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y 2010 您的住址: 東郊皇陵
文章: 1,012
|
「有趣的看畫說故事」1930年的台北迪化街
![]() 看「南街殷賑」郭大師1930年名作講故事 文/興台彩色印刷總經理 陳政雄 在台灣畫壇縱橫85年膠彩畫大師郭雪湖,在1927年的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以若冠之年(虛歲)就與林玉山、陳進等三位成為「台展三少年」名噪一時。大師本名郭金火,十六歲入蔡雪溪老師的「雪溪畫館」為門人,承續老師名號為「雪湖」,從蔡師學台灣中堂裝飾「觀音」、「帝君」神像畫出發,以他天姿聰穎過人加上觀察力及創作才華,很快就能一窺藝術的堂奧,兩年後脫穎而出。1930年更創作這幅「南街殷賑」,展現出當時迪化街高聳現代建築、熙來嚷往人流加上豐足「商賑」景象,今天雖然時光流逝,郭雪湖大師仍細膩的將當時景物集成創作的氛圍,留到今天仍然可以感受得出來。 淡水河是台北的母親河,由大嵙崁溪(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條主要支流匯聚而成,在1860年淡水開埠之後,萬華(艋舺)成為茶葉出口最重要港口及加工場所,沿大嵙崁溪的板橋、三峽(三角湧)、大溪(大嵙坎)都有茶商做出口行銷全世界,盛極一時,在十九世紀末淡水河及上游河道日漸淤淺,日本治台之後,大型海輪在大稻埕出入,形成水門一帶茶行林立,為台灣在糖、樟腦之外,新的外銷最重要農產品,也造就大稻埕繁榮富庶的街道。 1908出生在大稻埕的郭雪湖大師,自然感受到大稻埕的人文、商業、建築和生活的榮景,十九歲就入選第一屆台展,成為「台展三少年」之一,更加深他的信心和創作意念,這幅「南街殷賑」,就是在創作今日「迪化街」南邊商賣繁榮景象,「殷賑」二字是日文表示人潮擁擠熙來攘往,商業交易非常繁榮之意。 首先天時是在中元節之前,其實日本人也在陽曆八月十五日,上墳墓祭拜先人,時間和農曆七月半相近。這些建築物是當時最時髦風光的兩層樓歐式巴洛克建築,但作者又神奇的變成三層樓畫面呈現,不只用直立高聳入雲拉高畫面表現方式,更不用一般視覺透視畫法,形成「更上一層樓」與天比高的氣勢,畫面下半三分之一用人潮的律動、中段以招牌和旗幡為主、上段則是小部分招牌及巴洛克建築屋簷頂飾美麗造型,再上去才是天空,而這些錯落有致的招牌只有部分是原有的、有的卻是台北城內、城外名店、寶號,也都湊在一處呈現在畫面上,更顯繁華熱鬧,郭大師以直立窄幅面題材畫作,又要表現南街長長的街景,所以採用一點鐘角度,使東面街景佔畫面三分之二的主體受光面,西面以南園、南陽物產部角間大樓佔近乎三分之一畫面,再深一點就有虎標萬金油、黃裕源布店、高源發綢緞疋頭、勝正商店特色布類做西面窄窄延續,在日治時期是用「衣、食、住、行」來分前後,對街有四時宜裁縫店、洋服裁縫、老恊源染店,在畫面上儘次於食品。建築上門面有圓弧狀的拱門建築式,以磚砌成承重的力量來源,在圓弧中央有倒錐狀凸出飾物,這也是典型巴洛克建築裝潢。畫面以下午三點多未過四點的午後,陽光灑向東邊樓底層及部分二樓,這個時光安排出畫面「通透」的漸淺色深遂感,也是人潮由南往西北走的向陽感覺,配合右邊「霞海城隍廟」的金爐天公爐、廟後煙霧,中元祭的燒金紙煙氣昇騰,呼應出東面街陽光和煙氳裊繞的景象。 在地面上莫約有一百名男女、老少,西街二樓有七名婦人,除了兩名拉人力車的腳夫以日本衣服、盤帽、腳踩日本分趾「踏蹕」黑膠鞋之外,整條街上是沒有一個人著日本衣服。帶斗笠男人也有不少,男人有的戴大甲草帽。其他男女都穿台式衣服,男人對扣唐衫、褲子、女性斜襟半袖上衣、下身裙子、褲子。而令人好奇的是幾乎每一位女性都掛一串珠子及墜子,很少有例外,一如今天大家手中一個名牌包一樣。女性多數梳單辮子、雙辮子,也有梳後包頭,短髮很少,在二樓晾曬的衣服也是台式為主,只有一件是沒有對襟扣子衣服而已,在色彩上郭大師對女性衣服,給予很豐富色彩來營造畫面,一如兩把防曬油紙傘,一紅、一藍也有很多花紋在上面。畫面上男性多數是「販夫走卒」,挑鳳梨擔、水果擔,有的人甚至光著腳挑擔的都有,香蕉比鳳梨更多,只有少數呈黃色之外,大多仍半生不熟,要放三、四天才能吃的樣子。除香蕉、鳳梨之外,也有紅色、綠色果子,若談橘子仍未到節令,在以前台灣原生芭樂果子小,也不像。商品買賣的很多,加上人潮滿坑、滿谷的來往,符合畫作殷賑的意義,更是民以食天的寫照。作者郭大師觀察極為細膩,西面大樓騎樓之外,地上有一排木板,這是明溝加上木板蓋,今天全部水泥蓋了! 行的部份,首先這些戴斗笠的販夫走卒,他們也許從淡水河水門邊停靠的船隻,由「下港」送來的熱帶香蕉、鳳梨,還有其他果物,有些近郊農戶挑了七、八公里從新莊、草山(陽明山)、八里運來,坐渡船的農人,賣了一些自家農產,換一些生活必需品、布料、洋雜貨趕市集後回家,在那個年代,一趟路走十公里、八公里算小事,沒有任何人覺得遠、覺得苦,而且還打著赤腳。其中兩人各騎一部自行車算少數族群,在畫面上騎行速度還不慢的,不知道大家看到沒有,兩個騎腳踏車者的左後方,有一面菱形的牌子,上面藍底白字,寫著「左側通行」,日治是靠左邊通行的,五、六十年前有人說,因為配槍的美國人右手掏槍,所以右側配槍,才靠右走,英國人、日本人配劍在左側,右手拔劍,靠左側通行,這樣子才不會刀、劍相撞,會起爭執的說法。倒是在二戰後改右側通行,但所有車子方向盤在右側,有時路上開一開忘了開右邊又開回左邊,長輩說等會過車才驚覺自己和對方都照以前靠左行駛,大家回過頭來相視一笑。現在全台灣公路靠右行駛是定則,不過火車、台鐵無法三、五天改靠右行駛,至今快七十年仍照樣靠左行駛。那麼台灣高鐵也是最近五年才完工的鐵路,卻因為日本新幹線第一次海外輸出,所以仍照日本國內車輛、號誌靠左行駛的方式,萬一美國要用日本新幹線高速鐵路,相信就會改弦易轍以右邊行駛了!回到畫面人群間,前面兩位戴扁帽車伙,拉了兩輛空的黃包車,這是三輪車之前的可租用手拉式人力車,兩個一米多高的大輪子在座位兩側,有斗篷可收或張起,雨天不只張起,而且前面有帆布蓋防雨水濺到座位上,布蓋上有一個透明賽璐珞窗,仍可看見前方景物。冬天怕坐車的人膝腿受風寒,更有一大張紅色毛氈供客人放膝上禦寒。而有些官宦家人、醫師出外往診(到病患家中看病)、律師出庭,也有私人黃包車,外型差不多,但車殼不是木作,使用鐵製硬車殼,而且可掀動斗篷有的用皮料作的,用料比較高貴,比今天高貴轎車更稀有。長輩說,以前「州知事夫人」,坐私家人力車上街選衣服,人力車停在水溝上,也使拉動把手佔了一點路面,警察在日治算很有威權來取締,車伙心想我後台知事夫人可硬著,不甘示弱吵了起來,夫人出來一看情況馬上借店家後門離開,以致車伙被叫到派出所處罰,這種「家後」,不為丈夫添麻煩,否則一位州知事夫人只要出面一吵,警察明明做對的處分也變成「做錯事」一樣。而往北面有兩輛灰藍色的汽車,不知是否福特T型車,因為1928年世界上最暢銷的車,就是福特T型車,弧頂及雙緣出造型車頂。 滿街旗幡,東街「慶讚中元」有青龍紅底鑲綠邊三角大令旗為首,一共有二十面就沒有細繪,廟裡城隍爺專司人間善惡審判,也管地獄無數鬼魂,中元七月盂蘭盆祭,被關經年的鬼和世上遊魂可以有陽世的人們祭祀供奉及法會放炎口賑濟,所以專司地獄善惡懲處的霞海城隍也網開一面了!「中元大賣出」或「中元大賣出シ」漢文、日文長幡紅、黃、黃底絲邊掛滿街,迎風飄曳,更有大減價及贈答品賣出加添字樣,作者除了煙霞升霧之氣外,也用旗幡迎風而動的姿態,加上晾曬衣物動感,來詮釋熱鬧市街的的風起市旺的動感。 整條南街由南園店鋪在賣香蕉水果,而街邊也全部在賣鳳梨、香蕉、紅色、綠色果物。除了這個之外就有兩個菱型「冰」字,為炎夏消暑冰品販售,加上東西各一組「煙草」是專賣(公賣)、而酒則由民間各酒廠生產的。南園一樓店招牌以「大甲帽子」在當時使用鹽份海邊長的藺草,編織呢帽狀的「大甲草帽」,是日本、歐美市場夏天很熱銷外銷品,台灣也有很多士紳喜歡戴著遮陽又透氣的大甲涼帽。二樓七位婦人在買「蓬萊寶島名產」,上面有寫「みヤけ」土產禮品,底下市招更有「竹細工品」,表示用竹皮削剖成精細條篾,編織的工藝品、涼蓆,加上「蕃產內地みヤけ」表示由山地工藝品及內地日本輸入高檔紀念品,在山地蕃產是類似蘭嶼漁船或半蹲雙手高舉的原住民男人圖騰裝飾,最好玩莫過於一位戴羽飾山地人旁有蘭嶼魚舟,加上一座小尺寸霞海城隍廟在船上,一個人做膜拜狀,後面又有穿丁字褲原住民作驚訝狀,招牌右上角一條魚在海上飛,這會真的在當時就有混合不同文化的文創商業廣吿嗎?耐人尋味。在一般商品有東街三樓中間一塊藍色有「NY及Go….」字樣,相信代表紐約的舶來貨,加上東街二樓協吉成公司有一個紅葫蘆之外,更有ISIDX字樣,大概也是洋公司賣洋貨,底下有「金銀細工」,這是日本的金銀飾品,貴重寶石販售。後面一間寶香齋商行販售,島內的各式蜜餞及「歐米雜貨」,也就是歐洲及美國進口各項雜貨,和前一家公司相呼應。如果說日本內地、歐美雜貨,東街一樓深處,有一家「四益廣東雜貨」,是販售「唐山來」的貨品專賣店。在台語裡,有一句代表「進口貨」,大家會叫它「正港的」,表示是由「港口進來」的貨品,但今天大家都稱「進口貨」,而「正港的」是台灣人說的,那麼日本人叫「舶來品」代表由海船運來的高級品。另外東街二樓茂元藥店,除了招牌下有兩株人蔘之外,更有小看板的一隻展翅黃鳳及交叉兩株人蔘,上下各有藍底白字,這也代表朝鮮高麗人蔘,因為朝鮮王室長期為中國附庸國,李氏王朝的「龍」只能偷偷用,對外降格用鳳代表。後方一、二樓間更有「乾元老山高麗人蔘部」,上方紅底白色「乾元」,另外橫式招牌也有雙株人蔘,在二樓後方半邊招牌「保生蔘茸燕桂」,也許用大稻埕保生大帝的醫療名號,作販售人蔘、鹿茸、燕窩、桂皮高貴中藥材的店鋪。整個畫面最高的招牌及旗幟是「乾元元丹本鋪」,上面圓形標誌內似乎有「龍」的樣子,而在下方長條看板下方又有雙鳳圖案,看來是一家以販售「元丹」的大型藥店,在當時「仁丹」是日本最暢銷的口含芳香劑,也有一點健胃效果,元丹是否類似清涼口含劑就不知了!倒是對面西街的一隻跑動「老虎」,在「虎標萬金油」招牌上方,底下有總代理字樣,代表這間代理胡文虎、胡文豹兄弟的外塗油膏,至今上百年仍然風行華人世界,只要頭痛、鼻塞,肚子痛說抹肚臍、牙痛等的止痛到蚊蟲咬都有功效。東街中段一樓一塊上有琉璃瓦的保安堂,也是販賣蔘藥店,在當時仍有「野山人蔘」。我家祖父年輕在他岳丈醫師家藥局擔任藥局生,一年在一盒「六支天人蔘」盒中,找到一支半斤野山蔘,給他岳丈人吃了,老人家一整個冬天幾乎不用穿襖袍體力大增,他說那個藥勁十分神奇的妙用。 在日文中「和菓子」並不是日本水果,而是手工作的「糕餅食品」,但南街沒有和菓子店,其實也沒有漢式餻餅店出現,倒是東街最前面第一支「新高バナナキヤラメル」的招牌,新高日治代表玉山,因日本據台後丈量後發現玉山居然比富士山高,所以稱為「新高山」,賣的是「香蕉硬糖」,這倒很少聽到的,或許新港飴裡面,有香蕉飴軟糖屬於同一產品,不過真的不是香蕉下去做的,而只是有香蕉味的糖果而已。西街第一棟三樓有一塊招牌上有木瓜樹,上面結果實纍纍,下面有「木瓜糖」,東街中段的一、二樓間也有「高砂木瓜糖店」,可見是專售「高山族出產木瓜糖」,年輕時吃的木瓜糖一如冬瓜糖,色澤橘黃色,比冬瓜糖有嚼勁,東街中段高砂木瓜糖店前方,有「牛乳」,是什麼樣的牛乳呢?剛光復時期,若有「鷹牌煉乳」可喝,算是人間最佳美味滋補品。東街仍有一面雙燕及一支鴨子的無字招牌隱身其中代表是什麼呢?鴨子可能是飲食店,但日治可沒有「北京烤鴨」的,這是北平菜自1949年後才有的。 其他有「方尖碑」式的地上立牌五支,都是店家名稱及流行布類廣吿,這是仿自巴黎協和廣場上,盜取自埃及古法老王朝所立方尖碑的造型,大多用來作紀念性石碑,南街用來作立於街邊廣吿也很少見。東街、西街個有一方命相館招牌,東街在一樓乾元老山之前,有「泉郡擇日、命卜專門擇日館」,泉郡會不會來自福建泉州郡,以選黃道吉日到堪輿為主,也做命相、卜卦,造流年的命理演算。西街一樓水溝上,立於柱邊的有八卦圖「葉敏三仙公卦」,也許南園果物店,三樓拱門上,有一面八卦擋煞鏡是葉仙所立的,用來防路沖,但耐人尋味的是葉敏三命理師的姓名,郭大師卻用「左側通行」立牌的柱子,從中阻擋,是不信?或不爽呢?耐人尋味。東西街都沒有「書局」,自然沒有「補習班」日人稱「預備校」,東街有「体天宜時計店」和同樣在前方紅底白字的「金銀細工」,都是貴重高價的首飾店,但稱作金銀細工,顯然不是福州系統的「銀樓」。在体天宜時計店下方,有X字狀、左右各一個圓球,下面有「俱樂」兩字,這是二樓上有「撞球場」的意思,在西方世界Snooke撞球室一種高尚紳士、一般都玩的休閒運動,在早期台灣卻因為有女性計分,加上不務生產,被視為「十憨」之一,與「選舉運動」、「喫煙噴風」、「種甘蔗給會社磅」的行動,「撞球相碰」算是憨行之一。其中種甘蔗給會社磅說明一下,本來古時台灣產糖是由荷蘭人所推廣,台灣最重要出口商品之一,收成甘蔗使用石碾或石輪,以牛的獸力旋轉壓榨蔗汁,再熬出黑糖,但壓力及精度不夠,大概只壓榨出65%蔗汁,其餘含35%蔗汁的蔗渣用來燒灶熬糖,1901年日本治台,在高雄橋頭設立蒸汽動力,以金屬鉸刀及精鋼輪來壓榨蔗汁,再去乾燥製糖的會社,打倒多數小規模、低效率的「糖廓」,但蔗農對以株式會社的財團,甘蔗收成後載幾部台車甘蔗去製糖會社榨汁,再計算含糖甜份,再算給價高低,認為不夠透明公平,但又沒有其他途徑賣蔗作,又無法確切知道辛苦一年多的收成甘蔗,交磅所能得到的收益比例,在無奈下只有自嘆「種甘蔗給會社(糖廠)磅重、計算糖份給錢」是件憨事。另外一端在西街前面香蕉、鳳梨攤之間的「紅蓮寺、三集連、永樂座」九個字有紅火邊廣吿牌。這是大稻埕這家永樂座電影館的電影廣吿,「火燒紅蓮寺」一次三集連續播放,一定是黑白片,也是沒有配音軌的「默片」,要播放一定有一位口沫橫飛的「旁白員」,加油添醋為劇情做配音說明,一天演幾次,也沒有錄放音機,也就要講幾次,到後來就滾瓜爛熟了!這也是當時最大的「育樂」消閑去處,因為電影院也播時事、愛國短片,到1937年之後一定要播前線戰爭捷報新聞短片,那個年代只要管民政、管治安警察單位一個口令,民間一定配合一個動作。「紅蓮寺」是一做不守清規的惡僧團,自持武功法力高強魚肉百姓,有一位「紅姑」和他兒子「陳繼智」,因親朋被紅蓮寺不法僧人劫到寺中,最後用法力救出人質並燒燬紅蓮寺,消除害人毒瘤,老爺爺在1950年代講這個故事,提到火燒紅蓮寺這部電影,在台灣各地播放時,燒掉三座電影館的往事。等到做印刷製版工作,才知道底片邊上,有打印「Kodak Safty Film」的字樣,原來二戰之前感光軟片全部天然樟腦由所提煉「賽璐珞」膠片上,這是非常易燃之物,加上使用碳棒產生高溫的放映「弧光燈」聚光投影,如果影片高速旋轉通過就沒有燃燒問題,在放映久了又熱又有靜電情況下,容易斷片、若卡死在一段影片在放映格上,那麼馬上引起影片加速燃燒,加上劇情是火燒片,身在火場有些人以為虛擬實境不知已起火發生火災意外,這才是昔日放火燒紅蓮寺一次放三集也造成火燒電影館意外頻傳的原因吧! 實在很佩服郭雪湖大師,將南街實境加以擴張、集合滿街看板、人、事、物於畫作中,營造「南街殷賑」繁華景象,不要忘記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大師也有寫在畫裡,只是隱身畫面上一角,各位看官要自己去找一找吧!
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正確圖 ![]() 此文章於 2014-03-04 04:06 PM 被 42章經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y 2010 您的住址: 東郊皇陵
文章: 1,012
|
題外話...
圖中有「木瓜糖」這東西 有人吃過嗎? 現在還買的到否?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4 您的住址: 幽冥深淵
文章: 232
|
看到介紹幾十年前的街景、建築
未看先猜老佛爺 八九不離十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12 您的住址: 打狗旗后
文章: 79
|
[YOUTUBE]6PtLUCDUFws[/YOUTUBE]
不知道啥木瓜糖,只印象小時候吃挫冰都會加一樣木瓜籤,不過也好久沒看到了 -------------------- 0301那天去坐紅53去蚵寮看小搖滾,有找到林姊妹魚丸,本來以為是賣魚丸也會賣魚丸湯,沒想到只有旁邊賣炸海鮮的。不小心夾太多夾了310 走到舞台那就去海灘走走,沙灘比旗后乾淨多了,不知那邊有沒有人在游泳,想去那邊游 海灘左邊一排低矮防坡堤有個紙牌寫著類似軍區禁止進了,不過一堆人是直接往那走 ![]() 我姊一直在找房子,本來覺得這裡似乎不錯想叫她來這看看,不過蚵寮這邊有啥工業污染嗎?那天我一直覺得看遠就會霧霧的 ![]()
__________________
猛犬注意 此文章於 2014-03-04 11:33 PM 被 埋冤狼 編輯.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13
文章: 768
|
不知道有那家店是現在還在的?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y 2010 您的住址: 東郊皇陵
文章: 1,012
|
引用:
蚵寮這裡沒啥工業污染,畢竟有個溼地公園和紅樹林...不過污水處理場就在隔壁,倒是讓人心生不快... 最近霾害,全高雄走到哪裡都會霧霧的... 這裡的房價已開始起漲,一方面是高雄大學那裡的發展已臻完備,二方面是成功轉型觀光漁港的效應... 蚵寮海邊並未禁止游泳,不過畢竟有暗流,所以每年都會帶走一兩條人命或是更多(這裡沒有救生員),要下水的請謹慎(這裡貌似是高雄市救難大隊的訓練處)... 您如果3/1下午三點左右在海灘有看到兩隻被活埋的小鬼,那您應該是看到我了... ![]() ![]() ![]() ![]() ![]()
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正確圖 ![]() 此文章於 2014-03-04 11:47 PM 被 42章經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3
|
圖中那兩個拉人力車的,腳下應該有穿鞋吧?
想起小時候,阿公常穿一種黑帆布拇指分開的平底鞋 有點像功夫鞋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2
文章: 26
|
路人與建築物比例會不會怪怪的,還是這算一種藝術手法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2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5
|
哈哈!還有賣大甲草帽的店........
應該是1925年前後,我爺爺拉牛車走了十多天的路從台南到台北做生意, 當時是載一些蔗糖塊、布匹去台北賣,然後在台北又批貨回台南賣。 他在台北買了一個大甲草帽給剛剛生我伯父的祖母送給她, 祖母還在鄉下種田不好意思戴著去種田還直罵爺爺浪費 ![]() 到光復後生我叔叔去照相館照相紀念才敢拿出來拍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