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18
|
【豬の流】康博 啟視錄 U2700
這產品雖然上市已經有一段時日,通過VISTA認證,U2700外型體型小巧,主體大小與名片差不多,並支援數位+類比,外出攜帶非常方便。同時提供了數位+類比電視訊號的收看跟錄製,以及擷取外接訊源的能力。
原廠彩盒 各項規格與特色 主體 材質採用黑色霧面烤漆的金屬外殼,黑色在視覺上讓體積看起來更小,而且具有相當的質感。金屬材質在散熱方面也較佳。 配件一覽 包括USB線、Y型USB電源線、電視訊號轉接線、F-Type電視訊號接頭、數位電視天線、訊號轉接頭、名片型遙控器。 類比訊號擷取圖 弟這裡數位收不到訊號,就連類比訊號也很差,所以擷取出來的影像圖就跟所收到的訊號一樣爛,看了其他人的擷取分享圖都很漂亮,只能怪弟這邊收訊較差了,此電視盒不僅攜帶方便還兼具相當不錯的質感,且通過VISTA認證,對VISTA的相容性沒問題,小巧的外型非常適合商務人士使用。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1,063
|
訊號方面可以再調的更好,不然看起來還蠻痛苦的,畢竟是天天都要看的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
改混78區沉澱去.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18
|
引用:
嗯.. 這樣的訊號的確困擾了弟.. 努力調整中..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2
文章: 1,079
|
訊號看起來已經掉到30db左右了,檢查一下線(尤其是埋在牆壁裡面的)
如果分接很多電視,分歧器也要注意,建議裝上強波器效果會有改善(雖然會有微微斜坡紋) U2700的缺點就是看類比或數位它那TV接頭要換來換去 不然它內部設計的不錯,溫度都在40度上下 http://www.d-cross.com/show_article...article_id=1001 如果它內建3D Y/C,相信畫質會更上一層樓!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1,063
|
引用:
訊號問題 這裡有兩封良藥~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37911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13403 USB介面的3D Y/C比較少見,不知道之前康博的U800為何收起來不做了 ![]() 畢竟他是USB介面當中很少見有3D Y/C的產品, U2700 數位+類比就已經爆兩千大關,加上3D Y/c可能不太得了, 市場上對於高單價的產品接受度畢竟不高.
__________________
改混78區沉澱去.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2
文章: 1,079
|
引用:
U800的3D Y/C晶片是用TOSHIBA的 http://www.52hardware.com/library/p...0515_214007.jpg 也許是定位方面(主打便利性,如同u892兄說的,價格已經不便宜了,加上Y/C晶片,消費大眾可能會被價格嚇到怯步),也有可能是USB傳輸上限制,就我使用U700上來看,畫面似乎容易產身格子狀~ 看了一下日本人先前做的產品,規格都很棒,可惜有些功能在台灣並不被支援 http://pc.watch.impress.co.jp/docs/2002/0510/nec1.htm 可惜台灣一直沒有這個市場 我一直很惋惜U2700沒有3D Y/C,自從我用了有3D Y/C功能的卡後,我覺得畫面改善很多 雖然那張卡軟體寫的不怎樣,einterlace沒有寫好 ![]() 話說,有些有線電視老闆開始搞WiMax了....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1,063
|
引用:
我相信wiMax ..... 台灣一定很難搞起來,有夢最美 ![]() ![]() 像我現在用8M很難想要去用wiMax 倒是會比較期待台灣哪天把 電視訊號、寬頻、視訊隨選..等...全包在光纖到府 不過,數位訊號方面,看哪天有沒有辦法轉台變更快,因為我相信要普及,轉檯速度會是一個關鍵, 另外就是,目前現階段的類比訊號要全面轉換成數位訊號,需要的頻寬勢必更大, 數位電視本身只負責接收&送出訊號,數位的訊號進來前就已經是Data, 所以這點要轉換的相當快速,技術面上可能要再突破才有辦法,頻寬全包也是個問題, 日本那邊有部分地區做的還不錯,台灣或許可以好好學習, 但一方面台灣的業者&政府.... ![]() ![]()
__________________
改混78區沉澱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