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DAIMOS1111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19
高雄有今天的發展要感謝日本人的長謀遠慮

ZT:

其實滿多人早就曉得,二次大戰後台灣很多都市計畫根本都是照抄日本人二次大戰前的計劃
只是慢了幾十年,翻譯成中文就繼續用,用到人口已經遠超過當年日本人的規劃
還在用,到了人口已經爆炸了,才有新的都市計畫提出來
=============================



http://www.jkforum.net/thread-1029484-1-2.html
發現老高雄 - 高雄市街發展淺談
《高雄市街計劃圖附屏東市地圖》(局部)
圖片取自《從地圖閱讀高雄 - 高雄地圖樣貌集》,林育如小姐提供

除了高雄在地人之外,到過高雄的人應該都對高雄市區由南到北的「一心、二聖、三多、四維、五福、六合、七賢、八德、九如、十全」這十條筆直寬敞的主要幹道耳熟能詳。可惜的是,在過去黨國教育的荼毒之下,大多數人對於自己家鄉歷史的了解卻似乎遠不及對於對岸中國歷史的朗朗上口;我想許多土生土長的高雄人或許並不知道陪伴自己成長的這十條大馬路早在1937年的日治時代就已經出現在地圖上了。


高雄市的都市計畫起始於1908年(明治41年)的「打狗市區改正計畫」,而在日本被尊稱為「都市計畫之父」,並於1906年離職的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對於全台的都市計畫則有極大的貢獻。1936年(昭和11年),日本政府公佈「台灣都市計畫令」後,高雄市被規劃為可容納40萬人口的大城,而未來高雄的發展願景隨後也出現在上圖這張於1937年(昭和12年)由民間出版的市街圖上。在這張《高雄市街計劃圖附屏東市地圖》中,高雄市的重心脫離了原本最繁華的哨船頭與鹽埕,一躍紙上的是偌大的未來高雄市區,圖中的黃色道路為既成道路,白色道路為計畫道路,而黃色的不規則區塊則為傳統聚落。上圖中可以發現,從一心路到十全路都在此次的都市計畫之中,而高雄新驛(今高雄車站)前的「建國路」也已經完成,此外,今天的「高雄市立文化中心」以及「中央公園」更是在當時就已經保留用地;高雄市的公園綠地比例傲視全國各縣市,日本人的長遠規劃可說是功不可沒。

然而,這個計畫後來因為日本愚昧地將東亞戰爭擴大為太平洋戰爭而無法完全實現,大戰結束前高雄市街的規模可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圖書館所收藏的美軍空照地圖中看出。1945年(昭和20年),日本戰敗後,前來「劫收」台灣的國民黨卻遲至10年後的1955年才根據1936年日本人的計畫(見下圖)公佈戰後第一次的高雄市建設計畫,稱為「原高雄市都市計畫」。國民黨受惠於將近20年前,日本人留下的都市計畫藍圖,卻從不告訴我們這些建設乃傳承自日人之手,並將功勞全往自己身上攬,也難怪許多台灣人到現在還以為縱貫鐵路是國民黨鋪設的。

     
      
舊 2009-07-31, 07:01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IMOS1111離線中  
DAIMOS1111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19
真的是滿誇大的,日本人1936年的高雄都市計劃拖到了1970年才做好,
真是我的天

難怪我們去東南亞都會發現連東南亞的一些落後國家的都市建設比台灣都好太多了

=====================
1968年,高雄市政府建設局土木課發行了下面這張《高雄市都市既成道路圖》,從1936年日本人公佈高雄市都市計畫以來已經過了32年,但在下圖中卻仍有許多當初規劃的道路尚未完成(白色部份)。直到1970年代之後,日本人的市街計畫才獲得完全實現;我認為,光從這一點來看,就可大略知道目前的台灣在基礎建設方面落後日本幾年了。

 
舊 2009-07-31, 07:04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IMOS1111離線中  
DAIMOS1111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19
看到當年日本人恢宏的都市計畫,再看看今天台灣,唉---


===============
ZT:
❝ 台灣是帝國的大資源地,帝國南方政策的根據地,國防上的生命線。而高雄市是其南方政策的策源地。❞

- 岡山登喜正


台灣的都市計劃起源於明治28年 (1895) 的《台灣建築臨時規則》,而就在台灣總督府於昭和11年 (1936) 8月27日公佈《台灣都市計劃令》前的6月26日,高雄市役所(市政府)發行了《大高雄建設論と市の現勢》(大高雄建設論與高雄市現況)。

當時的高雄市尹(市長)為曾經擔任北斗郡守的松尾繁治。在官方的號召之下,各路英雄好漢投稿參與這次的都市計劃論文競賽,原本僅侷限在哨船頭與鹽埕的高雄市區也將因此成為大日本帝國國境之南最閃耀的一顆新星。

《大高雄建設論と市の現勢》收錄了前三名共六位都市計劃專家的論文作品,範圍涵蓋了基礎建設、公共衛生、國民教育、社會事業、產業經濟、住宅規劃、財政方針等等,其範疇之廣,已遠遠超越吾人對當代都市計劃僅以硬體建設為主的刻板印象。

除了涵蓋範圍極為全面之外,參賽者對於未來高雄的規劃更是到了鉅細靡遺的程度,光是讀著書中的說明就彷彿可以看到那個未來的先進大都會。


第五任高雄市尹 松尾繁治






如此詳細的市政計劃令生活在七十多年後的我們也不得不發出讚嘆之聲;以獲得第一名的岡山登喜正為例,他在「公園計畫標準」(公園一詞為日文)中將全市的公園分類為大公園與小公園兩大類,其中大公園又可區分為:


1. 普通公園 - 供遊戲、運動、觀賞、教育之用。
2. 運動公園 - 主要供運動之用。
3. 自然公園 - 主要供欣賞自然風光之用。

小公園則分為供一般老少娛樂之用的鄰近公園以及學童公園,學童公園又可細分為:

1. 少年公園 - 主要供14-15歲以下兒童娛樂之用。
2. 幼年公園 - 主要供11-12歲以下兒童娛樂之用。
3. 幼兒公園 - 主要供學齡前幼兒娛樂之用。

當然,除了各類型公園的目的之外,公園的面積,以及住家與公園之間的距離都經過仔細的計算。

事實上,當時的高雄�**鰫|未施行最新的都市計劃令,但由於工商業與交通的蓬勃發展,人口數已從大正13年 (1924) 的42,019人增加到昭和9年 (1934) 底的81,582人,市民人數在短短的十年間有了驚人的成長,而光是市區內就有多達七座小公園。高雄市今天得以坐擁全國最高的綠地比率,每逢假日市區內到處可見市民悠閒散步於各大小公園,實乃奠基於日人當初的長遠規劃。

除了寬闊的公園綠地,今天許多外地人來到高雄也往往對市區內寬敞筆直的大馬路羨慕不已。


一等入選者 岡山登喜正


高雄身為大日本帝國南進的中繼港與國際貿易的重要門戶,從一開始就被定位成國際級的大都會來開發。岡山登喜正在談到「理想的道路幅員」時即以當時已被日本人建設為國際大城的大連為典範,他認為理想的都市道路應有以下幾種等級:

1. 大廣路 - 44米以上
2. 一等道路 - 36米、29米、22米
3. 二等道路 - 18米、15米、11米

有了寬敞的道路還不夠,為了展現出大都會的恢弘氣魄,大型廣場是絕對需要的。他提到,「在歐美的先進都市中,市區內必定有廣場的設置,在大連市內也有六大廣場註。」今天高雄市區內的各大圓環,其中之一已成為了美麗壯觀的美麗島站,巧的是,該車站入口的設計亦出自日本人之手。


效法歐美先進都市設置大廣場


日治時期的高雄市區(今哈瑪星一帶),歐式與日式建築林立

1930年代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而今天的高雄也正在面對因美國而起的經濟危機,從《大高雄建設論と市の現勢》中所看到的那個蓄勢待發的高雄,難免令人唏噓。中國的《論語》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主政者的視野到哪,國民的素質就到哪,而國家的發展也就跟著到哪。將近百年前由日本人所奠定的基礎,庇佑了高雄往後的發展,也讓往後世世代代生長於此的高雄人得以安身立命。

儘管戰後在中國人統治下的高雄無法如願成為那個「國際級」的大都會,甚至退步了幾十年,但近年來高雄的蛻變彷彿讓我們又重新見到那個曾經前程似錦的老高雄。2009年,一個嶄新的高雄將以得自上個世紀的先天優勢,加上全新的城市美學與硬體建設來迎接世界運動會的到來。雖然高雄還有一段路要走,但能在一百多年來的此刻享受此等驕傲的高雄人,應該是最幸福的一群吧!
舊 2009-07-31, 07:12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IMOS1111離線中  
DAIMOS1111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19
不念都不曉得高雄的精華區居然是填海造地來的

======================================
發現老高雄 - 哈瑪星的誕生


昭和時代的哈瑪星與哨船頭

在之前的《高雄市街發展淺談》與《帝國の南に輝く南十字星 - 高雄1936》兩篇文章中,粗略談到日本時代在高雄市的道路規畫與都市計畫。今回想討論的則是日本領台初期在高雄進行的大規模填海造陸計畫。

哈瑪星,這個從小時候就困擾著我的怪異地名,由於學校從來不教的緣故,使我一直到了十幾歲才得以藉由歷史書籍解惑。除了「高雄」這個與台北、台中、台南、台東這些地方毫無相關的怪地名之外(哪裡高?哪裡雄?),「哈瑪星」同樣也是一個道道地地的日文地名。

高雄人都知道高雄舊稱「打狗」(台語發音)。1920年(大正9年),日本政府依據打狗的日文諧音,並取京都右京區附近,以賞楓聞名的高雄之名將其「雅化」為高雄(たかを,Takao)。至於更為怪異的哈瑪星,則是由於位處該地的濱線(はません,Hamasen)鐵路被當地人以台語發音而成了今天高雄人口中的哈瑪星。

事實上,哈瑪星在日本時代指的是新濱町、湊町與壽町三個地區。新濱町主要為碼頭與車站用地,壽町則位於壽山。因此,過去哈瑪星最為精華的地段就是湊町。

既然是討論填海造陸(日稱「埋立」)的過程,那麼就得從哈瑪星尚是一片汪洋的古早時代看起。

舊 2009-07-31, 07:22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IMOS1111離線中  
eric62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1,212
台北市是被閹割的都市計畫成品.
__________________
回饋小黃卡號 34923092
舊 2009-07-31, 07:24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ric625離線中  
流。金。歲。月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9
文章: 74
小心等會有人說你是舔日畜牲
舊 2009-07-31, 09:10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流。金。歲。月離線中  
李麥科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51
不曉得你跟尿布是什麼關係喔?




anyway

有沒有人知道嘉義省道台一線附近哪裡有自助式的洗車場?
舊 2009-07-31, 09:18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李麥科離線中  
DAIMOS1111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19
引用:
作者流。金。歲。月
小心等會有人說你是舔日畜牲


日本做的好的地方,我們本來就要舔啊,有什麼不對??
舊 2009-07-31, 09:19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IMOS1111離線中  
ag5h2wctyos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8
文章: 289
可惜 陳菊是去中國大陸朝貢 卻不是去日本 悲哀的是 小英英沒尬死 不敢動他一根毛
舊 2009-07-31, 09:23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g5h2wctyos離線中  
sifone120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26
引用:
作者ag5h2wctyos
可惜 陳菊是去中國大陸朝貢 卻不是去日本 悲哀的是 小英英沒尬死 不敢動他一根毛


人家好歹也叫了聲總統,不是只會叫先生
舊 2009-07-31, 09:51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ifone1203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02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