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8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253
|
[新聞] 57億預算被砍 高市府痛罵:KTM用強的
原文就自己google一下吧
作者: kookisky () 站內: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57億預算被砍 高市府痛罵:KTM用強的 時間: Fri Feb 14 18:18:37 2014 自從高雄市政由民進黨接手之後,國民黨長期以來的策略,不是自我反省, 提出更有效的治理策略,而是反反覆覆的吵「舉債」這個爛梗。 嚴格說來這個梗涉及到 中央統籌vs地方自治 是個錯綜複雜, 有時更是超越藍綠的問題。但是在國民黨的選戰策略中,這個問題被簡化成 「負債爆表=施政無能」的問題。 高雄市議會在藍營把持之下,早在2012年底就找了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系來背書, http://online.kcc.gov.tw/ct.asp?xIt...ctNode=722&mp=1 做出了「財政惡化侵蝕高雄市政推動之基石」這篇文章, 裡頭以看似科學理性的方法,提出重重假設,反覆驗證出陳菊的無能, 引述裡面的內容: 假說一為:「在陳菊主政下,高雄市之負債總額有逐年下降之趨勢」 假說二為:「在陳菊主政下,高雄市之負債總額增加金額較其他5都有顯著較低之現象」 假說三為:「在陳菊主政下,高雄市的財務指標有逐年改善之現象」 假說四為:「在陳菊主政下,高雄市的財務指標較其他5都有顯著較佳之現象」。 因為四個假說都不成立,所以一切都是陳菊的錯。 重重假設當中唯獨欠缺了「歷任市長債務年增率佔歲出比率」 簡單的說,債務有利息,會利滾利,所以「總額」會增加是沒錯, 但「年增率」是多少? 吳敦義(80-87)11.38% 謝長廷(88-93)13.03% 陳菊(96-99) 10.55% 只能說謝長廷時期才是舉債速度最快的,陳菊位居第三,小贏白副總統一點, 不過謝長廷上任的1999年,剛好是地方收入的大宗「營業稅」,從地方稅改為國稅 的時候,高雄每年幾百億的營業稅被中央統籌拿走,算是小夫下棋讓白副九子吧, 只是輸給白副還是不應該,謝長廷的確作得沒有陳菊好,這也沒啥好說的。 高雄為了債務問題跟中央互相開火也不是第一次了,陳菊方的論點主要有幾個: 1、健保費欠款問題,中央幫台北市開外掛,對高雄不聞不問。 2、縣市合併後,中央補助減少近465億,導致市府財政困難。 3、中油在高雄有兩座煉油廠,年產值一兆,佔了全高雄年度營業額的四分之一, 但是這些營業額都因為中油總公司位址而算在台北市,因此中油每年上繳營業稅431億 ,分配到高雄市的只剩6億。陳菊認為污染後果都由高雄承擔,營業稅卻由台北市坐收其成,如果把兩座煉油廠的產值算在高雄市,高雄市可以多分配24億的分配稅款。 (營業稅雖然改為國稅,但地方的營業稅額還是會影響中央補助款的金額。) 先看健保費的問題,這個比較複雜,簡化來說,這本來不是藍綠之爭, 而是中央vs地方之爭。在陳水扁當總統的時期,高雄市跟台北市就開始欠健保費, 台北市當時是馬英九當政,不爽交健保可以理解為藍綠問題,不過高雄市當時也 是綠營,一樣不爽交,可見這個問題初期是超越藍綠的。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9/today-fo5.htm (截至2009年底 台北市欠健保費407億 高雄欠262億) 後來怎麼搞定?「馬總統」為了幫「馬市長」還債,修改健保法, 把健保補助款改由中央支應一半,不過高雄呢,很抱歉: http://www.cnnews.com.tw/cnnews/010...ages/hea-40.htm 引述內文: 「以勞健保欠費補助款來說,高雄人口277萬人,比台北266萬人口多了11萬,但近三年 中央的勞健保欠費補助,高雄僅有22億多,台北卻獲173億多,是高雄的7.7倍,兩者相 差高達150億。」 針對這點台北市政府也有辯駁: http://www.taipei.gov.tw/ct.aspxIte...28269&mp=103003 引述內文: 「經查中央對勞健保費爭議補助款非設籍住民比例之計算基準,係經中央與直轄市政府 數度協商取得共識,採計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之「就業者從業身分統計表」中之『自營 作業者』及『受私人僱用者』為基準,以此合計設籍人數後,推估直轄市勞健保投保 人數中設籍人口所佔比例(臺北市約43%;高雄市約90%),設算出中央對直轄市政 非設籍(臺北市約57%;高雄市約僅10%)該市住民之勞、健保保費補助款之補助,兩 直轄市適用基準相同,並無重北輕南之情形。」 我來白話翻譯一下:我們台北市一堆勞工都是外地來的啦∼台北市政府幫外地勞工 負擔部份的健保費,當然不合理啊,應該讓中央出!至於高雄……高雄勞工九成都是 設籍高雄,正港的高雄人啦,健保費自己想辦法! 乍看之下,台北市政府的解釋很合理,但仔細想想,當台灣各地的勞工湧進台北找頭路, 台北的地方稅難道不會增加嗎?地方稅包括: 1.使用牌照稅 2.房屋稅 3.地價稅 4.契稅 5.土地增值稅 6.印花稅 7.娛樂稅 更何況,中央補助款也會考量各縣市的營業稅繳交比例。 所以,各縣市勞工到台北工作,幫台北提昇經濟與稅收,好處台北領,負擔中央處理, 只能說「依法行政」四字真是天下無敵。 同樣的道理,陳菊聲稱:「鐵路地下化原高雄市段中央與地方負擔比率為75%、25% ,但鳳山段經費比率中央卻要求市府負擔55%,約97億元,鐵路地下化是同一政策, 不應在鳳山段部分經費補助比率有所不同,增加市府的負荷。」 http://newtalk.tw/news/2013/11/19/42042.html 行政院也急了,針對陳菊的「中央刪減高雄預算」說法做出回應: http://www.nownews.com/n/2012/08/31/399353/2 「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原依據縣(市)政府財力分級訂定用地費補助比例 (一級補助50%、二級補助60%、三級補助70%)。五都成立前,高雄縣政府財 力分級原屬第三級,故中央補助用地費比例為70%;五都成立後,為配合「中央 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原財力分級由三級調整為五級,高雄 市政府財力分級調整為第二級,故中央補助用地費比例為60%。 白話翻譯一下:你高雄原本是A級妖怪,所以我補助多一點,等你縣市合併, 就是S級妖怪啦,依法要降低補助比例! 個人覺得很好奇的是,縣市合併為何可以「直接視為財力增加」? 為何可以以此訂定法規,減少補助比例? 有沒有覺得跟健保費的問題很像?台北負債沒關係,修法幫你搞定! 高雄負債嫌太少?修法讓你多一點! 難怪陳菊會說: 「中央在2011年對高雄補助款總額689.67億元為基準,101~103年中央補助年年減少, 3年來共減少近465億元,平均每年減少150億元,與市府每年舉債的金額相近,若中 央補助不縮水,市府無需舉債。」 至於中油這種污染留高雄,營利算台北就不說啦,鄉民早戰膩了。 因為有些人會說:高雄只會蓋蚊子館,我就順便回應一下: 亞洲新灣區的四大建設,到底哪一個會變成蚊子館,誰也不能保證, 城市轉型,搞文創觀光路線,就像投資,有風險,可能賺可能賠, 如果這個路線是錯的, 那國民黨也真奇怪,大張旗鼓的搞「衛武營國家音樂廳」幹麻? 花了一百多億,還要強調「文化部與你一同建設高雄」, 是嫌蚊子館太多嗎? 更何況,陳菊主導的「高雄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 http://www.kaohsiungworldtradecenter.tw/ 兩年如期完工,比起會有黑衣人毆打工程人員、現場主任換了三任、棄標問題不斷 、完工日期一再延宕的衛武營國家音樂廳 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tics/10821408/ 到底哪個黨才是蚊子館興建專家?公共工程發包效率誰高誰低? 國民黨原本想說靠衛武營今年完工可以拉到一些選票,結果工程延宕, 反而陳菊在世貿會議展覽中心搞的國際遊艇展如期舉行,如今刪減預算, 要我怎麼相信不是選舉扯後腿的奧步?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11030/4056.htm 台灣遊艇製造產業相當發達,不僅名列全世界第三,更位居亞洲國家的第一, 全台共35家專業遊艇製造廠中,就有高達19家選擇在高雄設廠,全台遊艇更有 90%是由高雄港裝船出口。) 話說回來,人口外流與就業問題,一直是高雄的致命傷,如今陳菊提出城市轉型 的策略,並且貫徹執行,之後成果如何,實在難講,如果有比陳菊、比民進黨 更棒的城市發展方針,我也是樂見其成啊。只是這個問題交給國民黨能解決? ------------------------------------------- 發這篇用意主要不是討論哪個政黨 只是想告訴鄉民判斷執政能力的優劣,不單是看每個縣市的人口負債比,還要考慮到很多因素,還要考慮變動率與歷代執政的比較等指標。(財金不是我的專業,就不多說了) 很多數據不應該過度解釋,至於上述文的解讀以及新聞解讀的真真假假就自己判斷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