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dolphus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476
[新聞][討論]億噸北太垃圾堆 逼近台灣中

幾點反應
1.雖然知道海裡面有許多垃圾,但沒想到已經變成龐大的垃圾島。
2.北太平洋渦流區----想到one piece偉大航道的的無風帶
3.整篇報導只有標題扯上台灣,內文....跟台灣的關係咧,逼從何來?不會因為都位處於北大平洋中吧∼




2008.02.06
億噸北太垃圾堆 逼近台灣中
潘勛/綜合報導

  北太平洋有面積遼闊的人造塑膠廢棄物,堪稱世界最大的垃圾堆,因為不停打轉的水下洋流而羈留在原地,範圍始自美國加州外海500海里處,一直延伸到日本海岸,目前正引起科學界的注意,想了解它對生態系統及人類健康的影響。
發現這種海上垃圾堆的美國海洋學家莫爾相信,目前有大約1億噸的垃圾漂浮物正在北太平洋地區打轉,通稱為「太平洋大垃圾區」或者「垃圾渦流」,以夏威夷群島為中心,分為東、西兩大塊。

莫爾航經垃圾流走了約7天

以前是航海家的莫爾1997年湊巧發現這片垃圾海,當時他放棄由洛杉磯到夏威夷的遊艇航海比賽,船隻駛入「北太平洋渦流區」。當地因為幾乎沒有風,高壓系統極為強烈,以至於洋流緩慢,航海人通常避開當地。

莫爾發現自己置身垃圾之中,船隻走了一天又一天還沒走完,感到非常驚訝;他接受專訪時表示,每次他到船舷畔,就看到垃圾流過去,人類已經汙染這麼廣大的海面,他的船走了大約7天才走完。

莫爾原本由家族的石油產業繼承到大筆遺產,發現北太平洋垃圾渦流之後,毅然放棄經商的利益,獻身擔任環保人士,而且成立「亞爾蓋利塔海洋研究基金會」。

莫爾4日表示,除非消費者減少使用拋棄式塑膠物品,否則太平洋垃圾渦流未來10年面積會擴大一倍。

「亞爾蓋利塔海洋研究基金會」研究主任艾利克森表示,大家本來以為北太平洋垃圾渦流像個塑膠垃圾形成的島,人類幾乎可以行走其上,但事實不然,垃圾渦流更像是「塑膠濃湯」,無止無盡,未來面積可能有兩個美國本土那麼大。

塑膠產品耐力強50年難分解

以往垃圾進入大洋渦流區後會自然分解,但是現代的塑膠產品耐力極強,以至於目前在北太平洋垃圾渦流裡還找得到50年前的成品。垃圾渦流兩成來自船舶及油井,其他的則來自環太平洋陸地。

莫爾表示,那片垃圾海呈半透明狀,而且位置就在水面底下,以至於人造衛星拍攝不到,只能由船舷往外才能看到;它們在陽光照射下持續分解。
艾利克森博士表示,小的塑膠分子的作用就像海綿,會吸住許多流到海洋的人造危險化學物質如碳氫化合物及DDT。接下來那些東西會進入食物鏈。人類曾在死掉的海鳥體內發現簡易香菸打火機、牙刷、塑膠針筒,而海鳥會誤以為那是食物而加以吞食。
艾利克森說,人類垃圾進入海洋,再進入海洋動物體內,最後則重現於人類的餐盤,事實就這麼簡單。
     
      
舊 2008-02-06, 01:08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olphus離線中  
k!nny
Major Member
 
k!nny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216
那就......不要亂丟垃圾,做好資源回收
.
.
.
.
.
.
.
另外......這帖應該很快就沉了,嗜血的話題比較受歡迎
 
舊 2008-02-06, 01:24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nny離線中  
kingxyz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18
終於輪到我們台灣了吧
趕快做好準備要去偉大的航道冒險了
舊 2008-02-06, 01:45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ingxyzt離線中  
WiseMan
*停權中*
 
WiseMa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移民→『 K 』隆星
文章: 157
不能說的秘密∼

目前為國家盡義務(I am Navy)

每次出海都會把裝滿滿的垃圾拋海...
看到此情此景的我很痛心...
想到污染海洋、破壞生態環境。

全世界的Navy都是這樣嗎?
快去找人爆料啦∼我看不下去
舊 2008-02-06, 01:50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iseMan離線中  
afu76519
Regular Member
 
afu76519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5
您的住址: 台中-高雄
文章: 60
引用:
作者WiseMan
目前為國家盡義務(I am Navy)

每次出海都會把裝滿滿的垃圾拋海...
看到此情此景的我很痛心...
想到污染海洋、破壞生態環境。

全世界的Navy都是這樣嗎?
快去找人爆料啦∼我看不下去

隨著海洋保育的概念越來越重...
現在不敢這樣做了啦
以前是 冰箱 廚餘 垃圾 通通丟進去...
現在 嚴格到 某些港口連壓艙水都不能打了!
<例如... 高雄外海打的壓艙水 到歐洲的近海 就不能再打出來了 >
且 各港口都有PSC會隨機抽查...

大家觀念都有再變啦...
只是地球能消化的 遠比不上 人類製造的!
__________________

PCDVD最嫩的一位小朋友
請勿勸敗... 非常的感謝你的合作
舊 2008-02-06, 03:04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fu76519離線中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像是公車、船舶等等這些大型交通工具,其實可以直接使用燃料電池,不但降低污染其實價格也沒貴到哪去,這種事情都是要政府用心立法才能做得到,另外像台灣的下水道也是早就該做了,把下水道好好規劃作成共通管線,不但可以大量減少挖馬路的機會,還可以把污水全部導入污水處理廠不會直接流入河川,造成河川的污染,這樣才是正確的作法∼∼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08-02-06, 04:10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  
puppy7769
*停權中*
 
puppy7769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5
您的住址: 台灣,台北,三重,
文章: 7
引用:
作者P&W
像是公車、船舶等等這些大型交通工具,其實可以直接使用燃料電池,不但降低污染其實價格也沒貴到哪去,這種事情都是要政府用心立法才能做得到,另外像台灣的下水道也是早就該做了,把下水道好好規劃作成共通管線,不但可以大量減少挖馬路的機會,還可以把污水全部導入污水處理廠不會直接流入河川,造成河川的污染,這樣才是正確的作法∼∼

不知道可不可以把垃圾打包
帶去宇宙....
選擇遠一點的恆星
給她丟下去.....
舊 2008-02-06, 04:21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uppy7769離線中  
leewayne
Elite Member
 
leewayn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土城人
文章: 8,854
引用:
作者P&W
像是公車、船舶等等這些大型交通工具,其實可以直接使用燃料電池,不但降低污染其實價格也沒貴到哪去,這種事情都是要政府用心立法才能做得到,另外像台灣的下水道也是早就該做了,把下水道好好規劃作成共通管線,不但可以大量減少挖馬路的機會,還可以把污水全部導入污水處理廠不會直接流入河川,造成河川的污染,這樣才是正確的作法∼∼



贊同+1~~~~~
小小的一個舉動,
卻能換來一絲長久的環保。
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電腦、攝影,旅遊、玩車其實也是我的最愛!
☆雙核遊戲機 E8600 oc 4.3G+P5Q-E+G'Skill-DDR2 1066 2G*2+ ATI 4870 1GB
☆四核轉檔機 Q9550 oc 3.77G+友通DK P45+創見D9-DDR2 1G*4+ nVIDIA GTX285 1GB

攝影器材:
Nikon D80
Canon EOS 3 / 300D / 450D
SONY W300/FujiFilm F100FD+F50fd/Sony 707/Sanyo J4
舊 2008-02-06, 04:31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ewayne離線中  
ViewSony
Regular Member
 
ViewSony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3
文章: 71
熊熊想到
美國那顆太空垃圾
也還沒掉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08-02-06, 04:50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ViewSony離線中  
dolphus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476
引用:
作者WiseMan
目前為國家盡義務(I am Navy)

每次出海都會把裝滿滿的垃圾拋海...
看到此情此景的我很痛心...
想到污染海洋、破壞生態環境。

全世界的Navy都是這樣嗎?
快去找人爆料啦∼我看不下去


現在地球人上宇宙也是這樣做的........

未來就有垃圾星
舊 2008-02-06, 04:57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olphus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41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