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40
|
[轉貼]請給我正港的Made in Taiwan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過去形象為價格低廉但品質堪慮的台灣製品,現卻成為品質保證。台灣製品的形象雖然仍比不上先進國家,但比起中國及東南亞等開發中國家的製品,仍具有相當的優勢,倘若以出口的單價來看,台灣大約有七∼八成出口品單價高於中國及東南亞各國。
事實上,商品價格的不同除了來自功能及差異化之外,同一款商品,在不同產地生產製造,價格也會有所差異,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日本的電子產品,同樣是Sony的品牌,日本製造與東南亞製造的,在價格上相差兩三倍是正常的。 相信常逛光華商場的朋友也會發現,台灣所製造的電腦零組件,總是優先被買走,而在二手市場裡,同一台商所生產的電腦零組件,台灣與中國產地所生產的商品價格總是不同。但可惜的是,台灣本地所製造的電腦零組件已經越來越少、越來越難找到。說來可笑,在海外全球可以買到台灣製造的精品,但在台灣本地市場,要買到台灣的製品竟是如此困難。因此,有些人甚至建議,是不是該在台灣成立一家專賣台灣製品的商場(Made in Taiwan Hall),相信可以節省許多人的搜尋及交易成本。 最近第一座自由貿易港區熱烈登場,政府還怕廠商不知如何利用自由貿易港的利基而建議,既然在Made in Taiwan的價值遠高於Made in China的情形下,我們何不利用中國製造的零件或成品進口來台灣,然後在台灣加工最後一道手續並貼上台灣製造的標籤,如此,利用相對低廉的成本,賺到了台灣製造標籤的較高價格。 但這是最不智的作法,消費者之所以願意出比較高的價格購買商品,是因為相信台灣製造的品質,而非台灣製造的標籤,倘若消費者無法明確區分真正的台灣製造或是中國製造時,將發生經濟學裡所謂的逆向選擇現象,也就是,最後的結果,沒有人願意再出高價去買所謂的台灣製品,如此,廠商也無法再使用較高的成本去生產品質較佳的產品,因而產生劣幣驅除良幣,惡性循環的現象。 如果這個方法行得通的話,那麼理論上,Sony應該把所有在東南亞生產的產品運回日本,貼上日本製,然後提高價格兩倍。但Sony並沒如此做啊,因為信譽與誠實永遠是企業最重要的策略,我們相信有長期經營打算的品牌公司,也都不敢如此做。基本上,Made in Taiwan雖然不是單一個企業的品牌或形象,但卻是一個國家或產業的整體品牌或形象,既是國家的品牌形象,各行各業所共有的形象資產,政府便有責任像保護智慧財產一樣地認真保護它。 (台經院第二、三所所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