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0
文章: 349
|
IVB i7-3770K的功耗降低、溫度卻更高…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518
|
文中有個地方怪怪的
已待機為例 2600K CPU耗電量30W,全平台44W 3770K CPU耗電量39W,全平台41W 為什麼3770K CPU耗電量比較高,但整個平台耗電量卻較低? CPU不是唯一的變數嗎? ![]() 此文章於 2012-04-24 01:10 PM 被 ttsmarco 編輯.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0 您的住址: 台灣省新竹市
文章: 27
|
引用:
Ivy Bridge 的電晶體數量比 Sandy Bridge 多約 27.5% (14.8億 vs. 11.6億) Die Size 又由 Sandy Bridge 的 216mm2 縮小到 Ivy Bridge 的 160mm2, 雖然比 Sandy Bridge 省電 (77W vs. 95W) 但電晶體密度變高, 散熱面積變小, 一來一往有可能就造成溫度相對較高的結果. 話說溫度高, 並不一定代表整體發熱的量會較多... 畢竟溫度只是測某個區域或點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
家用多媒體上網機: ASUS X99-M WS (M-ATX) Intel e5-2683v3 14c28t + HR-01 Plus Micron Ballistix DDR4-2400 8GB x 4 Plextor M8PeG 512GB (NVMe PCIe 3.0x4) Hitachi 7K1000 2.5" 7200rpm 1TB x 3 RAID5 DELL 2407WFP x 2 + EIZO 567 (Tri-view) Pioneer BDR-205 (12x) Sony DRU-865S (8x DVD+R/-R DL, 22x DVD+R/-R) Sony DRX-510UL (4x DVD-R/+R/+RW, 2x DVD-RW) VENTO 7700 超酷機殼 極靜音行動工作站: IBM T420s i7-2720M DDR3-1600 8GBx2 Micron M500 SATAIII 480GB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約束の地
文章: 1,770
|
引用:
這個是待機時的耗電比較 變數可能會多了各種省電技術(主機板的、CPU本身的) 比較負載情況的話比較可以得到實際意義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518
|
引用:
假設一台車,車重未知 車上載路人甲時,總車重1400KG 車上載路人乙時,總車重1430KG 但路人甲比路人乙重 How could this happen? ![]()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約束の地
文章: 1,770
|
引用:
我前面的意思是說 在待機狀態時,省電技術/功能可能都有啟動的情況下 這樣變數就比較多 以下為個人猜測∼ 會造成前述這樣結果的原因 除了可能是該篇測試文章作者誤判或是測量的誤差值之外 也有可能是主機板本身在搭配二代不同的CPU時 進入待機後,啟動了主機板的省電技術 對於二代不同的CPU可能供應的電流大小有些微差異 抑或者,PCH的運作頻率、PCH的運作電壓...等 在搭配二代不同CPU時,有微小差異等等... 這部份可能就是原廠BIOS設定 在安裝不同CPU時會有參數差異 ----- 這樣子以車子載人的比喻: 假設一台車,車重未知 車上載路人甲時,總車重1400KG 車上載路人乙時,總車重1430KG 但路人甲比路人乙重 How could this happen? ![]() ![]() 發生的事情可能是 載路人甲時給他坐的是普通椅子 載路人乙時給他坐的是豪華大沙發 至於原因...因為車主人開心 ![]() (大概要問撰寫主機板BIOS的人了) 此文章於 2012-04-26 09:09 AM 被 Technology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宜蘭
文章: 1,341
|
引用:
http://www.anandtech.com/show/5763/...g-on-ivy-bridge 結論, Ivy Bridge 對 1.1v 以上的電壓比較敏感... 另一方面是面積相對於Sandy Bridge 小, 單位面積平均瓦數也較高.
__________________
AMD Athlon 64 3000+ Asus A8N-E nfoce 4 empowered Simems DDR 400 512MB *2 Benq 1640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約束の地
文章: 1,770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10
文章: 231
|
IVY的溫度是最大敗筆
看樣子還是等待下一代的Haswell才是王道.........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458
|
引用:
INTEL還特別在內殼改採散熱系數更差的導熱膏, 來增加超頻的難度。 看來IVY要超爽,要開蓋超了。 此文章於 2012-04-26 11:51 AM 被 chanhsiaohsin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