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12
文章: 45
|
[分享] 千元出頭酷媽N300機殼安裝i5-3450主機與Hyper T4燒機簡測
上次組了i5-3450遊戲實況直播機,
隔壁座位的好友看了也想跟進組一部相同主機, 本來想再買一樣的配備就好, 可是被好友阿德推薦了價格更便宜的酷媽N300機機殼跟Hyper T4散熱器, 說是N300機殼是酷媽最新千元機殼作品, 也是走全黑化風格, 機殼側板不是那種薄皮嫩機, 那Hyper T4散熱器有4支HDT直觸設計熱導管, 散熱效能還不錯, 而且現場跟組機主人都親手摸過實體覺得還不錯, 所以就被勸拜成功, 不囉嗦了,直接看圖去 ![]() ♂♂全黑化又雙USB3.0的2大8小機殼 ![]() ![]() ♂♂沖網孔設計的前面板 有2個5.25吋和1個2.5吋軟碟機沖網孔面板 前進氣透網孔中央有酷媽標誌 ![]() ♂♂在機殼上方的音效 x 1、MIC x 1、USB 3.0 x 2 ![]() ♂♂電源鍵、重置鍵在面板右側邊 ![]() ♂♂左側板有散熱孔 ![]() ♂♂可以自行加12或14公分風扇 ![]() ♂♂機殼背部有1個後吹運作12cm風扇 ![]() ♂♂左右側板使用省力大頭螺絲 ![]() ♂♂後吹運作12cm風扇 ![]() ![]() ♂♂預留2個水冷孔 ![]() ♂♂有7個擴充槽 ![]() ♂♂下置式Power設計 ![]() ♂♂右側板有散熱孔 ![]() ♂♂散熱孔對應是機殼內部有2組可以自行加12公分風扇孔位, 或者可以作為安裝24公分水冷的散熱排 ![]() ♂♂這一側可以用來走背線 ![]() ♂♂對應主機板CPU安裝處底部有一大片開孔 ![]() ♂♂有好多個方便安裝束線的開孔, 線材穿過的開孔都有防割手折邊處理 ![]() ♂♂內部鋼材與機殼邊緣有留寬度可以方便整線 ![]() ♂♂寬度大約一元硬幣大小 ![]() ♂♂這裡就是2組可以自行加12公分風扇孔位或者可以安裝24公分水冷的散熱排 ![]() ♂♂機殼頂部散熱孔有提供可以裝置兩組12cm風扇孔位 ![]() ♂♂機殼底部有4個大黑色圓型墊腳 ![]() ♂♂提供電源供應器進風的散熱孔, 防塵網在機殼內部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12
文章: 45
|
![]() ♂♂內部採全面黑化處理, 適用Micro-ATX、ATX主機板, 內部空間可以裝下高度16.38cm的CPU散熱器與32cm長度顯示卡 ![]() ♂♂2組5.25吋擴充槽有免螺絲固定工具 ![]() ♂♂8組3.5吋硬碟安裝空間, 2.5吋硬碟或SSD安裝孔位在安裝空間最下方 ![]() ♂♂只有2組3.5吋硬碟有免螺絲固定工具 ![]() ♂♂2.5吋硬碟或SSD安裝孔位 ![]() ♂♂安裝2.5吋硬碟或SSD螺絲是在機殼底部前方 ![]() ♂♂機殼後12cm風扇是3Pin電源設計 ![]() ♂♂7組擴充槽使用不可重複利用擴充卡檔板 ![]() ♂♂下置式電源安裝處有防震軟墊, 這裡可以取出防塵網 ![]() ♂♂內部線材跟內接USB3.0線材、前置音效接頭 ![]() ♂♂前面板與機身可以完全分離 ![]() ♂♂5.25吋沖網孔面板組成, 有防塵網設計可以方便清理灰塵 ![]() ♂♂電源鍵、重置鍵, 主機運作時電源鍵會有藍色LED燈 ![]() ♂♂機殼上方的IO埠背部外觀 ![]() ♂♂說明書、Speaker忘了放進來了, ![]() ♂♂4支HDT直觸設計熱導管的Hyper T4 ![]() ♂♂散熱器、安裝配件、說明書 ![]() ♂♂第2組風扇框架、intel專用塑膠背板、Inte&AMD的扣具與固定螺絲 ![]() ♂♂散熱器有15.23公分高, 12公分散熱風扇用卡扣式固定在散熱器 ![]() ♂♂有4根熱導管搭鋁散熱鰭片組成 ![]() ♂♂HDT方式讓4根熱導管直接接觸CPU ![]() ♂♂5年保固的GX-450W單組12V電力輸出最大為420W, + 3.3V、+5V合併總輸出電力約120W, 最大供電瓦數為450W, 瞬間最大供電瓦數可達540W, 有OVP / UVP / OPP / OTP / SCP多重保護設計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12
文章: 45
|
﹡﹡﹡﹡﹡﹡裝機去﹡﹡﹡﹡﹡
i5-3450 ASRock ZH77 Pro3 GV-R575D5-1GD KHX24C11T2K2/8X Hyper T4 GX-450W N300 ♂♂先固定intel 專用塑膠背 板 ![]() ♂♂固定架安裝方向可以配合散熱器擺放位置調整 ![]() ♂♂Hyper T4散熱器在intel平台安裝方式採用大家熟知的AMD平台作法 ![]() ♂♂考慮硬碟通風涼爽就沒讓彼此靠太近, 整線功力普普通通囉 ![]() ﹡﹡﹡﹡﹡﹡i5-3450預設值+hd5750測試﹡﹡﹡﹡﹡ ![]() ♂♂主機板顯示Hyper T4散熱器風扇全速有1715轉, 機殼後風扇全速有1272轉, ![]() ♂♂使用主機板調速機制讓主機最安靜, 這時候Hyper T4散熱器風扇全速降低到740轉, 機殼後風扇全速有749轉 ![]() ♂♂房間溫度26度的待機溫度, 機殼側板有蓋上啊 而且風扇轉速使用主機板調速機制 ![]() ♂♂拿3DMARK小測整機穩定度, 風扇轉速一樣使用主機板調速機制 沒專業設備, 所以就僅供參考 ![]() ![]() ![]() ![]() ![]() ![]() ![]() ![]() ![]() ![]() ![]() ![]() 來說說感想好了, 我覺得機殼只附上2組免螺絲固定工具有點太少了, 以我要裝第3顆硬碟就只好用固定螺絲, 如果要抽換硬碟就不便利了 機殼面板只有提供兩組usb3好壞參半, 對新主機板使用不成問題, 但是對那些舊主機板要換這咖新機殼就只能讓兩組usb3休息 機殼的外殼硬度比那種薄皮嫩機更堅硬一點, 機殼邊緣或線材穿過的開孔都有防割手磨邊處理, 這點也是很多那種千元機殼很難跟上, 這咖機殼內部空間算寬敞, 組機完成後仍感覺不會很擁擠 Hyper T4對i5-3450的壓制力還不錯, 燒機測試的cpu核心最高溫度才54度, 目前不考慮把Hyper T4的雙風扇功能派上場 現在主機內的風扇轉速都直接交給主機板上頭pwm控制, 感覺風扇轉速很少提高, 只有燒機時才會讓風切聲稍微變得明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