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7,451
|
![]() 來源網址:http://www.cw.com.tw/article/relati...le.jsp?AID=1805
下流社會—中產階級蒸發了 作者:黃靖萱 2006.03.15/ 第342期 ![]() 當「下流社會」的名詞在日本出現,立即引爆討論。因為社會「向下流動」的趨勢正在世界悄然成形,日美歐出現中產漸漸消失的現象,而危機,同步暗藏台灣。 在台灣,中產階級可支配所得遠不如1990年代的水準,大專以上畢業生的失業率也一路攀高,社會下沉的拉力愈來愈大,當全球社會紛紛向下流動,台灣,能預防嗎? 嬌小的身材、精明幹練的袁曉芳(化名),在規模二百人的中小企業擔任高階主管,身上扛著七千萬的營業額。最近兒子進了小學,袁曉芳打算在台北市大安區買間離學區近的房子。 有天,房屋仲介打電話來,要他們去看一間四十坪大的公寓。仲介在他掛上電話前,趕緊提醒了一句,「記得帶手電筒。」 那是一間三十年的老公寓,原屋主把隔間都打掉了,也沒有水電,但一坪高達五十萬,總價達二千萬。袁曉芳關上手電筒,心也沉到了谷底。 袁曉芳和他先生都有大學以上的學歷,兩人年薪加總近二百萬,不論是從人口統計、還是收入統計看來,他們都非常肯定自己是社會的菁英族群。但是,他們努力工作了十五年,面對三十年的老公寓卻覺得如此遙不可及。袁曉芳不禁自問,「我還是中產階級嗎?這個社會還有中產階級嗎?」 學歷不再保證工作機會,薪資成長被上升的物價侵蝕成負數,象徵穩定的自有住宅成為奢望的空中樓閣,中產階級抓不到任何上升的希望,開始覺得向下流動,成為許多社會共同的痛苦。 世界的共同危機--美、日、英中產階級蒸發 美國,向來強調努力就有希望,但是最近調查卻發現,年收入兩萬五千到七萬五千美元的中等收入人口逐年減少,但兩萬五千美元以下,和七萬五千美元以上的兩個族群都在增加,社會因中產階級萎縮,而形成中間凹陷的「M」字型。 日本雖然貧富差距小,但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卻是「下流社會」。根據日本內閣府調查,二十到三十四歲的年輕族群,認為自己在社會上居於中間階層的人,十年來掉了近十個百分點;而認為自己屬於下層階級的,卻增加一三.三%。 英國則出現「IPOD世代」(iPod generation),說的不是蘋果電腦推出的當紅「iPod」,是指年輕一代承受沒安全感(insecure)、壓力大(pressured)、同時承擔過重的稅負(overtaxed)及高築的債務(debt-ridden)四種壓力,對人生喪失熱情。 台灣也拉警報 可支配所得在台灣全社會中間二五%到七五%的家庭,他們所分配到的所得,在二○○一及二○○二年達到近年來的低點,即使近兩年有緩步增加,但仍遠不如整個一九九○年代的水準。 「現在就是生活愈來愈難,因為貧富差距不平均。我們特別惡化,中國的惡化好歹也是高經濟成長換來的,我們沒有成長,還陪著人家這樣,說不過去,」立委暨台大財金系教授劉憶如說。 經濟成長趨緩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膨脹的速度。去年,受雇員工的平均薪資只有微幅成長一.三八%,但扣掉二.三%的物價成長率,大家的實質薪資其實在縮水,再加上利率負成長,財富難以累積,而房價卻在這個時候,創下歷史新高。 例如,近十年來,台北市平均房價增加二○%,現在正在歷史高峰。但每戶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卻只成長一○%。而為了補填財政赤字的黑洞,政府近四年已變賣相當於九十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土地。 三月初,對國內房市具重要指標意義的「信義聯勤俱樂部」標售案,由新光人壽以平均每坪二七四萬多元得標,創下國內住宅地價的最高天價,預估未來房屋建成後每坪售價將突破一百萬,又是一座豪宅,把房價帶到另一波新高點。 這一波波的豪宅,看在薪資所得階級眼中,又是多虛幻。倒因為果的景氣刺激政策,讓人民苦不堪言。 一九八八年一波的房地產熱,是由兩位數的經濟成長率牽動,但在經濟成長只有四%的今天,房價為什麼仍創下歷史新高?追根究柢,因為政府對經濟的著力點很弱。 政府期望借助房地產的活絡,帶動周邊的效應,例如鋼筋、水泥、玻璃、民生用品、家電等產業。 為了製造經濟活絡的假象,從二○○○年景氣低迷開始,政府撥出低利房貸希望刺激買氣,撥出的金額從三千兩百億到現在超過一兆元,加上銀行推出的「百分百房貸」,人人看似買得起房子,卻不知不覺將房價衝到一坪近三十萬。 「這二、三年外在氛圍都在鼓勵買房子,貸款利率便宜,有些人是衝動性購買,像現金卡效應,好像不用什麼錢就可以跨過購屋門檻。等到開始繳房貸後,才發現並不一定負擔得起,」信義房屋協理張欣民說,「這是一個弔詭。」 張欣民認為,應該從經濟成長來帶動房地產,個人所得增加,大家有買房換房的意願,帶動房地產榮景,「有一個真正的基礎在支撐,現在這個有點虛。」 下一代為何痛苦 已奠定既有經濟基礎的中產階級,都有這麼強烈的壓力,原本應是「中產階級儲備軍」的大學畢業生,則是自覺往下層流動。 「我覺得我不是中產階級,」六十八年次,出國念碩士回來已在出版社工作二年多的余佩芬說。她回到台灣找的第一份工作薪資三萬出頭,一星期七天幾乎有做不完的工作,除了工作,幾乎沒有社交生活,也很少回家好好吃頓晚飯。「我父母在他們三十歲之前,就已經結婚、買了房子、車子,我真的非常非常擔心,我根本沒辦法在三十歲時,同時擁有這些。我想我也不可能給我的小孩,像我父母給我的這種生活,」一頭捲髮、看來總是笑嘻嘻的余佩芬,說起和上一代的比較,她也不禁皺眉擔心。 「我得到的是更多的教育資源,父母花了二百多萬送我出國,照理要比我父母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發展,我也沒有不認真,也不奢侈,但為什麼就是感覺做不到?」 主因來自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潮浪下,許多開發中國家及共產國家崩解,原本的三個世界併成一個世界,包括中國、印度的低技術、低薪資勞工大量釋出,也將台灣捲入人力供需嚴重失調的潮流中。 其中光是電子五哥的外移,台灣至少就短缺了二十萬個以上的工作。例如華碩在大陸的雇用人數約四萬多人,而鴻海更是超過十萬人。「台灣年輕人面對很大的壓力,因為產業出走的背後是很多人來和他搶工作,」青輔會主委鄭麗君說。 在國內,一方面產業出走、人力需求減少,一方面大學擴張,大學畢業生過度供給,雙面夾殺大學生的就業機會。近年大學擴張,大專以上學歷的學生,十年間從七十萬人成長到近一百三十萬,其中碩士生的成長率接近三○○%、博士生則成長超過一五○%,造成學歷泡沫化,已無法墊高新世代的就業優勢。 一九九五年,大專以上學歷的失業人數僅有四萬六千人,二○○四年,已超過十四萬人,暴增三倍。相較全體失業人數,大專以上學歷的失業人是在逆向攀高。 偏差價值觀橫行 在一間大型金控公司的會議室裡,擠滿了新進的保險業務員,人資主管正在台上介紹公司的制度及業務員的福利。台下卻有一張和別人興奮表情呈對比的臉孔,他瞇著眼,自顧自的想出了神,他此刻心裡滿是不服氣,「我為什麼會在這?再給我一點時間,我是考得上外交官的。」 事實上,他已經考了三年都沒考上。因為近年來外交人員的名額縮減,而自政治、外交系所畢業的學生人數卻大增,錄取率從一四%,降到二○○四年只有三%。加上他在校期間的就學貸款,緩衝還錢的期限到了,他必須儘快找到工作。 即使頂著政治學碩士的學位,二十九歲的他一時仍找不到工作,只能勉強接受一個月基本薪資二萬五千元的工作。他的夢,開始離他遠去。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三十五歲以下的就業人口,十年來分配到的所得比例愈來愈少,從一九九二年的四十%降到二○○四年只剩三十%。 這個時候,社會的價值觀就轉為選擇立即的快樂︱︱消費。 國策顧問、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蕭新煌觀察,當發生「錢不是那麼好賺」的感覺時,人的心中就會出現一種心態:「反正錢不好賺,也存不了,乾脆花掉算了,」所以反而會注意在消費。 「過去是因為機會太多,你不去抓它太可惜了,所以拚命一天做二十個小時。」現在機會少了,乾脆把錢拿去投資自己的文化、精神或物質生活,「但壞的一面是卡奴,」蕭新煌說。 年輕人大膽消費,做了太多不負責任的選擇,造就了包括卡奴、學貸族等社會問題。 這其實也是產業政策、教育政策的不完整所造成。例如銀行在企業客戶外移下,只好將火力集中在跑不掉的消費者身上。而過度擴張的大學教育,讓使用就學貸款的人數及金額也不斷膨脹。 令人擔心的是,再加上有限的工作機會及收入,到最後,這群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的年輕人,在還沒有正式踏出社會,就選擇了放棄。如此惡性循環,難保我們不會真的和日本一樣墮入「下流社會」。 「政府一直用政策鼓勵消費,」中經院研究員吳惠林說,「為了追求經濟成長,就要大家增加消費,這是非常大的迷思。」 吳惠林只好每次教課時,就不斷向學生口苦婆心,希望大家能壓抑對流行物質的慾望,回歸原點檢視自己真正的需要。包括消費及不斷擴張的教育。 政府的立場,則應該幫台灣走出自己的產業政策,並結合教育。「讓我們的年輕人在保有工作、做好工作的同時,也能過好的生活,」鄭麗君說,「還是鼓勵年輕人要迎向挑戰,不要停在那裡抱怨。」 -------------------------------------------------------------------------- 發人深省的文章...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263
|
這本來就是個很無奈的問題,叫我們不要抱怨的同時,也要看看社會給了現代人什麼機會,以前工作好找,物價相對便宜,現代薪資實質及相對所得變低(小弟有朋友大學畢業,雖然不是好學校及好糸,但一個大學畢業生只能找到二萬五不到的工作,這是誰的問題不重要,但是它已經發生了。),也難怪有些人會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畢竟和以往比起來,要過相同品質的生活,現在的努力可能比以往多更多。但是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而已,有些人有著自已所需求所理想的生活品質,若只想粗茶淡飯過一生,但社會卻不給其機會,那到底是誰的問題。
為啥我這樣講,我以前讀公立高中時,學費五千有找,現在要近一萬,也不過才十五年不到,物價的波動就這麼大,薪水的漲幅卻不到,甚至更低,若是一個小家庭,薪水加一加五萬出頭(假設一作業員及一個普通大學生結婚),試問他們怎麼敢生小孩,希望在那,有房子還好,沒房子怎麼辦,叫他們拚命賺錢,那我想問,生活品質在那,每天九點回家算不算有生活品質,我們到底是人還是畜牲,如果不這麼做沒辦法傳宗接代時,那他媽的到底是誰的問題。為什麼大部份的錢會在20%的人的手上,為什麼台灣這種風氣比其它國家嚴重多的多。 我無法對抗這個社會風氣,我只有接受它,但是我絕不會轉貼這種鳥文,還安慰年輕人要迎向挑戰,不要停在那裡抱怨的這種鳥文,因為我知道,這是整個政府的錯,而不是年輕人的錯。 不回應,不討戰,不過我知道有些人會過度解讀,還有,我對轉貼文章而不寫點感想或是一行文的人很感冒。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8
|
其實看到這樣的文章會讓我害怕
尤其你家裡沒有太多財產 又是獨子 當你父母年邁 需要你來扶養(父母沒有退休金) 家裡還有開銷 根本不敢想去結婚 甚至生子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323
|
所以我準備不結婚養老爸老媽就好,還好現在也沒女友不用擔誤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
我犯這些事,是因為社會風氣不好。查到了我,算我運氣不好 背叛是人們的本份,陰謀是生存的保證,淫褻是女人的天職,尊嚴是沒用的垃圾,信仰是可以出賣的工具。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11
|
其實世界一直都在變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保持彈性是很重要的 打不過它 就加入它 利用它 得到它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7,451
|
引用:
每個人各自有各自貼文或討論的作法,無須太過,只要沒有干擾您看文就好! 小弟向來轉貼文章時會稍作編輯整理,等整理好後都很累了,沒心力第一篇就寫感想! 而向來會沈澱一下後再來寫心得,並非"射後不理".. ![]() 這邊文章轉貼讓更多人看到的用意在於讓人看到現況,而非當鴕鳥埋在沙裡。 大環境是個人很難改變的,唯有的僅透過投票或革命方有機會。或許你我偶而都會感嘆並非大家都不努力,但現況卻真的是如此... 今天可能得比十年更努力10倍方能獲得同樣的生活水準...只是,若全然僅寄望於政府為大家改善整個環境... 文中說的...還是多去面對挑戰,少點抱怨了!畢竟生活還是得過下去...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2
文章: 393
|
這篇貼在這個站還滿好笑的....,還是比較習慣看到像下面的標題:
SXXY牌燒錄機,小黃屋特價XXXX元 G7XX顯卡效能好像不夠好..... XX牌20吋寬螢幕,玩XX遊戲,效果如何如何 XX主板可以插XX記憶體 靜音風扇選購...... 現在的年輕人,還沒學會賺錢,就學會怎麼花錢。 我想社會風氣就是這樣吧,之前我家還有第四台時,每天的東X新聞,報完頭條的新聞之後,就開始報一些美食的啦,豪宅的啦,上流社會的誰誰誰拿什包包,穿什麼衣服啦,講得好像錢很好賺,大家都是有錢人的樣子。 連我的學生,小學五年級,沒事就問我開什麼車,他老爸開的是L牌休旅車,洗車很麻煩。機不機車?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534
|
引用:
訂閱先... ![]() 其實 這是整個世界的潮流吧... 這問題要認真討論起來 牽涉的層面很廣 有些時候還真不知道從那一個角度討論起... ![]() 以前的印象 以後社會就會只有兩個階層 中產階級只是過度 會消失的 有能力的種產階級時候到了會升級到上流社會 不行的就是向下囉(小弟不以下流來說...畢竟這會是大多數... ![]() 這也牽涉到經濟政策與成長的問題 以後貧富差距只會越來月大 富者恆富 貧者更貧 這樣的鴻溝只會越來越大 早期那種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靠知識經濟的力量來出 人頭的 投身到上流社會的機會也越來越小 小弟相信至少六年級的同學從小還是這樣被教養的 不過時代已經改變 未來這樣的願景已經不復存在....... 大一點說是世界的發展趨勢 國家的經濟政策也有關 但是好壞就是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吧 也許需要去考慮的 就是如何在這樣的洪流中 找出自己的一席棲身之地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中和
文章: 1,760
|
近年房價真是挺可怕的 連中和一帶都一堆破千萬的房子
台北更不用說了 前天去看大安區20坪就八百多萬 Orz... 感覺十年來不單只上漲20%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