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效能極限
帳戶
密碼
瀏覽投票結果: 為什麼硬碟不如此設計呢
這樣設計導致成本提高-使用者不願意多花錢購買 40 50.63%
這樣設計對提升效能上幫助不大 7 8.86%
這樣設計導致搜尋時間變慢(Access Time) 6 7.59%
這樣設計導致硬碟故障率提高 6 7.59%
硬碟無法這樣設計(現階段) 3 3.80%
大多數使用者不在意效能-便宜就好 14 17.72%
其他原因-請您發表謝謝 3 3.80%
投票者: 79.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回應
 
主題工具
HanyuLee
Elite Member
 
HanyuLe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5,077
Question [投票]硬碟為什麼不這樣做

隨著技術日新月異
目前硬碟技術已經達到 單碟(正面加反面)40G(7200轉)
而單就一般使用者而言 大多用不上這麼大的容量
而電腦中執行效率最慢的莫過於硬碟
有些廠商用加大快取記憶體來增加效能

但是為什麼沒有廠商用如下圖的方法來增加硬碟效能呢(因外圈傳輸必定大於內圈)
P.S.也就是說要達到相同容量必須使用較多碟片(但增加一個碟片的成本也還好吧)

而且大家都用過一些測試硬碟的軟體過
也有發現(原始的硬碟傳輸到後面會越下降)
(但如果像下圖這樣設計的話 至少在開啟大檔案和影像編輯和影像擷取以及開應用程式和讀取遊戲等等之類都會比較快速)

用做Raid的時候應該是更棒吧

還有作業系統 並不能自己指定 要把哪些檔案放到硬碟的最外圈 有時..還放到最慢的地方

弟曾經做過一個測試 一個空的硬碟(Maxtor 單碟40G) Format完成之後
1.立刻將一個遊戲(600MB左右)Copy至硬碟然後再安裝作業系統
2.先裝作業系統後再將同樣的遊戲COPY至硬碟
(以上硬體配備及作業系統及驅動程式完全相同)
並檢查過 確定第一種的資料是在硬碟的最前端(就是最快的地方)
第二種 作業系統自動將其放置中間部分

當呼叫遊戲時到完全進入
第一種 僅需17秒 即可完全載入(碼表計算)
第二種 共需28秒 才可完全載入(碼表計算)


大家來投個票吧 並發表一下看法啦



看不到圖的時候表示Hinet的網頁空間又掛了
所以順便傳上來備看
     
      

此文章於 2002-03-25 10:16 AM 被 HanyuLee 編輯.
舊 2002-03-25, 08:10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anyuLee離線中  
shung
Power Member
 
shu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01
要增加硬碟速度的話....
增加"單碟密度"跟增加轉速才是正確的.
多加碟片不但成本增加.速度也會變慢.
 
_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roodo.com/shung6666/

歡迎來逛逛
舊 2002-03-25, 10:18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ung離線中  
HanyuLee
Elite Member
 
HanyuLe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5,077
沒錯
但是我的意思是指
在相同的轉速 相同的密度的條件下
但是只用外圈的部分

並且我曾經做過另一個測試
用IBM DTLA-30G 和 Maxtor 單碟40G
IBM==>先COPY遊戲 再裝作業系統
Maxtor===>先裝作業系統在COPY遊戲

結果遊戲載入速度 IBM20秒 Maxtor 還是輸

IBM此顆硬碟單碟密度是輸給Maxtor 40G(單碟)
但是卻因為資料放在最外圈
所以還是把最新的單碟40G比了下去

以上測試沒有圖 但弟是不框人的

P.S.並請教 您所說的 "會變慢"其原因為何 弟不甚了解您的意思

此文章於 2002-03-25 10:29 AM 被 HanyuLee 編輯.
舊 2002-03-25, 10:21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anyuLee離線中  
CarlosT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31
要硬碟廠商做出碟片只使用外圈~~內圈不用?
那內圈空在那幹嘛?~~完全是浪費了~~
這對廠商來說是技術往後走的詭異方法吧
明明單碟可達到的容量卻要拆成更多碟片?
就成本上來說~~可是差很多的~~
單碟40G可用容量~~改成用兩個碟片或更多才達到可使用40G容量~~
做個40G的硬碟要花接近做80G或是更多的成本?
再來樓上大大說的會變慢~~主要應該是因為碟片增加~~
讀取資料時讀寫臂要移動到另外的碟片上造成時間拖長~


此文章於 2002-03-25 11:11 AM 被 CarlosT 編輯.
舊 2002-03-25, 10:54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arlosT離線中  
HigH
Golden Member
 
HigH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戰星卡拉狄加
文章: 3,82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arlosT
讀取資料時讀寫臂要移動到另外的碟片上造成時間拖長~


讀取頭還能這樣移阿??
我到是覺得成本增加是廠商不願這樣做的最大因素
多一倍的碟片就要多一倍讀取頭,成本肯定暴增

另外就是消費者心理因素
要是有個人跟你說:知道嗎,其實你這顆硬碟本來有80g喔,但xxx認為內圈不該寫入資料,以求硬碟能維持較高的讀取速度,所以容量才變成40g
哇........買的人不暴跳如雷,衝去把xxx醃了才怪

也許哪一天單碟就高達五六百g,只把資料寫再外圈的構想也許可以實現喔
舊 2002-03-25, 12:26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igH離線中  
gnome
Senior Member
 
gnom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0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1,125
我也覺得廠商不可能這樣做啦....
為了速度...犧牲掉那麼多容量....
不符合經濟效益吧....
舊 2002-03-25, 05:48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nome離線中  
jeanny
Master Member
 
jeanny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新店市中華路74號
文章: 1,859
基本上,硬碟是一種包含了機械運動構造的機器,由於物理上的限制(力學&材料)要突破限制有其困難....
不如換個方式想,為什麼咱們要用"碟"?為什麼要讓"碟"做機械式旋轉?如果排除"碟片"的形式,容量相當於HD的媒體不就有可能是曙光?例如"Flash-ram Disk",現在小小一片CF已有1Gb的,如果做成2.5吋大小,可有數十G....技術上已可行只是Flash還貴些....不過只要改變連接主機的方式它的速度有可能超出HD甚多,而且在讀寫時不怕被踹一腳.

換個方式亂想....
舊 2002-03-25, 07:01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eanny離線中  
AUXO
Master Member
 
AUX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BOTH
文章: 1,932
作成雙磁頭也不錯啊!速度加倍!
__________________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神像,
銀色...的,....主人....


騷動的靈魂找到節奏,音樂在跳舞 心也跟著擺動起來
AU整備所開始營運
Cafe in Audio Expresso專用豆 發售中
貓書房開張,歡迎參觀
我對她到底是什麼?
舊 2002-03-25, 07:12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UXO離線中  
野口隆史
Elite Member
 
野口隆史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Rivia
文章: 7,020
那請問你有重組磁碟ㄇ??
因為你的這種實驗只要執行重組程式之後沒有什ㄇ差別的..
__________________
Folding@home with GPGPU集中討論串

Unix Review: ArchLinuxSabayonOpenSolaris 2008.5Ubuntu 8.10
AVs Review: GDTCAntiVir SSESSKIS 09NIS 09Norton 360 V3

I Always Get What I Want.
舊 2002-03-26, 03:36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野口隆史離線中  
銀★Club
*停權中*
 
銀★Club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2,943
讀寫頭再增快移動速度(平均搜尋時間1ms以下),
碟片中心軸加大(自然就會讀寫外圈)
軸承形態再改變(用空氣軸承看能不能破50000轉),
以上幾年後再看看吧!!!

或者改變儲存形態,不用碟片了!
舊 2002-03-26, 03:53 A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銀★Club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5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