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系統組件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shadowsfall.tw
Junior Member
 
shadowsfall.t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8
文章: 824
全能玩家主板-ASUS Maxiums V Formula / Thunder FX 開箱測試

這張版是前一段時間搭配了Vulcan ANC 抗噪耳機促銷的時候購入的,一次購入可以堪稱是遊戲套裝都要湊齊了,真是相當有才的活動。不過這次主要的測試還是在測試主板的性能為主,搭配上Thunder FX 與Vulcan ANC 的開箱、簡介。

可以說從 Intel 開始將時脈產生器、北橋這些過去是足以支撐主機板廠開發題材的元件整合到CPU以後,其實不難發現一般等級用的主機板各家廠商的相異點越來越少。不過近來電競的抬頭,以及一直存在的超頻/性能玩家,反而讓高階產品做出了些特色,我想近年有持續發展下去而且已經踏上高階主板龍頭的產品應該還是非華碩ROG系列莫屬了。這次測試的ASUS Maxiums V Formula / Thunder FX 正是這樣的產品,網羅了遊戲音效、超頻性能、以及強烈特色的設計,就是有意將大部分的高階玩家一網打盡,而更特化的極限超頻就交給EXTREME系列處理。


接下來便開始進行開箱,與一系列測試。這次由於配件、功能也都是筆者測試以來遇過最多的,因此圖片篇幅上會稍多,還請見諒。


ASUS Maxiums V Formula / Thunder FX 與 Vulcan ANC 外箱:


剛好搭到了暗黑破壞神3,因此還Bundle了一張鼠墊:


Vulcan ANC 外箱與背面:內部直接透明秀出收藏盒。




Vulcan ANC耳機本體:線材、麥克風可全分離並控制開關,另外有ANC抗噪,因此需要一顆電池,就位在碳纖造型飾板內。






Thunder FX 外接音效盒:為USB介面,也支援XBOX、PS3連接機能。拆開後在最外層有金屬遮蔽殼以外,內部架構與Xonar 系列音效卡相當類似,也做了金屬屏蔽隔離數位、類比線路。





數位部分從USB接收核心開始,以ASUS近來用在Xonar Essence One上的CM6631,CODEC 為ALC898,DAC為WM8741。OPamp 則分別使用了4580、以及LM4562,耳機專用的耳擴OPAMP為 TI 6120 ,電容則使用了Nichicon FINE GOLD ,整體架構完整,幾乎可以拿來當作獨立產品販售,拿來當配件會不會太過豪華阿…XD



配件組:ROG不豪華就不是ROG了,除了常見的ROG配件以外,還多了mPCIe COMBO子卡,可以支援無線網路擴充,與mSATA SSD。另外還有Thunder FX 連接XBOX 360 的連接線,以及無線網路天線。






來試接一下整組配件….XD


主版本體:板子元件也是塞滿滿。


背板I/O:拿掉了PS/2,白色USB連接埠為提供ROG CONNECT與USB BIOS FLASHBACK使用,USB3一組為原生,另一組為第三方晶片所提供。


簡單裝上了mPCIe Combo 卡的樣子:



CPU供電散熱片為融合了水冷,與空冷兩種兼顧的設計:



CPU供電布局,與Digi+VRM:




記憶體部分布局:除了開關與Port 80 LED、電壓探測以外,還備有LN2時使用的SLOW MODE 切換開關。



硬碟I/O部分,與USB 3 19pin,由於兩個SATA II分做eSATA與mpcie combo使用,因此增設了兩組第三方SATA 3 ,由ASM1061提供。



下方I/O:提供了PCIe多卡的電力補充。


PCI-E布局:第二與第三 X16 間使用了PLX晶片做頻寬的調配,以及第一根X4為開放式插槽等特色。



網路晶片使用了intel 85729V,USB3.0 則是ASM 1402:


音效則是 Superme FX:這部分設計也是相當完整,除了地迴路分離以外,更搭載了TI 6120 耳擴放大OPamp,電容則是使用ELNA音響及電容。另外沿著音效分離地迴路的線上有紅色發光LED。




硬體的部分大概介紹到此,BIOS的部分由於篇幅的關係會在之後補上,先行介紹軟體,然後進入測試。
     
      
舊 2012-09-29, 10:22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owsfall.tw離線中  
shadowsfall.tw
Junior Member
 
shadowsfall.t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8
文章: 824
軟體所有功能已經都整合到AI Suite 介面中。


Ai-Suite II:Turbo V EVO





Ai-Suite II:Digi+ VRM






FanXpert II 則是ASUS 最新力作,能夠全面控制風扇轉速、溫控配置以及管理:







Thunder FX 控制介面:風格與Xonar系列不同,不過該有的一應具全,連GX引擎也有。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3570K @預設值/ 4800MHz 1.38v
主機板: ASUS Maximus V Formula
記憶體: Samsung DDR-1600 4GB*2@ 2133MHz
電源供應器: THORTECH Thunderbolt 1200W
儲存裝置: ADATA S511 120GB SSD/ WD5000AAKS
顯示卡: Powercolor HD7870 PCS+


CPU-Z:


3DMARK06:


3DMARK11:


CineBench R11.5:


PCMARK:


GeekBench:


SuperPi 1M:


Wprime:



簡單的超頻到4.8GHz,幾乎全Auto 板子就能幫你調整好適當的參數。


CPU-Z:


3DMARK06:


3DMARK11:


CineBench R11.5:


PCMARK:


GeekBench:


SuperPi 1M:


Wprime:


最後是USB 3.0 的測試,由於MVF上面有原生 USB3.0 與ASM 1402 因此將會分別進行測試,同時測試USBboost 的功能。採用Kingston SSDnow V 30GB搭配 ICY DOCK USB3.0外接,直接跑Crystal DISK MARK。

Intel 原生USB 3.0,不使用任何加速模式:


Intel 原生USB 3.0,加速模式啟動:即使是周邊不支援UASP也可以用一般加速模式。


ASM1402 USB 3.0 ,不使用任何加速模式:


ASM1402 USB 3.0 ,加速模式啟動:即使是周邊不支援UASP也可以用一般加速模式。




測試到此,其實還有些未盡之感,畢竟這張板子還有太多功能沒有玩到,像是Wifi GO 的強大控制功能,Thunder FX的主動抗噪與聽感測試。不過從硬體、配件的豪華程度、到軟體的貼心功能,涵蓋之全面是有目共睹,就算連被定位成配件的Thunder FX 音效盒也是以高標準來設計,的確是不負ROG的名號,也可以說是目前功能最先進的主板之一了,比起極限超頻導向的 Maximus V Extreme 更適合普羅大眾。不過貴為旗艦價錢上當然也不會太便宜,但是前一段時間的促銷的組合,讓對下手旗艦主機板總會有些疑慮的筆者直接撩下去了…XD,我想一次入手完整組合應該是相當值得的。
 
舊 2012-09-29, 10:25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owsfall.tw離線中  
zorro1111
Elite Member
 
zorro111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下山了~~~~
文章: 5,280
對Thunder FX 開箱測試 比較有興趣
s大方便補一下聲音上面的著墨嗎?
__________________
還是習慣一個人吃冷掉的便當
一種冷到心裡的滋味
光明呢....?到底何時才上的了岸....
原來最後只剩我自己......

人生好累哦......
舊 2012-09-29, 11:37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zorro1111離線中  
巫佚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31
本來很想買這張,後來看到它把2組Intel SATA II轉作eSATA及mPCIe
就退而買P8Z77-V Deluxe.

不知為什麼不是拿其中一組ASM1061當作eSATA及mPCIE用呢?
舊 2012-09-30, 02:33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巫佚離線中  
小壞蛋
Elite Member
 
小壞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偽大鬍子冰人XD
文章: 7,327
引用:
作者巫佚
本來很想買這張,後來看到它把2組Intel SATA II轉作eSATA及mPCIe
就退而買P8Z77-V Deluxe.

不知為什麼不是拿其中一組ASM1061當作eSATA及mPCIE用呢?

有什麼考量是不喜歡把原生的改成eSATA跟mSATA嗎
__________________
這年頭,討論區商家比玩家多;外行比內行更有說服力;粗製爛造的葉珮雯比用心寫的測試文更多回應
開始學著多去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來取代嘴炮,就當作是一種回饋吧!
還在抱怨為啥沒有新的文章沒有好的內容,何不想想自己貢獻了什麼?
再見!咱們夢裡見

PS:你還在買雞排店的產品嗎....請睜大眼看清楚,以免成為下一個受騙的對象
舊 2012-09-30, 04:33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壞蛋離線中  
巫佚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31
主機板內附的ASM 1061/Marvell 9128/9130/9123/91xx的SATA
大都不能接SATA 光碟機或燒錄機,這樣就少了一組,mPCIe也不是每個
人都需要,寧可它是拿ASM/Marvell去換成eSATA或mPCIE而不是
intel的去當eSATA,太浪費了.

引用:
作者小壞蛋
有什麼考量是不喜歡把原生的改成eSATA跟mSATA嗎

此文章於 2012-09-30 05:12 PM 被 巫佚 編輯.
舊 2012-09-30, 05:08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巫佚離線中  
小壞蛋
Elite Member
 
小壞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偽大鬍子冰人XD
文章: 7,327
引用:
作者巫佚
主機板內附的ASM 1061/Marvell 9128/9130/9123/91xx的SATA
大都不能接SATA 光碟機或燒錄機,這樣就少了一組,mPCIe也不是每個
人都需要,寧可它是拿ASM/Marvell去換成eSATA或mPCIE而不是
intel的去當eSATA,太浪費了.

Intel原生不是2組SATA 6G/ 4組SATA2,SATA 6G優先接SSD,拿了2組SATA2去作eSATA/mSATA還有2組SATA2啊

如果有光碟機的話先接剩下那2組SATA2不就得了;再者eSATA/mSATA用原生SATA會少很多麻煩,對於有用到的人很方便

唔....只能說考量的點不一樣吧
__________________
這年頭,討論區商家比玩家多;外行比內行更有說服力;粗製爛造的葉珮雯比用心寫的測試文更多回應
開始學著多去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來取代嘴炮,就當作是一種回饋吧!
還在抱怨為啥沒有新的文章沒有好的內容,何不想想自己貢獻了什麼?
再見!咱們夢裡見

PS:你還在買雞排店的產品嗎....請睜大眼看清楚,以免成為下一個受騙的對象
舊 2012-09-30, 06:19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壞蛋離線中  
巫佚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31
呵~的確每人需求不同啊.

對我來說,試過的感覺是ASM1061即使拿來接SSD或是HD,效能說真的還是略
低於Intel SATA 2/SATA 3,所以我比較喜歡拿Intel的控制器來接內接裝置,
外接的SATA周邊,說真的ASM1601優於M91xx及JM363系列..
舊 2012-09-30, 06:40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巫佚離線中  
shadowsfall.tw
Junior Member
 
shadowsfall.t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8
文章: 824
引用:
作者zorro1111
對Thunder FX 開箱測試 比較有興趣
s大方便補一下聲音上面的著墨嗎?


正在試用中 有機會會PO上來
舊 2012-09-30, 07:32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owsfall.tw離線中  
不要問
Master Member
 
不要問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1,851
引用:
下方I/O:提供了PCIe多卡的電力補充。
http://shadowsfalltw.net78.net/asusmvf/DSC_8926.JPG

有附90度轉向頭嗎?
好像很多機殼都會卡到
__________________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暫離.....
舊 2012-09-30, 07:33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要問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27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