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訪客
文章: n/a
|
白色巨塔...撼動我心..你也看這部戲嗎?
剛開始看時..覺得還好
但隨著每天觀賞的過程 我愈來愈喜歡這一部片子了 昨天看到朱媽媽失去女兒的心情 我也一直跟著流淚.......... 這部戲刻畫許多人性的一面 每個人沒有絕對的好 也沒有絕對的壞 每個人都有他生活的故事與心理的感受 就像林立洋演混混的角色...老婆手術死了..去抬棺抗議..叫別人恐嚇醫院 以及朱媽媽對真相的掙扎與執著 其實.........失去慧瑛......他們心理都好痛喔.... 只是每個人面對悲傷的呈現方式都不同 然 對於有醫療疏失的黃院長而言 能夠願意內省 承認自己的錯誤 何嘗不是一件令人佩服的事情呢 於是 生命對每個人有不同的意義 我開始思考… 在我工作職場上遇到的人們 我所看見的她們 以及我自己 …………. 然後 我相信 這真的是一部值得大家去看的好戲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122
|
白色巨塔是部好劇,不過台版在選角上感覺還是怪怪的
言承旭那頭髮不會太長嗎?? 還有乾德門未免也太老了一點吧 一整個氣勢感覺差了一點...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5 您的住址: 殲滅捍衛道德人士聯盟
文章: 131
|
我是被唐澤壽明撼動到(掛掉的時候)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5 您的住址: 油壓缸
文章: 206
|
白色巨塔...
我記得台版跟日版是根據不同本小說改編的吧?!(有錯誤請指正) 雖然日版跟台版的小說所針對的都剛好是醫院內的權力鬥爭... 但...日本的張力比起台劇,更令人震撼...只是台劇的導演,我滿喜歡的 話說...最近日劇又要重播了~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3
|
引用:
好像又要重播了.....................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屢向黑道宣戰的中台灣
文章: 147
|
引用:
我一直在等東教授按下按鈕"open the price" ![]() |
|
|
|
|
訪客
文章: n/a
|
侯文詠:我不要「團進團出」的人生
「如果人生是趟旅行,你不覺得多數人都是在『跟團』嗎?傻呼呼地跟著團走, 結果永遠看不到期待的風景。那麼,這趟旅行,豈不無聊透頂?」 人類建立了制度,努力維持制度運行,然而,制度的種種標準規範,卻又回頭主宰著眾人的行為與想法。那麼請問,人與制度的關係,究竟是大於、等於,或著小於? 在創作時,侯文詠屢屢企圖為此找到正確解答,但聰明如他,至今也尚未能夠解開這個「迴旋邏輯」似的詭譎習題。《白色巨塔》、《危險心靈》兩本小說,分別討論醫療、教育的制度問題,隨著情節發展,大快人心的結局幾近呼之欲出,這才發現,其實主角終究還是迴旋於制度之內。或許,侯文詠真的難以找到萬無一失的標準答案,於是只能留下無解之解。 即便,他已證明了自己的確能夠脫離制度。 「這個制度不能讓我感到快樂,制度之內的侯文詠不會是真正的侯文詠。」 1997年,侯文詠36歲,毅然辭去台大醫院主治醫師的工作。「我應該可以繼續往上爬,至少,可以混個醫學院教授來當。」他預想著自己在醫院制度之內的未來,一條恐怕沒人願意放棄的路,「但我很清楚,這個制度不能讓我感到快樂,制度之內的侯文詠不會是真正的侯文詠,因此我必須跳開。」 要跳開的不只是醫院制度,還包括了整個社會體制長期型塑的刻板價值,「在我的老家,有人當醫生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但說到作家,恐怕沒人理你。」以此延伸之後,你會發現侯文詠竟也擺脫了父母的期待,即便這份期待包含了絕對的溫柔,但誰說不是一種最強大的制約力量? 依據侯文詠的記憶,關於「離開醫院」這個念頭,他至少想了十年之久,「我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才確定自己累積了足夠的實力和經驗。在我眼裡,這些實力和經驗就像籌碼,一疊疊地累積,終於足夠讓我擺脫重重制約、換得自由。」 原來,侯文詠是個會「算計」的傢伙!「我常在想,當了這麼些年的醫生,寫了這麼些本書之後,究竟,這些籌碼能為自己的未來兌換什麼?」1997年,當侯文詠再次算計這個問題時,腦海浮現出了兩組選項:A、榮耀與權力;B、更多的自由時間。當然,他選了B。 「典範是社會要的謊言!拜託,不要把我寫成值得效法的典範。」 「一方面,我本就渴望更多的自由時間;另一方面,如果我不跳開,那麼,我恐怕會成為集名醫、名教授、名作家於一身的『典範』,而在我的觀念中,這種典範,其實只是一個『社會要的謊言』。」 「典範是社會要的謊言!」話似乎說得重了些。他解釋,普羅大眾所期待的典範,其實只是社會制度底下的一個樣板,藉此,狹隘地定義了何謂「成功」。人們渴望成功,開始循著體制內的階梯努力攀爬、競爭,甚至鬥爭。然而,這塊樣板是如此高高在上,於是,體制內的多數人,窮其一生心力恐怕都無法享受成功的喜樂,「你想,這會是個什麼樣的人生啊?」 至於那些制度外的「份子」,下場並沒有好到哪去,因為他們棄離了多數人的標準,於是,也就像是一種尋常社會裡的不正常,一種畸形,成了遭到摒棄、遭到漠視、不被關心的一群。「如此看來,制度顯然存在許多違反人性的晦暗,而制度裡的每一個人、每個典範,就組成了共犯結構。」 「所以,你們今天來採訪我,拜託,不要把我寫成值得效法的典範,真的,其實我也很俗、很普通,我也希望大家都能準時收看白色巨塔!」忽然,沉重的討論裡,蹦出一個侯文詠式的幽默。 「決定寫長篇小說後,我開始重組拼圖,試著拼出我一貫想表達的核心價值。」 沒錯,在離開醫院工作之前,「侯文詠作品」就是風趣幽默的代名詞,其所展現的搞笑程度,幾乎可以用「境界」二字形容。《頑皮故事集》、《淘氣故事集》、《烏魯木齊大夫說》,乃至於《大醫院小醫師》、老婆系列等,無一不是在極具喜感的詼諧筆觸之下,提供讀者一個笑看世事的新鮮角度,也為讀者營造一個樂觀開朗的處世空間。 於是,當《白色巨塔》、《危險心靈》忽然用了這麼赤裸深沉的手法,毫不留情地揭開制度面的暗瘡之後,人們難免開始懷疑,「他發生了什麼事?」一向幽默風趣的侯文詠,對這世界的觀感改變了嗎? 「觀感、態度、角度,什麼都沒變啦!」侯文詠開始解釋,無論是搞笑或者深沉,其實,創作的原點多半還是回到開宗明義的那個大哉問──人與制度的關係。「如果有變,那就是我的自由時間變得更多了,多到可以開始創作長篇小說。」 或者應該說,侯文詠前、後期的作品,雖然呈現方法大異奇趣,但實則具有一貫的本質。「過去的散文、短篇故事,就好像是散落一地的拼圖,在決定寫長篇小說之後,我開始蒐集、重組這些拼圖,試著拼出我一貫想要表達的核心價值,而它的樣貌,自然也就不會只是一塊拼圖而已。」 可以想像,當我們把許多荒誕的情節彼此相連,赫然發現原來整個世界都很荒誕,那麼,就算還能笑得出來,恐怕,也是基於一種黑色的幽默。如此思考之下,「頑皮故事」裡面小小男主角為了獲得上台表揚機會的怪誕做法,加上「烏魯木齊大夫」對那個準備革命的考生所提出的搞笑建議,好像真的也就形成了《危險心靈》故事背後的真正核心。 「如果制度有生命,人的思考就是DNA,是DNA決定了生命的樣貌。」 「除此之外,剛好,我也認為在當前這個環境當中,小說對社會的影響力是最深刻的。」侯文詠表示,相對於散文或短篇故事,在長篇小說的結構裡,作者的形象可以藏到深處,相反的,故事主角的形象,則更容易投射在讀者的內心,產生共鳴。 「沒錯,《白色巨塔》與《危險心靈》的結局都是無解,但是透過無解,才能讓讀者開始獨立思考。」侯文詠開始闡述自己的創作企圖,「我相信人的心裡都有分辨善惡的能力,因此,當制度裡的人開始受到小說引導,能從更高的角度觀望制度全貌,開始思考何者『當為』或『不當為』之後,制度的樣貌自然也會開始改變。」 「如果制度有生命,人的思考,就是這個生命的DNA,畢竟,是DNA決定了生命的樣貌啊!」侯文詠或許已經不當醫生,但跳脫了醫院制度的他,卻能從更高的位置執行手術,試圖為這生病的制度,徹底改造DNA。 文詠再次開始扳著手指算計起來:「兩本小說的讀者差不多有六十萬以上,改編成電視節目後,不是我臭屁,但我想收視觀眾應該會有百萬以上,你想想看,台灣的人口並不太多,這場DNA改造工程,贏面其實不算小哩!」 「如果人生是趟旅行,你不覺得多數人都是在『跟團』嗎?」 嘴巴上說沒有答案,但是擺明了,侯文詠正在努力證明人的價值絕對可以大於制度,成功的定義也絕對不會只是制度內的那個樣板。侯文詠舉例:「蔡康永的父親過世時,康永哭得非常傷心,據他說,他最感念爸爸給了他絕對的自由。」而這個自由,往往是不被社會制度的標準所認同的,「你看,這是一個成功的父親,但成功的原因是脫離體制的。」 再想想,何謂成功的人生?「對我來說,成功非關成就,只要能夠享受生命,永遠保持熱情與好奇心,就是成功。」侯文詠強調,每個人都該思考「自己是什麼」,在自己的內心裡,找到一個最讓自己感到舒服的地方,然後勇於追求,即便這方樂土似乎並不屬於制度的象牙塔內。 「當然,我並不鼓勵每個人都自我放逐,也不是鼓勵大家衝撞制度。」侯文詠試圖找個具體而適當的比喻,為「人」與「制度」的關係做個結論:「如果人生是趟旅行,你不覺得多數人都是在『跟團』嗎?」如果覺得導遊安排的行程合你胃口,保持熱情跟下去吧!但若明明想去別的地方,卻又不敢走自己的路,「傻呼呼地跟著團走,永遠看不到心裡期待的風景,那麼,這趟旅行,豈不無聊透頂?」 --30雜誌 更新日期:09/02/06 記者:楊紹華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5
文章: 13
|
白色巨塔,大約六年前看候文詠原著時覺得還不錯…
當時原著中的總統我一直認為是在影射現在的總統… 雖然當年(1999)他還沒選上總統, 可是,很巧的是…原著中的總統女兒叫陳心愉,而總統是從黨外運動起家也作過牢… 話說回來,這本來該是一部好戲…但是,說真的,我看了一集…感到失望 言承旭演的太娘也太不自然了…少了原著中蘇怡華該有的一種氣質 而且…可能是為了增加集數吧…多了一堆旁枝末節…相對的少了原著中該有的緊湊 所以…我個人觀感是…如果主角換個人演…可能會好一些吧… 但是…戴立忍和達叔演的真好…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689
|
引用:
你一定沒看過日劇版的.......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820
|
看過台版的一兩集,覺得是還不錯..
不過.. 感覺沒有小說版的好........ 看過原著,再看改編的.. 感覺上好像都少了一點點............味道..?? 日劇版的是朋友強力推薦.. 重播時再來看看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