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pswong
*停權中*
 
pswo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0
轉貼:戀愛資本主義之形成

第 1 節 相親結婚之崩潰與女性地位之上升

1945 年日本戰敗投降,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 (GHQ) 將美國式民主主義思想,及自由平等思想導入日本,進行對一般平民階級及女性的解放。「男女平等」促進了對女性的「性解放」,可以自由選擇戀愛、結婚對象。「戀愛結婚」的比率自 1960 年代晚期超越了「相親結婚」,往後成為了主流。另外,GHQ 倡導的「教育平等」讓女性亦能登入大學之門,擁有高程度學歷,在職場上有所作為。

心理學家小倉千加子認為「學歷是階層的重要指標…… 事實上最終學歷突顯出其結婚意識。最終學歷大體上就是其個人的出身階層的函數,對其本人之價值觀、職業觀、男性觀有莫大的影響。」女性以自己的學歷尋找對象乃是為了保障個人生活的「生存 (高中畢業者)•依存 (短大畢業者)•保存 (大學畢業者)」之道。

戰後,特別是經濟高速增長時期 (1955-1975) 伊始出生的女孩,自少過著豐足的生活,不少都抱有「不想辛苦,也沒辛苦過」的想法。而在中流以上家庭中長大的女孩,更抱有追求階層上升之夢想。在泡沫經濟時期 (1980 年代後半期),女性以所謂「三高」(高身長、高學歷、高收入) 作為擇偶條件,彷彿全面的從一直以男性中心主義的日本裡取得解放,進而主要的消費主角亦從男性轉移至女性。

於 1980 年簽署,1985 年正式在日本生效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標誌著男女平等在日本明確的確立。「以 1986 年施行的《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為象徵,80 年代中盤加速了女性走向社會的進程,商業資本亦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新誕生的『女性市場』。步入 90 年代明確確立此意識,而對比瞬息萬變的男性市場,一旦獲得女性市場歡迎,則長期得到她們的支持,另外口碑上的傳播力亦更佳,因此有『收益比男性市場高』的特徵。」而為人認識,加之以日本人的「中流意識」影響,女性皆不得不擁有名牌化妝品、手袋以保全面子。「1989 年,大學及短期大學畢業的新畢業女性就職者數首次超越男性」隨著泡沫經濟的崩潰,日本男性唯一的保障──「終身僱用」亦告名存實亡,這更被視為男性的致命傷。

第 2 節 從泡沫經濟崩潰透視出男性的弱點

1990 年 10 月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日經平均指數,由 1989 年末之絕頂期的三萬八千九百多點,狂瀉至二萬零二百多點,日本的經濟奇蹟亦正式拉上帷幕。無數的公司倒閉,不少大企業亦不時大幅裁員,度過了「迷失的十年」。不單是男性,婚後依然渴求豐裕生活的女性亦為之恐慌。2003 年 4 月,因不良債權問題及金融危機,日經平均指數更下挫至七千六百多點的 1981 年水平,長期連續蕭條令日本經濟受到二戰後最嚴重的打擊。

著名經濟學者森永卓郎認為「當失去了長期的人生保證,許多女性都將人生的戰略轉換成追求短期性的享樂生活。她們認為反正沒有保證,倒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結果,她們變成只渴望跟帥哥和有錢人這兩類男性交往。」最後,她們對於不屬此兩類的男性不予關心,連朋友也交不成,令超過半數的男性沒有異性作伴。

第 3 節 都市中的「性」與「愛」分離

帥哥同時跟眾多的女性交往,她們之間的競爭亦趨於表面化與白熱化,結果使她們轉而認為金錢更見可靠。但是在此經濟不景氣時期,她們有一部分人覺得「男生已不行,靠自己賺錢」;不過賺取金錢的最快方法畢竟還是性的買賣,特別是從鄉下走出都市圈尋夢的年輕女子,即使幹了糗事也可以辯稱「認錯人」而瞞混過去。結果,日本成人影視業有迅速的發展,新宿歌舞伎町等紅燈區滿是「風俗營業」之所。此外,一部分的高中生以至初中生也滿不在乎地通過「援助交際」、「唾尿•內衣販賣」等獲取金錢,以購買名牌商品及追求一時間的富足生活。「性」和「愛」在 1990 年代初起似乎在大都會中分道揚鑣。

第 4 節 三C(「Communicative」「Cooperative」「Comfortable」)

另一方面,到了沒有太多青春可以再耗費,為了生活的保障而不得不找結婚對象的女子又怎麼辦呢?心理學家小倉千加子曾訪問 52 名 31-35 歲,泡沫經濟時期進入公司的短期大學女性 (現在可引申為現在的大學畢業女性),婚後即使辭職,仍然渴求丈夫能提供原本自己單身生活時期相對富裕寫意的生活水平。小倉千加子用 3C (「Communicative」「Cooperative」「Comfortable」) 來分析該等條件。

關於「Comfortable」,「直譯的話是『舒適』,但意譯上則是『充分的收入』」 不過,若果正如小倉氏的分析,年收入 700 萬日圓以上的男性,「28 歲的公司正式職員」及「33 歲的公司正式職員」皆不足於總數的 10%。

有關「Communicative」這點,「直譯的話是『能互相理解』,不過真意卻是『相同階層或稍為向上』。階層比自己低的人則徹底迴避。」她們只會對那麼小的部分有興趣,其他則不予理會。特別是現在年輕人愈來愈多以兼職形式工作,他們的經濟基礎更為薄弱,戀愛上的懸殊不均衡情況也愈來愈嚴重。

「Cooperative」再予直譯的話,「是『互相協調』,但實際意思是『給我作家務』。作為專職家庭主婦之同時要求丈夫協助家務的根據是『因為自己撫育子女已夠嗆』」在這點上,一般日本男性因為工作以至應酬,每每不得不夜歸 ── 晚上十時 (以至更晚) 回家以後,多己筋疲力竭;而於每週休假日要作家務則連自己僅有的休息時間也沒有了,自古以來「男主內,女主外」的關係也許亦徹底地崩潰。結果,現代男女之間的生活方式也由女性作為傳統的專職家庭主婦轉變成兩出工作、無子婚姻 (DINKS) 以至非婚同居。

小倉氏說明道:「現在的趨勢是:男性外出工作,女性則在充分享受被扶養之『特權』。經濟方面由丈夫負責,自己則幹符合自己興趣的工作。從而逐漸構成所謂『丈夫幹工作和作家務,妻子則幹家務及自己愛好的工作』的新•新•性別角色分工。我將此志向定名為『新•專職主婦志向』」然而,擁有這種好條件的男性委實極少,她們在「自己相貌」的價值未下降之前一直等待着。結果,非婚化、晚婚化問題繼續擴大惡化下去。

第 5 節 活在「戀愛資本主義」的男性的痛苦

其實,男女皆是貪心的動物,特別是從少就過慣了富足生活的人,破壞了本來男女不得不交換互相擁有的資源的婚姻制度,在自己吝嗇自己的資源的同時卻嚴格要求對方貢獻的話,則永遠也找不到「適合的另一半」。男女之間的鴻溝不斷擴大的結果,是產生晚婚、非婚化以至少子化等社會問題。但是,女性作為「性供應者的存在」,亦即是市場中的賣方,若然所有賣方皆聯合提升市場價格的話,作為買家的男性 (少數受歡迎男性除外) 自然處於相當不利的位置。結果,少數有錢人及受歡迎男性的「勝方」擁有複數的女人作為對象,其他大部分的男性則難以得到女伴。萌系評論家•本田透命名這個差距、供求關係為「戀愛資本主義」。

若清晰闡述的話,「戀愛資本主義」的重點為:如商業世界的資本主義一般「根據自由競爭的原理,戀愛這項商品逐漸演變成似是僅由極少數人獨佔。」的情況。結果,「根據戀愛資本主義,人類將會被二極化地分為『圍繞着熊熊愛火的人類』和『完全未嘗戀愛的人類』,從而形成受歡迎與不受歡迎的人之間的殘酷差距。」這種隔閡將愈來愈大。最終,到了 50 歲仍然從未結婚 ── 即所謂「終生未婚」的男性自泡沫經濟時期開始激增起來,但女性則只是微升。換句話說,一部分的男性陷入終生不能結婚的嚴酷狀態。

一般的資本主義中,仍會有一定的社會福利援助弱者。然而,本來「戀愛資本主義」根本就不存在福利概念,因此,產生了大批所謂「戀愛難民」,他們在現實世界裡找不到「心靈互通」的伴侶,在弱肉強食的戀愛戰場裡,不是富豪也不是帥哥的男性幾乎只能徒嘆奈何。走到了如此可憐的境地,要是連萌系 OTAKU 在幻想世界的小妄想也要被根絕的話,他們只會對現實社會加深積怨,最終只會使得他們向社會發動「玉碎戰」。我們不是動物而是人類,即使備受壓迫,不是仍然盡可能希望利用另一個方式幸福地生活下去嗎?

因此,1970 年代末期開始,「蘿莉控」、「愛情喜劇」動漫 (起首是「翔んだカップル」(柳沢きみお/講談社,1978),繼後是小學館系的「山T女福星 -うる星のやつら」(高橋留美子,1978)、「TOUCH -タッチ」(安達充,1981)等作品成勢而起並備受歡迎,反過來可以說成是對現實狀況不滿的反撲吧,也許亦是一種通過非現實的方法取回現實難以享受的純愛之道。

撰文:qooalex83
     
      
舊 2010-08-08, 01:17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swong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04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