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影片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chensonic
Regular Member
 
chensonic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喵喵的家
文章: 50
關於紀錄片的二三事

2005年有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紀錄片終於有出頭天了!法國片「企鵝寶貝」目前名列票房排行27名,比我很愛的冷硬派暴力電影「萬惡城市」還賣座。台灣拍的「無米樂」和「翻滾吧!男孩」也有不錯的成績(以國片而言)。來聊一下紀錄片。

首先是紀錄片的定義。紀錄片和一般電影最大的差別是沒有演員,只有「被訪談者」。沒有劇情,運用訪談、影片回顧、資料統計、遺跡走訪等真實的資料來呈現紀錄片導演關心的主題,可以說是個深入的新聞節目。拍攝紀錄片需要有冗長的資料蒐集,某些主題的紀錄片甚至製作時間會超過一年,普通的新聞節目不可能做到這麼精緻。

紀錄片和標榜「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片有什麼差異?差異就在「改編」兩字。紀錄片必須將主題真實呈現,所以劇情片慣用的伏筆、起承轉合和打光攝影技巧通通不需要。劇情片要的是「美」,紀錄片追求的是「真」。

某些劇情片使用紀錄片的技巧來拍攝,可以得到更真實的效果。最有名的例子是1995年四位導演簽署了一份名為DOGMA 95的宣言,拍攝出一系列的電影。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的片子都超機車)。以下是DOGMA 95宣言的內容:

*攝影必須要在外景拍攝,道具與背景除非劇情安排否則不需要入鏡。
*聲音不能與影像分離,音樂除非拍攝現場就有,否則不能特別製作。
*攝影機一定要手持,影片要在攝影機運動時開拍,即是以肩扛的方式拍攝。
*影片一定要是彩色的,特殊燈光效果絕不接受。
*不能有光學處理及濾鏡使用。
*影片內容發生一定要在現在,不能有時空上錯置。
*不能接受通俗體裁的電影。
*不能有膚淺粗俗的動作出現,像謀殺、武器等。
*電影規格一定要35釐米標準規格處理。
*導演名字絕不可出現在片頭上。

拍出來的東西的確很真實,但由攝影機肩扛拍攝的結果是畫面抖來抖去真的很不舒服。對一般吃慣大魚大肉的觀眾來說實在太清淡不容易接受。如同卸了妝再也沒有粉底掩飾�***子如果好看那真的是只有一個讚字能形容,那種撼動直擊內心的最深處。使用遵循DOGMA 95宣言,劇情片和紀錄片仍有著極大的差異:「劇情」。紀錄片是沒有劇情的。

紀錄片被要求客觀,但這近乎苛責。我一直覺得從來都沒有真相,只有立場的不同。玩電腦的人都知道唯有Administrator知道真相,其他人只知道自己權限的一小部分。我們的世界如果也有系統管理員,大概是上帝吧!每個人都有立場,有自己的價值觀,紀錄片導演也不例外。紀錄片追求的是真,卻又說真相不存在那不是很矛盾?這是每一位紀錄片導演面臨的永恆難題。常見的解決方法是將各種不同的聲音一併呈現給觀眾,由觀眾自己做決定。

然而最近紀錄片掀起一股「我就是主觀,怎麼樣!」的熱潮,導演不再面對客觀這無解的難題,有自己強烈的想法,將想法呈現出來。最有名的例子是講美國槍械問題的影片「科倫拜校園事件」以及控訴麥當勞影響健康的「麥胖報告」。這並沒有不對,只是看這類紀錄片的觀眾必須要很小心,步步為營,否則很容易會被引導到導演想引導的方向,由導演代替你思考。製作人員蒐集的資料鐵證如山,我們對紀錄片的主題瞭解遠不及影片的內容,一不小心被誤導都不自知,很恐怖!這時候影集X-files的名言trust no one是我們和紀錄片導演對抗的唯一武器。去年公共電視播出的紀錄片「老師」引起軒然大波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看的時候我只覺得怪怪的,卻又說不上來哪裡有問題。後來抗議者的留言幾乎灌爆公視網站的留言版,我才拼湊出問題在哪兒。這麼有意思的事我就不說破,有興趣的人自己找來這部片來看。

紀錄片像一個窗口,告訴我們許多這個社會被忽略的動人故事。影片對導演而言是工作結束,對觀眾來說卻是個開始。看了紀錄片後我常覺得「哦,有這回事?」往後的人生對某些主題便會有更多的關心,想得更多,不再是那麼理所當然。

看紀錄片的管道:
公共電視每週四晚上22:00-23:00常態性播出「記錄觀點」,光是教育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小主題撥出「老師」、「九命人」、「提著腦袋上學校」、「魔鏡」等影片。如果諸君像我一樣要輪班無法準時收看,公視網站可以免費收看記錄觀點,但只放一週,要把握機會。某些紀錄片可以租得到,像是訪談美國前國防部長麥納瑪拉的「戰爭迷霧」、講槍械氾濫問題的「科倫拜校園事件」、當然還有台灣的「無米樂」和「翻滾吧!男孩」,這兩部片看過的人都說讚喔!

不要再抱怨電視難看,一起來看紀錄片吧^_^Y


公視「記錄觀點」線上收看
http://www.pts.org.tw/php/vod/index...=1&SUBLEVEL=603
拉斯逢提爾和DOGMA 95宣言的介紹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rsVonTrier.html
電影「科倫拜校園事件」介紹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ng/Bowling.html
電影「翻滾吧!男孩」介紹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s/JumpBoys.html
     
      
__________________
在這個善變的程式裡
迷惑了多少的情和意
哪一個才是真正
溫柔的你
舊 2005-08-16, 05:59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hensonic離線中  
Mr. Booska
Major Member
 
Mr. Boosk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234
對於"記錄片"的看法

小弟上週末看了【無米樂】與【生命】兩部,有感而發

導演拍了"他想讓觀眾看到的畫面"
事後再剪輯成"他想讓觀眾看到的段落內容"完成一部記錄片
記錄片本身可說是導演"完全主觀"地去記錄(看)一件事情
幸而拍攝出來的事件內容還可以依照各人的觀感去做自由解讀

觀影者已經是在有限的框框內試圖去瞭解原始事件的風貌了
倘若再加入導演個人的"安排演出"(原本被拍攝事件中的人物不會做出的事情,應導演要求...)
作法恐怕有點失當,一如前面網友所提的"引導",刻意地營造情境。

如【生命】後面的幾段讀信
個人會覺得這種類戲劇型態的呈現對所謂的記錄片來說,容易產生爭議

當然,這立場這也就得看大家如何解讀何謂"記錄片"而有所不同了。


【無米樂】的導演或許比較幸運,幾位被記錄的人能夠給的比導演預期的多
造就它看起來就是比較有活力的內容,主題方面也較討喜,容易與一般大眾形成對話

【生命】中的事件及被記錄者本就處一個比較沉重的背景中
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演(原諒我用這個字)也是比較必然的,或許導演覺得太"平"了才加的料吧?
幸好裡面的流淚鏡頭不是太多,否則可能會更失望

影像工作者的辛苦自然不在話下,只是在個人主觀的看法中,免不了對於這些作品有所期待。
 
舊 2005-08-16, 10:53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r. Booska離線中  
kyo4890x11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1,390
紀錄的片的主客觀問題是紀錄片工作者永遠的課題,
真實電影或直接電影?...經過攝影或剪接是否還有所謂的客觀?
我是覺得紀錄片這玩意似乎並沒有所謂的客觀,有也是拍攝者
想要去呈現出或者刻意去保持所謂的客觀吧。
重要的還是拍攝者背後的原意和所表現出來的東西吧!

紀錄片所能影響的層面太廣,也往往被用來當作政治宣傳工具。
紀錄片的力量真的不會遜於劇情式電影。
我也推薦紀錄觀點,無米樂和翻滾吧男孩也是因為紀錄觀點的資金
而成形(雖然導演所付出的心血遠比那些補助金多),大家一起來關注
這片土地上的進行式,多看看台灣的記錄片吧!
舊 2005-08-16, 01:38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yo4890x115離線中  
vertigo
Major Member
 
vertig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悶界
文章: 172
凡是影片都有一定程度的主觀
再怎麼客觀都是主觀
還是就假裝它是一個真的東西,你就盡量讓自己陶醉其中,享受這"另一世界"的二個鐘頭.
不用擔心,影片結束,你就回到現實了...
舊 2005-08-17, 07:29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vertigo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46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