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文章: 4,331
					
				 | 
				
				數位相機 炙手可熱
		
	 顛覆傳統影像概念的例子很多,拿傳統使用底片的相機與數位相機相比,不難發現近年來數位相機市場大幅成長的原因。當我們使用傳統相機拍照時,所拍攝出來的結果是未知的,我們必須等待整捲底片拍攝完成且沖洗完畢後才能知道結果,而如果沖洗出的相片不盡理想,我們很難再回到拍攝的地方捕捉先前的剎那。 很多消費者購買數位相機的原因是機身上的液晶(LCD)螢幕,這也是數位相機與傳統底片相機最不同的特點。在拍攝的同時可立即知道這張「相片」的構圖是否完美,並可以立即決定是否保留這張「相片」。相較於等待幾個鐘頭的沖洗過程,幾秒內即可決定的數位攝影的確是便捷許多。 這種便捷持續加溫著全球數位相機市場,除了大環境(如網路)逐漸成熟之外,數位相機產品本身可立即觀看影像的特性,加上後端多樣化的編輯軟體,使數位相機產品在全球普遍不景氣的陰霾下,成為炙手可熱的焦點。 數位相機產品發展趨勢可分為以下幾點探討: 一、 相機硬體方面以操作方便、符合人體功學設計為主要訴求,強調與其他外接設備(如:廣角鏡頭、魚眼鏡頭)的相容性;外觀設計分成兩個區隔,一是針對一般使用的大宗消費者市場,多樣的外觀造型加攜帶方便為主要概念,多數產品則加入其他功能吸引消費者,塑造出物美價廉的形象;另一種設計是符合專業人士的市場,多半是延續傳統專業的單眼相機模式,可更換鏡頭或自行增加其他的濾光及偏光片,所有的功能皆可由使用者自行設定,滿足專業攝影人士在手控操作上的各種偏好。 二、相機零組件方面鏡頭組可以稱得上數位相機零組件中,技術突破較多的一環,十倍數變焦鏡頭的產品已日益增多。而除了變焦的倍數愈來愈大外,採用非球面鏡片組亦是另一種新趨勢。此舉除了可以讓鏡頭的成像效果更為優質外,總成本的降低、重量(即鏡片數)的減少都是採用的考量。其他零組件方面,加入無線傳輸模組的產品數量增加,可與電腦或是印表機直接傳輸或列印,甚至可直接傳輸至手機等具通訊功能的產品在網路上分享影像。 三、其他附加功能方面主流市場的數位相機以取得大宗消費市場為訴求,整合所有個人周邊產品是一種趨勢,但仍必須考量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加以整合。加入MP3等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在市面上已十分普遍,在技術越來越進步之際,加入多少功能或功能的整合已不再是產品的問題核心,如何更省電、更方便操作、使用的頻率更高,才是製造商在產品設計上的重點。 四、數位相機產品 發展趨勢較低階的數位相機產品以造型取勝,如Pentax推出如望遠鏡造型的產品;還有些廠商推出防水、防塵的產品,使消費者在外出使用上不用受到天氣及環境的限制。而中階的產品也將訴求轉向一般性之消費者,如東芝 (Toshiba)推出可換前蓋的數位相機,其概念就如同手機換殼來搭配衣服一般,消費導向無庸置疑。 目前已有廠商推出以300萬像素的CMOS為感測器的數位相機產品,雖然因為CMOS內部結構必須搭載面積較大的鏡頭組,但業者以SLR(可裝置傳統單眼相機的鏡頭)的形式推入市場,藉以吸引傳統單眼相機的專業攝影人士,的確是一種不錯的設計。至於400萬甚至更高像素的數位相機產品,也開始漸漸趨於「平民化」;比方說HP在400萬像素的產品搭載座充來充電,還有Sony推出以CD-R/RW為儲存媒體的產品,使消費者在數位相機產品規格的選擇上更為多樣化。 綜言而論,較低像素的規格以外型及多功能為主要訴求,而2百萬到3百萬像素之中階產品,則是以價格取勝;那些對影像品質極度要求的消費者來說,光是具有高像素及光學變焦已不足以刺激消費了,如何能與既有的專業用單眼相機的鏡頭結合才是新的訴求重點,因此數位式SLR相機在高像素產品中的比重也越來越高。(作者為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2002/04/28 經濟日報】 
				__________________ ....................... | |||||||
|  2002-04-28, 12:16 PM
			
			
	#1 |   |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taipei.taiwan 
					文章: 6,506
					
				 | 是這樣的沒錯....我用dc用一年半左右了... 但有些照片還是要用軟片來拍較好看,如拍色溫的照片如夕陽之類的... | ||
|  2002-04-28, 08:32 PM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