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10 您的住址: 靜香家
文章: 327
|
穀神星表面發現兩神秘亮點:成因仍成迷(圖)
![]() 這張照片是由美國宇航局的黎明號探測器在今年2月19日拍攝的,拍攝時距離穀神星約4.6萬公里。可以看到穀神星地表有兩個明顯的亮點,位於同一個盆地地形內。 ![]() 這兩張穀神星的照片經過了強化處理以提升其清晰度,拍攝時間為2015年2月19日,距離約4.6萬公里。這兩張照片上穀神星完成了一次自轉,週期約9小時。 ![]() 這是黎明號探測器拍攝的未經處理的原始圖像,時間是2月19日,距離約4.6萬公里。這兩張照片都屬於黎明號探測器拍攝的反映穀神星完成一次完整自轉的系列照片之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8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美國宇航局的黎明號探測器很快就將進入穀神星的軌道。這裡展示的這張照片是這艘探測器在距離穀神星大約4.6萬公里處拍攝的,可以看到穀神星的表面存在兩個明顯的亮點。 克里斯•拉塞爾(Chris Russell)是黎明號探測任務的首席科學家,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他說:「穀神星上的亮點原先我們只看到一個,但現在很顯然是存在著兩個,只是另一個的亮度稍稍低一些,這兩個亮點都位於同一個盆地地形內。這可能是與火山有關的地貌,但我們目前仍然需要等待更高分辨率的圖像傳回之後才能進行比較準確的地質學解譯。」 黎明號探測器使用的是創新的離子發動機,它將在3月6日進入穀神星軌道。在接下來的16個月內,科學家們將會獲得大量分辨率越來越高的圖像,他們也希望能夠借此獲得對這顆矮行星地表起源與演化更加深層的認識。隨著黎明號探測器的抵達,穀神星表面上的這兩個神秘亮點以及其他有趣的地貌特徵都將逐漸被納入研究的聚光燈下。 安德里亞斯•納森斯(Andreas Nathues)黎明號背景相機首席科學家,來自位於哥廷根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他表示:「在我們的相機條件下,那顆最亮的亮點仍然難以看清,但儘管它很小,它的亮度卻超越了穀神星地表的其他任何地方。這是一個出乎意料的情況,對於我們而言它仍然是個謎。」 在2011年至2012年間,黎明號探測器造訪了灶神星。在考察期間黎明號一共傳回超過3萬幅圖像以及其他的大量探測數據,幫助科學家們大大加深了對這顆星球結構組成以及地質學歷史的認識。灶神星直徑約525公里,而穀神星直徑達到950公里,這兩顆星球是介於木星與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兩個天體。 黎明號探測任務由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負責管理,屬於該局的「發現項目」(Discovery Program)旗下任務之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負責黎明號探測器的總體科學考察任務,而位於弗吉尼亞州杜勒斯(Dulles)的Orbital ATK公司設計並建造了這艘飛船。德國空間局,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意大利空間局以及意大利國家天體物理學研究所都作為國際合作方參與了這一行星際探測項目。(晨風)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桃中
文章: 1,028
|
外星人的基地被發現了@@~~~~~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27
|
我記得變型金剛五還沒拍呀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13
文章: 77
|
有個問題
很多星好像都灰色的??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5
文章: 406
|
明明就是星際效應的飛船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12 您的住址: 新北市
文章: 0
|
引用:
那應該是灰階圖。可以比較清楚看到陰影跟亮點。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y 2013 您的住址: 全台林道
文章: 169
|
引用:
要多大的發光源才能在那種距離拍到那樣的亮點 有點腦補過頭了 話說回來樓主是不是被盜帳號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67
|
引用:
他在說joke...
__________________
商無德 , 政無能 , 法無衡 , 民無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