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95
|
![]() 關於老弱婦孺災民
國軍附近如果有軍營比較空,且不影響國防安全下 其實可以用來安置一些老弱婦孺的災民 像孕婦,行動不變或有其他問題者 一來有阿兵哥幫忙生活照顧 二來有些身體弱小者,也可吃到熱食,並增加心理安全感 也比較不會再次恐懼會不會最近又有地震跟颱風要來 另外也有醫官可以暫時維持他們的身心健康 對災民跟國軍 實際上都是有所提升的!~ ![]() 另外政府或國軍都可以在這些據點 初步處理他們的需求 例如:通訊,金錢,生活物資,及辦理一些手續等 甚至更深入了解災民的想法與現階段尚需滿足而未滿足的需求 ![]() 此文章於 2009-08-19 02:41 PM 被 ca125 編輯. 原因: add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7
文章: 61
|
廢棄校舍...還有廢棄營舍都是可以安置的地方...
不過這些都是比較中、長期安置的... 短期安置... 應該可以考慮像國軍英雄館、警光會館、教師會館...等 這些已是現成的旅館.... 所有設備都是現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38
|
多按........刪
此文章於 2009-08-19 08:17 PM 被 TRG-pro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38
|
服役時實際看過閒置軍營區房屋狀況和環境,印象中滿糟的。
部隊醫官是超編的嗎? 軍中就沒有三教九流的問題人物嗎? 此文章於 2009-08-19 08:18 PM 被 TRG-pro 編輯.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95
|
![]() 引用:
剛新聞有報導耶 有下午國軍弟兄去打掃的畫面 房屋狀況和環境其實還不錯ㄝ 小弟下基地也是差不多住這種營區啊 雖然房舍有點年紀 但是打掃整潔乾淨能住得安全舒適應該沒問題 而且新聞中的老人家還算滿意 老人家至少有露出笑容 認為至少不用再繼續待在災區不安全的地方 生活阿兵哥也能順便照料一下,不管是吃的還是住的都會較佳 另外醫官能定時協助一下,或許不用24hr在那待命吧 另外軍中有三教九流,社會中也有吧 況且軍紀嚴明也是種保障不是嗎?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95
|
![]() 今天看了新聞
我覺得災後復原需要很多的工具 像推土機啦,怪手,卡車 反而用大量人力去挖,效率不一定出得來 圓鍬,十字稿我也拿過 個人認為大量機具來操作 速度會快很多 而且我覺得在毀壞很嚴重 且無法短時間搞定的地方 如果災民已撤出 就先把機具集中在大量人群居住的地方可能較好 縮短大多數人的復原時間 在工具有限,受災地域又廣的情況下 可能需有所抉擇 (有被活埋的地方當然也是優先動工的地方) 當然啦,若機具足夠就是全面復原 而需長時施工且居民少的地方,雖沒立即施工,也會先將該區居民安頓好 而大部分阿兵哥可以去做機械無法完成的事 還有陣前換將乃兵家大忌 如對國家元首有信心其能處理救災 覺得至少要有一段時間後 才來考慮誰要下台負責 若覺得哪些人需要更多輔助與智囊團來應付此次超大災害 就增加專業救難人員輔助或增加更多專家討論 似乎沒必要讓政治又動盪且浪費政府救災時間 真正關心救災的人,是否都應該在進行實際救災工作?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95
|
![]() 住的問題以安全及速度為優先考量吧
能早一天有自己的起居地方才是重要的 考慮要什麼文化,要什麼材料,實際上找地,要蓋也是要花時間耶 那個地方要蓋這種的,這個地方要這種的,不會吧? 我看等全部都符合所有人要求了 災民又罵聲四起了 ![]() ![]() 統一規格,以最快速度讓災民有個舒適的家,是否比較好? 而且組合屋真的要蓋在附近嗎? 災民手中有大量機具工具能處理災害現場嗎 是個疑問吧? ![]() 此文章於 2009-08-20 03:09 PM 被 ca125 編輯. 原因: add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95
|
![]() 原住民不願遷村應該跟經濟與文化考量有關
其實藉這個機會可以來輔導原住民來轉業 以文化種子教師跟文化觀光產業來維持 例如原住民多的地方縣市與鄉鎮 各級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可有必修或選修的原住民文化課程 如藝術,語言,舞蹈,歷史,體育...等 讓原住民來擔任種子教師 一來發揚保存原住民文化 二來有不錯的工作機會 另外沒能擔任教師的人 就經營與管理在地興建的原住民文化藝術館跟原住民特色園林或公園 這樣可提供相當收入來源 也不用再種植竹筍或檳榔 水土保持跟居家安全都受到保障 經濟也有著落 因為有些地方不適合住人 每年風災地震要整治的經費 可能都比輔導文化轉業來的龐大 ![]() 不知這樣想對不對? 大哥哥,大姐姐,你們都沒有給小弟回話話啊~!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38
|
實際找一個原住民,提出你的寶貴意見,答案不就出來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