮 環境下運作。真的期望Kingston或其它推出SM2263EN主控 TLC SSD能推出 2TB版本,造福某些需要在USB 3.1 Gen2外接環境的使用者。 Samsung Phoenix這顆主控,真的在2019年的消費級SSD打遍無敵手,即使 裸碟沒加散熱機制,最高運作溫度貼近或高於攝氏80度,效能衰減幅度有 限,不像其它主控只要過熱,效能也同步狂降。雖然它不是每一項測試都 是頂尖,但加權平均測試結果卻能擊敗某些特殊環境加持的對手,值得國 內廠商在推出產品時可以去反思。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 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此文章於 2019-11-03 01:42 PM 被 巫佚 編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首都
文章: 2,646
|
引用:
請問為什麼A2000會是目前最適合當外接的SSD? 目前考慮買M.2 1TB放在ROG外接盒內使用 清單目前是考慮SX8200 PRO
__________________
No.1 文書機 AMD Ryzen9-7950X3D(16核32執行緒)+貓頭鷹D15散熱器 / MSI X670E Tomahawk WIFI / Kingstron DDR5-6000 CL30 32G*2 MSI GeForce RTX4080 VENTUS 3X / Kingston Renegade 2TB系統碟 / Lexar NM790 4TB儲存碟+HR10 2280 PRO散熱器 MSI MPG A850GF PCIE5金牌 / MSI 321URX OLED 32吋4K+Ergotron LX螢幕架/ MSI 321UR QLED 32吋4K +Ergotron LX螢幕架 FD define 7 compact機殼 / 羅技G903無線滑鼠 + Powerplay無線充電鼠墊 / 羅技G913紅軸無線鍵盤 B&O Beolit 20喇叭 + Fiio K9 AKM DAC + Isoacoustics L8R130喇叭架 / Teachnics AZ100無線藍芽耳機 + Fiio BT11藍芽接收器 No.2 下載機 AMD Ryzen9-7700X (8核16執行緒)+貓頭鷹D15散熱器 / MSI B650 EDGE WFIF / Micron Crucial Pro DDR5-5600 192G(48G*4) EVGA GeForce RTX 3060Ti FTW3 / Kingston Renegade 1TB系統碟 +SEAGATE 16TB / 海盜船HX750 80Plus白金牌 / DELL P2421 24吋 No.3 影音機 AMD Ryzen7-3700X (8核16執行緒)+貓頭鷹D15散熱器 / X570 AORUS ELITE WIFI / Kingston Fury DDR4-3200 CL16 32G*2 MSI GeForce RTX3080 suprim刺客特仕版/ WD SN550 1TB系統碟 +美光MX500 2TB / Panasonic 49FX700W / MSI MPG A850GF 80Plus金牌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24
|
USB 3.1 Gen2 只有到PCI-e 3.0 x2速率,當然您可以買SX8200 PRO
或970 EVO Plus來外接用(小弟目前正是這樣用這兩家的2TB),不管JMS583、 ASM2362甚至Realtek USB 3.1 Gen2 Device Bridge都離1000MB/s 不會太遠,買太好的東西,對某些很重視C/P的人來說,反而礙眼吧。 但若以價格/性能比,A2000若能作到2TB版,價格相對負擔較輕, 若是目前1TB的A2000 vs SX8200 PRO/970 EVO Plus,都還是相對便宜。 引用:
此文章於 2019-11-03 02:04 PM 被 巫佚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閃亮亮的永和*~
文章: 6,096
|
引用:
A2000還有溫度低這個優點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4 您的住址: 北平西路3號
文章: 4,614
|
引用:
三星整條是暖爐 SMI SM2263EN主控很耗電啊! 970 3.3V 2.9A A2000 3.3V 3A 這些很耗電的外接不推薦! 因為很多手機平板的USB都還在2.0, 3.0的規範5V 0.9A最多才4.5W, 比較新的平板或是電腦才有USB3.1 3.3V 3A如果沒有輔助電源根本推不動,這樣外接有侷限性 這樣根本就是USB3.1 TypeC Only了 跟SMI相比,Phison主控的功耗比較低 PS5012-E12: Pioneer APS-SE20G 3.3V 1A 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e49db8a4966.JPG 或者 Seagate FireCuda 510 3.3V 1.2A 這樣總共不超過4W,拿來作外接,舊的USB3.0也可以啟動,會比較合適一些。 測試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0&snA=520955 此文章於 2019-11-03 03:15 PM 被 everspiral 編輯.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14
文章: 25
|
哪一條最低溫阿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24
|
開頭綠色表內就有個自最高運作溫度,請下載後放大就可看到。
引用: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1,123
|
熱血心得分享文
給推∼∼加油∼∼∼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2,434
|
"將所有受測選手的相關規格作的簡單比較表"
這張可以放出原始圖嗎. 想收蔵起來,很有參考價值. 貼圖覺得字小了點. 放大有點糊. 此文章於 2019-11-05 11:16 AM 被 19971984 編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