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系統組件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LSI狼
Elite Member
 
LSI狼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港都
文章: 6,019
技嘉跨足高階電源市場 ODIN GT 800W模組化電源供應器簡介及測試

技嘉科技近期推出最新的ODIN PRO/GT系列電源供應器,並將其分類於散熱產品之中,與機殼和散熱器並列,目標主打高階玩家市場,產品主要特色為轉換效率達80%以上,讓每一度電力獲得更充分的利用;主動式PFC設計,功率因數達0.98以上,可以減少虛功產生並降低電力系統的負擔;四組12V設計,讓高階處理器、高性能顯示卡獲得更充足的電源供應,並在各路電源輸出設有過電壓、欠電壓、過載、過溫以及短路等保護設計,在輸出異常時保護電腦硬體不受損壞,全機使用高品質日系電容,提升產品長期使用下的穩定性以及耐久性;14公分透明雙滾珠軸承風扇,可依溫度來調控風扇轉速,並在內部散熱片上安裝了裝飾用藍色LED,增添產品質感;模組化線路管理,可依裝置數目需求彈性改變線材種類及數量,不僅整線簡單美觀,電腦內部對流也不受干擾,而且所有的線材都經過黑色隔離網包覆處理,線材質感大大提升;製造過程符合RoHS及WEEE雙認證,減少有害物質的使用,對地球的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除了上述特色外,ODIN GT系列更搭載Power Tuner軟體控制介面,透過USB介面,輕鬆以圖形介面掌控電源當前輸出功率、電流、電壓、風扇轉速以及溫度等運作情形,還可以設定藍光LED開關、溫控以及微調電壓輸出,並有可自設臨界值的警報系統,當數據超出設定範圍時,便會發出警告通知使用者。
除了軟體介面外,還有賽車指針表造型的USB介面外接式多功能儀表可供選購,搭配P-Tuner軟體可以及時顯示功率、溫度等數據,讓使用者可以在運行全螢幕程式中,隨時監視電源狀態。

彩盒外箱正面,黑配藍底色,搭配左上亮銀色英文技嘉字樣LOGO以及中間紅色ODIN GT字樣,塑造出不一樣的質感。


彩盒背面,則是英文的特色簡介以及P-TUNER軟體操作畫面,中央的照片也可以看到此款電源模組化接頭的排列方式以及數目。


除了英文說明外,還搭配圖型解釋各項特點。


彩盒側面,則是以六種語言再次說名產品特色,右下角是各位所熟悉的中文,雖然字體較小,不過閱讀上還不會造成問題。


相較於大部分品牌,ODIN GT則是在彩盒側面標示出20%-100%間輸出下,電源供應器的效率曲線圖。


包裝內容物一覽,除了電源本體外,周邊裝置線材收納於印有技嘉字樣的黑色帆布整理包中,另外還有電源線、手轉螺絲等小配件以及USB內外接轉接頭。


電源供應器本體側面的輸出規格貼紙,清楚載明電源供應器各路最大電流以及整合功率輸出量,並有四路12V各路線色以及連接裝置列表,這裡也可以看到ODIN GT 800的正式型號為GE-S800A-D1。


背面散熱出風口為六角型設計,電源接頭與交流總開關則是安置在一旁,電源接頭為標準D型設計,電源開關在交流總電源開啟後會發出紅光,提醒已經有交流電源輸入。


後方的六角形蜂巢出風口延伸至電源本體一側,底部中央還有"技嘉電源"的銀色銘牌,透過孔洞可以看到裡面紅銅色的散熱片,不過內部有透明絕緣塑膠片隔開來,氣流無法流通,所以該處孔洞只有裝飾用途。


14公分大型透明雙滾珠軸承風扇為此款電源主要的氣流帶動裝置,風扇護網與外殼同為黑色,中央有ODIN字樣圓形LOGO,替質感加分不少。


模組化輸出接頭端,僅在會變動數量的週邊裝置以及顯示卡接頭上設置模組化接頭,其他固定連接的線組則保持為傳統固定接線,不僅減少損失,也保持模組化的彈性。
除了電源接頭外,還有四個溫度偵測線安裝接頭以及一個風扇連接座,這些可以透過其P-Tuner軟體來進行監測以及控制,稍後會進行介紹。


主機板電源接頭方面,提供一組ATX 24P,為不可分離的型式,並有接線套套住線材外露的部份,增加美觀:處理器電源接頭則是提供EPS 8P及ATX 4P兩用接頭,為並聯方式,可以依照需要選擇適當的接頭連接之。
ATX線長為46CM,對於中型以上機殼安裝並不成問題,若是POWER位於下方或是主機板倒置型的機殼,仍需注意長度是否足夠。


電源固定線材除了主機板及處理器電源接頭外,還有兩條紅色的顯示卡用PCIE電源頭,其電源接頭採用6+2P的分離式設計,是可以對應PCIE 6P以及6+2P的兩用設計,PCIE線長最長長度為56CM。


打開黑色帆布整線包,各種裝置線材一應俱全,黑色帆布包提供了收納的空間,避免需要使用時卻找不到線材的窘境。


除了電源供應器上固定的兩組PCIE電源線外,還可以額外安裝兩條,總共可以提供四個PCIE電源接頭,以應付高階雙電源接頭顯示卡進行SLI或是CrossFire,外接的線組同樣是採用PCIE 6+2P的設計,分色設計可以避免誤插。


週邊裝置方面,傳統電源接頭線材提供兩組,共五個大4P以及一個小4P,大4P具有省力拔插設計,不過大4P僅有五個對於輸出800W電源數量還是偏少。


SATA/SAS裝置用電源接頭同樣提供兩組,共六個接頭,位於線材中段的接頭使用刺破型直角接頭,末端使用一般接頭。


溫度偵測線提供四組,外觀以熱縮套管包覆,長度有長短之分,可以依照裝置距離電源遠近來選擇適當長度的線材,感溫頭使用薄膜式熱敏電阻,更容易貼附於被測物上。


另外還有一組額外的風扇連接線,提供兩個風扇接頭,一個可以測轉速,一個為一般接頭,同樣可以受到監控軟體的偵測與控制。
右邊則是USB信號線內轉外接線


當主機板內部USB連接座被用完時,可以透過轉接線轉接為外置標準USB接頭,直接插於USB插座上,以達到監控目的。
     
      
舊 2007-08-08, 12:18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SI狼離線中  
LSI狼
Elite Member
 
LSI狼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港都
文章: 6,019
接下來是內部介紹。
ODIN GT 800W因為外殼機構設計比較特殊,所以拆開方式與其他電源比較不一樣。


風扇規格貼紙被半透明白色膠片蓋住,為悅倫電子出品的D14BH-12雙滾珠14公分風扇,12V 0.7A,其規格為最高轉速2800RPM,最大風量140CFM,最大噪音48.5dB。


電源內部構造圖,散熱片為鋁擠,外觀處理為紅銅色,上方鰭片避開較高的元件並延伸到大部分可利用的空間,增加散熱效果,上方嵌上四顆藍光LED,可以依使用者喜好透過軟體控制亮與滅,大部分的電感以及扼流圈都以藍色熱縮套管處理之。


交流電源輸入端,交流電由左上接頭輸入後,經過其下方的電源開關輸入至電路板,地線鎖附於外殼上。因為內部空間考量,所以僅在接頭上焊上藍色圓珠狀Cy電容,主要第一階與第二階EMI濾波電路都設計於電路板上,保險絲使用不可更換的瓷管防爆保險絲。
輸入接頭焊點並未使用熱縮套管進行二次絕緣處理是較為不足之處。


被上方散熱片覆蓋住的是此顆電源的整流電路以及主動功率因數修正,也就是APFC電路,橋式整流器以及APFC電路開關晶體、快速二極體都固定在散熱片上,讓熱免於累積於元件上,增加元件壽命以及穩定度。
APFC輸出電容使用400V 390uF Nippon Chemi-con SMQ系列85度大功率電解電容,左方夾在兩組散熱片間的小片電路板為PFC/PWM整合控制板,使用CM6800G一次整合功率級APFC電路以及一次開關所需的控制信號。


位於主變壓器上方的散熱片安裝的是一次開關晶體,與APFC電路所使用的開關晶體相同,為英飛凌SPW32N50C3功率場效電晶體,主變壓器左方較小的為輔助電源電路變壓器,提供5V待命電源以及電源供應器整機電路所使用電源。


此為功率級二次側區,可以看到大量的輸出電容以及電感,不過因為散熱片面積較大,線組也較多,所以都被後兩者覆蓋住了,這裡可以近看散熱片上方的發光二極體。


位於二次側電路區下方的電路板就是電源管理電路板,比起其他電源供應器要大上許多,除了各項輸出保護電路之外,還包括電源輸出監控、調整、溫度及風扇轉速控制等幾個區塊,上方元件也是密密麻麻。


輸出模組接頭電路板,週邊裝置的電源由此輸出至模組化接頭。


除了APFC電容使用NCC SMQ 85度電解電容外,其他大小電容則是使用NCC KY/KZE系列105度長效電解電容,讓產品穩定度與壽命有更好的保障。照片中此顆為5V待命電源輸出端所使用的電容。


隨ODIN GT附上的Power Tuner軟體,以圖形介面顯示出當前輸出及顛峰值功率,各路電壓及電流,POWER以及外接風扇轉速,四個溫度偵測,右下LED字樣是設定藍光LED開與關,左下M旁邊的按鈕是溫控設定以及電壓輸出微調,M旁邊的A是可自設臨界值的警報系統,當有數據超出設定範圍時,便會在出問題的輸出端以紅色閃動並發出警告通知使用者。


按下電壓以及電流的"全部"鍵後,就可以一次以量表來顯示各路所有的電壓以及電流數據,不過同時打開這兩個頁面後,電腦會比較耗電一點,以在下的測試機來說,未開啟前為183W,開啟後為237W。


設定頁面,可以控制風扇的溫控模式,總共有效能、標準、靜音、手動等四個模式,還可以自行調整啟動電壓點、啟動溫度點、溫度/轉速曲線調整,除了POWER內部風扇可以這樣玩外,其額外控制的風扇也有相同的控制機能,且還可以針對四組感應器作偵測對象的設定。


除了風扇可以設定外,連輸出電壓也可以微調,可以針對3.3V、5V、12V等三種主要電壓進行正負範圍百分之三的調整,讓有需要的玩家可以進行電壓的小幅修改。


警報設定頁面,可以設定輸出瓦數的臨界值,當高於臨界值時警報,此圖中臨界值為400W。


電壓同樣也可以設定警報,圖中設定當超過正負百分之三時發出警報。


電流亦有設定臨界電流量,當超過設定的臨界電流量時也會提醒使用者。


風扇轉速警告臨界值頁面,風扇低於設定轉速或是失效時發出警報。


溫度有電源內部、T1~T4的臨界值設定,程式預設為攝氏60度。
 
舊 2007-08-08, 12:21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SI狼離線中  
LSI狼
Elite Member
 
LSI狼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港都
文章: 6,019
接著是上機測試。

樣本系統硬體配備:
處理器:Intel Xeon S604 3.4G * 2
主機板:艾威DH800 Server board(875P + 6300ESB)
記憶體:創見1GB DDR400 TCCC * 2
顯示卡:ATI 9800XT 256M AGP
硬碟機:Seagate Cheetah 36G * 2、WD 80G * 2
其他:風扇8個(12公分5個、9公分1個、8公分2個),直流水冷幫浦1個。

測試配備:
SANWA PC5000數位電表,以PC-LINK軟體跟電腦連線紀錄電壓歷程。
IDRC CP-230多功能交流功率測量器,測試待測電源供應器交流輸入電壓、電流、頻率以及實功率,求出總功率,並計算功率因數。
PROVA CM-01交直流勾表,測試樣本系統直流各路耗用功率。

測試項目:
1.未開機前樣本系統待機交流輸入功率,此時樣本系統待命耗用功率為1.5W。
2.開機進入作業系統後五分鐘,量測樣本系統輸入交流功率以及從主機板測試點量測各路電壓數值,此時樣本系統各裝置耗用功率為185.91W。
3.以Everest Ultimate系統穩定性,勾選所有裝置測試,運行十分鐘,量測樣本系統最高交流輸入功率,並從主機板測試點量測各路電壓,紀錄各路電壓變化圖表,此時樣本系統各裝置耗用功率為307.7W。

以電表量測結果如下:


3.3V電壓紀錄圖:


5V電壓紀錄圖:


週邊裝置12V電壓紀錄圖:


處理器12V電壓紀錄圖:


當測試機進行測試時,P-Tuner軟體監控數據:


輸出安定性相當不錯。

結論:
於185.91W輸出下,也就是約23%的輸出時,轉換效率為80%,將輸出提高至38%,307.7W時,轉換效率小幅增加至81%。輸出水準方面,3.3V以及5V輸出幾乎沒有壓降,週邊裝置12V變化量同樣很小,輸出沒有大跳動,處理器12V的變化量雖然接近50mV,不過同樣在測試過程中沒有很大幅度的擺盪,以在307W下的輸出水準,接近新巨GP2系列的表現,來自CWT的高效率電路結構表現可圈可點。
噪音方面,雖然使用的14公分雙滾風扇極速時可以達到2900RPM的轉速以及48.5dB的噪音,不過透過內部轉速控制電路,轉速都維持在監控電路顯示的1039~1045RPM,風扇聲音並不大。溫度方面,在運行完每次十分鐘,總共四次的測試後,僅有在靠近散熱片以及電路板的外殼有微熱外,其他部分溫度都沒有太大差別。
P-Tuner監控軟體,是目前看到有相關監控功能的電源或是裝置中,數據最為完整的,完整提供瓦數、各路電壓電流、讓有興趣知道自己電腦用電量到底多少的玩家,有一個比瓦數計算網站更為明確的數值,於在下測試的兩個輸出瓦數上,都與實際測量值相當接近,足以作為用電參考,且其附加的溫度、風扇等監視及警報功能,溫控和電壓微調功能,都讓有需要的玩家可以盡情發揮自己掌握控制的樂趣,雖然可以選購監控外接硬體,不過仍需搭配軟體,在下期待未來能推出直接連接監控硬體的電源版本,不僅更即時,也可以在不安裝軟體下便可顯示相關數據,在測試工作上會更加便利。
技嘉雖然在電源供應器算是新秀,不過這次推出的ODIN系列,可以看出其用心之處,大部分的小細節都有注意到,輸出也有一定穩定性,不過若是在售價上更為平實些,相信能更被玩家所接受。

優點:
1.來自CWT的高效率電路結構優良,電容用料佳。
2.輸出平穩,穩定度與新巨GP2相當。
3.強大的軟體監控/微調功能,功能性增色不少。
4.線材質感佳。

缺點:
1.800W輸出只有五個大4P接頭,數目偏少。
2.售價較高。
3.主要線材長度稍短一些,使用特殊規格大機殼需要注意一下線是否夠長。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舊 2007-08-08, 12:22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SI狼離線中  
Raziel
Elite Member
 
Razie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_._)> 十分詳盡,感謝分享 (OS:這才是專業級的啊....)
舊 2007-08-08, 02:50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ziel離線中  
Daomo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401
沒想到技嘉這款測出來的曲線趨近心電圖呀
表現真的不錯,精采的測試
================================
狼大~~~會不會考慮評測一下s12 II 呀
很好奇這顆的表現到底有沒有達到80趴的轉換功率
舊 2007-08-08, 03:10 A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omo離線中  
kula2
Golden Member
 
kula2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敗家村敗家路
文章: 3,943
cwt越做越強了~
800W~1500W都做的很棒
__________________
★★★ [泡麵系列]敗了P5E3 Premium Wifi@N
舊 2007-08-08, 06:53 A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ula2離線中  
albion
Major Member
 
albio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244
請問一下狼大, 小弟上網翻了一下,這顆POWER好像還有
680W和550W的版本,除瓦數外其他功能跟800W的版本
有沒有差別?
舊 2007-08-08, 07:22 A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lbion離線中  
jomn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新竹市
文章: 1,533
本來想說技嘉的 沒什麼可看的
沒想到 內容如此豐富
專業的測試喔
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MSN:[email protected]
耳擴:M3 & Head Box
耳機:HD650(Opus2魔豆線) , CM7 TI , EW9 , EC7
音效卡:Prodigy 7.1 + Fubar USB
DAC:SPITFIRE
線材:APOGEE WYDE EYE數位線

賀2005/1/19日進入排名5000名,2007/1/23日終於進入排名1000
UD 200萬達成(2005/9/14), 慶祝300萬達成2006/07/11,2007/1/13達到400萬 ,持續往500萬挺進
舊 2007-08-08, 08:30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omn離線中  
jason90407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229
謝謝狼大的測試,不過模組化的電源有個防有氧化的保護蓋在電源供應器上會更好,畢竟買模組化的電源就是有需要再裝線,減少線材
請問一下狼大有無軟體可以畫出電壓紀錄圖??監控主機板上得電壓記錄
舊 2007-08-08, 09:10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ason90407離線中  
franklin523
Junior Member
 
franklin523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703
好吧...希望500W版本快上市...
不過24pin竟只有46cm...我的天啊...
市面上應該有賣延長線吧...
這種長度....和機殼板有得拼~~
我只知道我的case是一定不能用~~太短...
__________________
CPU:Intel Core2 Quad Q9550 oc 400*8.5+Tower 120 (老兵不死)
MB: DFI P45-T2RS (怪板一張)
RAM:A-DATA DDR2 800 2G*4 (大容量才是王道)
VGA: MSI GF7900GTX(其他都清光了)
HD:WD SATA Raptor36G+ WD 80G+ Hitachi 160G-8M+ Seagate 7200.10.250G+ WD3200YS+ WD 640AAKS*2 (好多顆...好害怕...)
音效:Creative X-FI XtremeMusic+ASUS Aonar Essence STX (都不好聽想出掉...)
DVD-RW:Sony DRU-845S
Power Supply:Corsir VX550W (HX520換的...賺到...)
Keybroad/Mouse:Razer Lycosa Mirror Special Edition Logitech VX + Filco 中黑 + Cherry 中黑 + Razer DA
Monitor: DELL UltraSharp 2408WFP+AOC 210V
Case:CoolerMaster COSMOS 1000
Audio:Creative T20 II + Yamaha TSS-15 (這個好聽)
OS: Windows 7 64bit (正版王道)
Headphone: AKG 314P/K514 + Sennheiser PX200/HD650純銀線 + Denon D5000 + UE TF10
[小測]北橋散熱器JTS-0006
[PCDVD首測]CoolerMaster COSMOS 1000 [分流]
舊 2007-08-08, 09:12 A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ranklin523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1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