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北部
文章: 1,636
|
CoolerMaster X Craft 3.5" USB 硬碟外接盒測試報告
CoolerMaster X Craft 3.5" USB 硬碟外接盒測試報告 小弟最近購入了一個CoolerMaster的3.5"硬碟外接盒,順手拍了幾張照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1.外盒近照,小弟偏愛黑色,所以跟廠商訂了個黑色的。 ![]() ![]() 2.背面近照,左邊三張圖是安裝方法,右邊六張是產品的特色。 ![]() 3.側面的多國語言和規格近照。 ![]() 4.小弟買的是USB介面,原廠還提供1394和ESATA的規格。 ![]() 5.外盒上方近照,可以看到還有銀色的可以選擇。 ![]() 6.迫不及待的把外盒撕爛之後,終於看到了內容物,小弟已經快懶的照相了,只想趕快拿出來玩。 ![]() 7.配件被我一股腦倒出來,這外接盒最好用的功能就藏在那片光碟中。 ![]() 8.主角終於出現了,鋼琴烤漆的外表,全鋁的材質,閃閃發光的銷魂LOGO,這外接盒還另外提供兩個2.0的USB接頭。 ![]() 9.鏡面烤漆,銷魂的洞洞裝提供良好的散熱,通電之後CoolerMaster的Logo就會...發光。 ![]() 10.底部近照,全部打洞,連硬碟架都是蜂巢式,讓硬碟散熱面積大了很多。 ![]() 11.突然小弟發現了一塊鋁塊,但是還不知道這塊是要幹麻的,初步判定是讓硬碟外接盒立起來的。 ![]() 12.看完說明書之後,確定這塊是讓硬碟外接盒立起來的支撐架,但是感覺好像有點太單薄了,底部還有防滑塑膠墊。 ![]() 13.手癢就先把他和外接盒結合了,但是沒有很密合的感覺,不過站起來倒是不會晃來晃去。 ![]() 14.這個東西還需要小弟介紹嗎?直得一提的是他的電源線比較長,大概比一般機殼或power送的長10公分左右。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北部
文章: 1,636
|
15.說明書有點單薄,雖然是多國語言,但沒有完整介紹軟體的使用方法,使用者必須從光碟中才能獲取軟體的使用方法,另外兩個白色的塑膠片是給薄型硬碟安裝的。 (例如最新的Seagate 7200.9 單碟160G薄型硬碟) ![]() 16.把外接盒拆了,步驟很簡單,壓下電源那頭的銀色開關,將上蓋往後拉,電源那頭往前推,完全不需要螺絲起子就能打開。 ![]() 17.上蓋的散熱貼布,原廠有貼上保護膜。 ![]() 18.很多人關心的晶片和用料。 ![]() 19.再拍一張,不過小弟沒有研究,不清楚到底好不好? ![]() 20因為有四顆這種防震螺絲所以完全不需要鎖螺絲。 ![]() 21.迫不及待的將硬碟裝了上去,只要將硬碟底部的四個螺絲孔和防震螺絲對好就能順利的安裝上去。 ![]() 22.將硬碟安穩的扣上底部四個防震螺絲之後,再蓋上上蓋就完成了硬碟的安裝,最後只要把電源那頭往內推,聽到開關扣緊的聲音就能使用了。 ![]() 23.安裝完後的樣子,超漂亮的散熱孔,可以清楚的看到裡面的硬碟。 ![]() 24.接下來把硬碟架裝上,接上電源按下開關就能看到美美的藍光Logo了。 ![]() 25.躺著玩還不夠,讓他立起來給我拍幾張,沒想到那單薄的硬碟架居然還滿穩的。 ![]() 26.這銷魂藍光Logo還是一個"按鍵",按下之後能配合軟體自動備份和更新資料到外接盒或主機的硬碟裡。 ![]() 27.硬碟動作的時候會發出紫光,原廠說是紅光,但是小弟感覺比較像紫光。 ![]() 接下來是軟體方面的介紹...待續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北部
文章: 1,636
|
28.將光碟內的IniBackup軟體安裝完後重新開機,接下來將外接盒接上PC,然後啟動IniBackup軟體,因為是第一次使用,所以還不能使用快速備份,請先按Add建立新的備份模式。
![]() 29.再來按下右上角Source的Browse(藍色圈起處)選擇你想備份的資料夾,再按下Destination的Browse(綠色圈起處)選擇要到備份到外接盒的哪一槽,記的要把Newer打勾(只備份新的資料),這樣才不會每次都備份全部的資料,下面的三個選項選Backup才能執行備份資料,完成之後請按下OK。 ![]() 30.現在可以看到有一個新的備份模式產生了,接下來我們要儲存快速備份的模式。
![]() 31.按下Save存下備份模式。
![]() 32.鍵入你想要的檔案名。
![]() 33.再來我們要開啟剛剛儲存的備份模式,這樣才能執行快速備份,按下Open。
![]() 34.選擇剛剛儲存的備份模式。
![]() 35.接下來會看到下方有捷徑產生了,將左下角的框框打勾,這樣就完成啟動快速備份的動作了。
![]() 36.按下外接盒上CoolerMaster的藍光Logo,程式就會自動執行自動備份了,備份到外接盒裡的檔案預設為Back_Drive_X,X為磁碟代號。
![]() 37.如果要快速將備份的資料存回PC,一樣再新增一個模式,選擇你之前備份的Back_Drive_D,再將Newer打勾(只將新的檔案回存到PC),下面的選項選擇Restore,這樣就完成了回存的動作了。 ![]() 38.再軟體內可以看到多了一個新的模式,一樣記的做Save和Open的動作,這樣才能正確的啟動單鍵備份和回存動作。
![]() 39.這是小弟自己玩出來的模式,第一個可以是USB隨身碟或是數位相機,儲存到外接盒裡的備份檔,第二個是把外接盒裡的新檔案存回PC硬碟裡,第三個動作是將硬碟裡有更新的檔案存到外接盒,當然你可以繼續延伸下去(例如再將新的檔案存到USB隨身碟或數位相機中),而且設定完成後,你只要按下CoolerMaster的Logo就能完成所有的動作,完全不用手動去複製檔案。 ![]() 40.這個軟體還有加密模式,在右下角的軟體圖按下右鍵,選擇Set Password就能建立密碼了。
![]() 41.下次將外接盒接上時就會出現這個視窗,要你輸入密碼才能正確執行動作。
![]() 42.建立及修改密碼的視窗。
![]() 玩後心得:外接盒的外表很有質感,背面的蜂巢式散熱孔提供硬碟良好的散熱效果,安裝相當簡易,完全不用螺絲和工具,內建另外兩個USB擴充槽,擴充性不錯;內附的備份軟體和外接盒的單鍵備份功能搭配的相當好,而且售價不會太貴,以上都是此產品的優點;當然缺點也是有的,讓硬碟立起來的鋁片稍嫌單薄,且和外接盒組合後沒有很緊密,只要將外接盒拿起就能感覺到鋁片晃來晃去,說明書沒有明確的指出軟體如何使用,使用者如果沒到光碟裡找說明檔就要自己摸索,相當不方便,以上是小弟玩了一天後的感想,歡迎大家提供意見或想法來一起討論。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鬼島-高譚市
文章: 5,987
|
可以用相關硬碟測速軟體來幾張圖嗎
![]() 謝謝您的熱心分享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1,421
|
s大辛苦了
很方便的外接盒 正在等這種可以自己備份的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您的住址: 彰化/新竹
文章: 2,524
|
一直很想也有一台這種東西來備份資料
但因為沒有強烈喜歡的外接盒和沒有多餘的硬碟 買起來會是一筆大開銷(for student) 所以重點是~ 這個外接盒到底幾大洋啊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6 您的住址: 偉大航路
文章: 366
|
大大寫的真詳細,圖文並茂又弄的很有質感,CoolerMaster應該要請您去他們公司當宣傳的^^
p.s.小弟也想知道這個硬碟外接盒多少coco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1,421
|
Y拍有人在賣,價格約1000出頭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北部
文章: 1,636
|
43.HD tach Quick bench測試。 ![]() 44.每秒37.7MB。 ![]() 45.HD tach Long bench測試。 ![]() 46.每秒37.6MB。 ![]() 47.HDTune測試。 ![]() 48.每秒27.8MB。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北部
文章: 1,636
|
引用:
奉上幾個小測試~有需要測試別的軟體可留個言 ![]() 軟體版本如有太舊也能提出 ![]() 也讓小弟能更新測試報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