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kiten
*停權中*
 
kite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17
中華職棒投手對上曼尼時??

他一上場打擊就一律敬遠四壞,完全不讓他打
請問這在MLB及日本職棒的潛規則中
容不容許一直這樣玩??
     
      
舊 2013-03-29, 08:54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iten離線中  
祥風日照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1
文章: 99
目前是不需要吧

因為他這兩場下來
會被三振會打雙殺
也不是所有球路都打得到

畢竟棒球比賽
投打對決 打者上壘能力還是處於劣勢
 
舊 2013-03-29, 09:05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祥風日照離線中  
漲 停
*停權中*
 
漲 停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9
您的住址: 集中市場
文章: 63
就算你打擊四割 , 也就是投手還有六成的機會是贏的 ..
舊 2013-03-29, 09:08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漲 停離線中  
祥風日照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1
文章: 99
但通常打擊4成
上壘機率都會超過5成啦 關鍵時刻對方投手就會閃 或打者本身非常會選球了
舊 2013-03-29, 09:12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祥風日照離線中  
iabuw
Master Member
 
iabu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508
Manny:e04你們以為直球動不動就不到140km很好打喔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13-03-29, 09:14 A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abuw離線中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12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5
''策略性''敬遠四壞在重要決賽可以被當作一種戰術,場場比賽一律敬遠四壞,你的球隊和球員會被當成『懦夫』。

很多運動都講究君子之間的正面對決,從開始到結束都用逃避的方式,觀眾不會喜歡的!

何況各位喜歡的球員用這種方式處理挑戰,你還會欣賞他嗎???
舊 2013-03-29, 09:21 A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  
盜鐵人
*停權中*
 
盜鐵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10
文章: 716
這是面子之爭,場場都在閃對手會被人家笑
舊 2013-03-29, 09:26 A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盜鐵人離線中  
strong
Elite Member
 
stro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引用:
作者iabuw
Manny:e04你們以為直球動不動就不到140km很好打喔


國內投手球速不足的「慢速球」,對於Manny而言有變速球的「欺敵」效果!!

Manny也少了MLB春訓強度的熱機,

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中職投手的投球節奏!!

此文章於 2013-03-29 09:48 AM 被 strong 編輯.
舊 2013-03-29, 09:47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rong離線中  
Siri
Silent Member
 
Siri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12
文章: 0
Manny還不在狀況內啦

但是如果一直都敬遠的話

我想躺著就一個月能賺2萬5鎂也是筆不錯的生意
舊 2013-03-29, 10:12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iri離線中  
滄桑悠無愁
Golden Member
 
滄桑悠無愁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Hsin-Chu / Chung-Li
文章: 3,543
對投手來說, 如果可以成功壓制 manny, 也是提升自我信心度的一種方式

老是敬遠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
指揮所:陣地準備好報告!

舊 2013-03-29, 10:25 A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滄桑悠無愁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09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