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藏地密碼
*停權中*
 
藏地密碼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0
您的住址: 帕巴拉神廟
文章: 71
Exclamation 好文分享: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

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
作者:林明仁  出處:天下雜誌 447期 2010/05



我們的下一代真的是混吃等死的草莓族嗎?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只是上一代對自身人力資本折舊的焦慮罷了。






每年三月的杜鵑花節,是台大各學系與學生社團使出渾身解數,向高中生們介紹、推銷自己的時候。今年也不例外:人類系的同學手捧頭骨,仔細說明如何從其形狀與傷痕推論幾千年前人類的生活型態;土木系擺出的是一個超大火車鐵軌模型;公衛系則在攤位前高掛 「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疫苗!」以及 「蚊咬」(艋舺)的招牌。另外,許多表演性社團熱情與專業的演出,與各類服務性社團關懷弱勢的紀錄,也都吸引了許多學生與家長的目光。從事前周詳的策劃、團隊的合作,到現場專業的講解與賣力精彩的表演,都顯示出這些學生本身多元的能力與對社會關懷的熱情。

然而,這樣的觀察與感受,卻讓我不禁疑惑了起來:這些孩子與四五年級父母師長口中,啃雞腿、吃泡麵、混吃等死,一定會把他們努力打拚累積的經濟奇蹟揮霍殆盡的草莓族,怎麼會是同一群人?

要解答這個疑惑,我們得先釐清一個問題:到底是七八年級「特別差」,還是長輩總是覺得晚輩不夠上進?這兩個問題雖然不見得互斥,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政策意涵」。以下是一些不同年代對於一代不如一代的看法與報導,或許有助於讀者更加了解此一問題:

「那些常說『一代不如一代』的衛道之士,希望自己勝於上一代,但是下一代卻不如他們。到了他們這一代就『止於至善』了,以後又慢慢地退化下去。」(一九五五年)

「喬治葉由當時的大學生水準談到今日大學生的水準,言下頗有一代不如一代之感。但他馬上接下去,今日水準尚好的原因,便是老班底未垮。」(一九五八年,葉公超對外交部年輕人員的評論)

「在戰亂中成長的父母,由於愛和補償心理,對子女們太不忍讓他們吃苦了。而不曾約束奢侈慣了的青少年,在不久以後就是我們的社會中堅分子,家庭主宰人物,他們會製造怎樣的風氣呢?這才是讓人擔心的。」(一九七九年)


「目前企業界常嘆一代不如一代,有人則形容台灣的青少年是『蟋蟀族』性善夜出好鬥、工作態度現實而缺乏定性。而企業界則盼望有高度合作習性的『蜜蜂族』員工投入。」(一九九一年)

是誰造成兩代衝突?

看來「年輕被罵,老時罵人」,似乎是每一個世代無法抗拒的誘惑(唯一的創意就是把蟋蟀與蜜蜂改成草莓和芭樂)。有趣的是,雖然每一代都有人覺得一代不如一代,但國民所得卻一直在增加,而大家的生活也愈來愈好,墮落說這個理論,看來並無法得到實證資料的支持。

其實,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兩代之間的緊張,是雙方對各自擁有人力資本的市場價值重要性改變的自然反應。想像一個人(或一整個世代的人)從二十歲開始學習當時最有生產力的技能(如使用毛筆寫八股文),三十年之後,他已經對這些技能非常熟悉,也因此在社會的資源分配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若這些技能的重要性未隨時間而改變,那對年輕人來說,在繼續努力學習此一技能的同時,也表現出敬老尊賢的樣子,以得到長輩關愛的眼神,應是一個最佳策略。此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家都「真心的」支持社會的規範。

此即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貝克教授,所提出的爛小孩理論(Rotten Kids Theorem)。此理論指的是,再怎麼自私的孩子,只要有適當的財務動機(如可以分到遺產),也會努力表現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樣子。舉例來說,博恩罕(Douglas Bernheim)、書雷佛(Andrei Shleifer)以及桑莫斯(Larry Summers,前哈佛大學校長)的研究也發現,成年子女如預期可分到一筆不小的遺產,那麼他們探望養老院父母的機會就會增加,不過獨生子女除外!


不過,當社會變遷與技術進步的速率愈來愈快時,上一世代所熟稔的技能,能持續的時間就會愈來愈短。當他們發現本身人力資本的折舊率開始變大時,由於學習新技能的效益明顯變小(新投資的回收期間顯然不長),因此試著告訴年輕人,自己年輕時學的東西與重視的價值有多重要,自然就成了唯一的選擇!而當年輕人也發現自己不只有「學會長輩早已熟練的招式」這條路可以走時,「爛小孩」的本性也就嶄露出來了。此時,老一輩的「你還早,再修練幾年」與年輕人「學習態度不佳,且覺得被打壓」的代間衝突戲碼上演的頻率也就增加了。

雖然代間衝突成因的背後有著一以貫之的經濟邏輯,不過仔細探討現在四五年級與七八年級間差異,還是可以看到一些與以前不盡相同的地方:對四五年級來說,學校教育是累積人力資本的唯一場域,而「滾石不生苔」則是他們的座右銘。專心致志當個好學生,累積自己專業技能,是大多數人在職場成功的祕訣。這基本上與亞當斯密所謂分工促進經濟成長的概念是不謀而合的。

從分工到多工的世代

但是分工也有其限制:當各個領域之間分工已經到隔行如隔山的程度時,可以協助各個專業相互溝通的跨領域人才就變得非常寶貴了,這也就是為何管理會從傳統科層組織往扁平組織移動的原因:七八年級面臨的就是這樣的時代。

此時,能很快速地了解,但不須精通某種專業,並且能運用創意將各類專業巧妙地結合以創造出具有市場價值的產品,並具備同時處理多樣任務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而這些能力其實是四五年級生最弱的一環!

經濟學告訴我們,當誘因改變,七八年級當然就跟著改變了他們的行為:既然百分之百聽師長的話與專心學習一種技能的成本提高,那變得比較自我中心與讓自己多工,當然也是個合理的反應了。


「捏怕死,放怕飛」,這句台語諺語精準地傳達了長輩們與子女互動的困境。然而,不同時代的年輕人,有著不同的能力、興趣,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在關心的同時,如果可以退一步站在他們的立場想想,用正面積極的語言取代負面而無建設性的情緒發洩,並且理解到自己的經驗折舊的速度或許比想像的要快得多,才能與年輕人做出真正有效的溝通。忠告的目的,應該是真心希望孩子們能變得更好,而不是要告訴他們我們當年有多棒(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是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舊 2010-05-18, 05:18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藏地密碼離線中  
leaderag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8
文章: 44
難得看到這種文章
感謝樓主轉貼
這篇有寫到一個重點
就是如果一代不如一代
為何人類的文明依舊不斷的在進步
雖然我還年輕
不過以後也要懂得尊重年輕人
 
舊 2010-05-18, 05:41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aderag離線中  
虎老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0
文章: 1
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1964年台灣還是農業時代
懂甚麼電腦產業
舊 2010-05-18, 05:55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虎老離線中  
小豹貓
Golden Member
 
小豹貓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0
您的住址: 春滿四合院
文章: 2,747
有時候一代不如一代
大環境反而是主因

一個再優秀的人,沒有相對應的環境,也無法培養成優秀的人才啊
__________________
音樂恆久遠,CD永流傳!
羅馬並不是一天造成的 ∼敗家也不是三冬五冬的 >.<"
小豹貓流浪到哪兒, 永遠都是小豹貓

公告 : 孝子孝女(新手爸媽)經驗交流............服務處成立囉
===================================================
來PCDVD七八區,一定要認識的重要人物~~M頭


請不要在"非政治區"的版面談政治,不然....
範例一 : 我已經鎖定目標暸,同意開槍的請囬帖
範例二 :陳水扁的廢統論是幹嘛的?
範例三 :邵XX要死就快點 不要歹戲拖棚
範例四 :陳菊選上,陳大總統說要搬到高雄去住!! <==== 這串枉死的人還真不少
範例五 :總統後選人辯論會看了有一點吐血 <==== 這串不怕死的人還真多啊
範例六 :貓纜基座淘空 擬遷4、5個塔柱 工時最少要2年 <==== 看到日裔帳號要閃遠一點
完美示範(全滅)(整串坑殺) :
提名顏寬恆 馬總統下達輔選令
回嗆馬英九 蔡英文:兩岸政策黑箱讓人民不滿
洪秀柱政見 簽兩岸和平協議


補充說明:站長:回應政治文者視同發政治文
加強說明:站長:送你紅十字,一路好走之類的也算回文,我這樣講的夠明白了嗎?
舊 2010-05-18, 06:01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豹貓離線中  
ice568
*停權中*
 
ice568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6
相互尊重,才是重點...其它的都多講的~
舊 2010-05-18, 06:56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ce568離線中  
A ROD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8
您的住址: BLM
文章: 89
會一代不如一代 , 實在是因為老屁股太多 ,
自己以為多吃了幾年米就變的很強了 .
就算是一個一事無成的失敗者 , 也可以張嘴批評年輕人沒用 ..
舊 2010-05-18, 07:08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 ROD離線中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二戰前後出生的人普遍都經歷過台灣經濟奇蹟的那一段日子。
在那年頭要找工作不難,處處是機會。但是必須努力工作取得晉升或者累積儲蓄。
而且台灣創下了開發中國家很好的案例就是找到自己在世界產業鍊的角色,在最好的時機賺取外匯。

只是東南亞、大陸、中南半島開始改革開放學習台灣的模式(15~20年前),很多台灣人複製台灣經驗到國外經商貿易生產。
待在台灣的老一輩(234年級)腦海裡一直存在過去成功的經驗而沒有感受到台灣的角色已經變了,

所以他們對年輕人說的那一套並不能適用於目前2010年台灣在世界產經應扮演的角色。
有的年輕人到現在為止也還沒發現父母說的那一套並不適合現在的社會環境。
舊 2010-05-18, 07:45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  
廢鐵人
*停權中*
 
廢鐵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10
文章: 70
一代一代一代一代一代一代一代
舊 2010-05-18, 07:50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廢鐵人離線中  
masao.tw
Major Member
 
masao.t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5
您的住址: 春日山城
文章: 288
引用:
作者leaderag
難得看到這種文章
感謝樓主轉貼
這篇有寫到一個重點
就是如果一代不如一代
為何人類的文明依舊不斷的在進步
雖然我還年輕
不過以後也要懂得尊重年輕人


台灣的一代不如一代跟全體人類的一代不如一代沒有關係

就像明末清初後的中國一代不如一代,但歐美各國正一代超過一代,所以人類文明還是向前了

今天台灣的大學生只會打電動、搞無名,大陸的大學生正廢寢忘食求知識希望脫離貧困,若干年後台灣年輕人只能出口做外勞,而人類全體文明還是會進步,因為大陸有更多的優秀年輕人填補了這缺口
舊 2010-05-18, 08:30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sao.tw離線中  
dogcccrrrwhh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29
引用:
作者masao.tw
台灣的一代不如一代跟全體人類的一代不如一代沒有關係

就像明末清初後的中國一代不如一代,但歐美各國正一代超過一代,所以人類文明還是向前了

今天台灣的大學生只會打電動、搞無名,大陸的大學生正廢寢忘食求知識希望脫離貧困,若干年後台灣年輕人只能出口做外勞,而人類全體文明還是會進步,因為大陸有更多的優秀年輕人填補了這缺口



是因為華人的習性
做事情喜歡留一手
當然是一代不如一代
由古至今皆然
能成功的大多數是經歷無數次的失敗而不倒的

如果當初沒有中法.英法戰爭等
台灣跟中國
還是一樣會十分落後
舊 2010-05-18, 09:46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ogcccrrrwhh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40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