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104
|
大家會不會覺得..週邊的東西跟不上CPU
舉個例來說..
當PIII 1G的時代來臨時,早就有跟40寫燒錄器GE4 MX440顯示卡搭配的能力.. 但是那時候是以8寫~16寫為主流..TNT2~GE2為主流來搭它 當處理器突破到P4 2.0G時 照理說燒錄機已經有搭配到52寫和ATI9800 XT的能力了。 偏偏那時候是24寫~40寫..GE2~GE3的產品.. 當處理器又突破到P4 2.4~3.2G的能力時 這時顯示卡可算是完全的跟上了(R800,GEFOECE6800) 但是DVD燒錄器還只在4X+-~8X+-RW 24~40CD-RW僅僅的能力而已 應該有搭配16+-RW 52CD-RW 52-ROM D9的能力吧! 可惜...這產品也很少見.....明明處理器可以很順利搭配的的週邊產品...怎都會出的比較晚???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彰化<===>高雄
文章: 1,020
|
.....最好是這樣...
我不覺得P4 2G可以搭R9800XT 我覺得GE2 本來就差不多=G4 MX440(有快一點啦) 另外CPU不覺得跟其他產品推出有太大關聯性 當然是有一點點啦...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貧民窟
文章: 3,934
|
錢的問題,分開賺賺的多
不管那一代的顯示卡成本都差不多的,不可能有太大的差異,以台積電代工的IC 同樣是.13製程的,高低速的代工價碼必不會差太多(如果良率100%) 但明明可以分割成好幾種產品為何不,拿P4來說, 不管那一代的P4一開始到同製程的產品的最高皆,其實生產的成本是一樣的 但只賣最高的假使全球需求量是5億棵,就只賺5億棵, 但拆開卻可以賺2倍,那為何不賺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文章: 683
|
顯示卡我就大大反對囉
現在好像是CPU永遠餵不飽新的顯示卡,因為出的實在太快了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風鈴草文具店=
文章: 3,186
|
引用:
硬碟規格已經好幾年沒什麼變化了,除了容量提昇外 這跟IC類產品演進速度本來就是不同兩種類型 實在沒為什麼比較晚出的關聯... 此文章於 2004-08-16 06:41 PM 被 mpc 編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104
|
那...燒錄器呢?
當P4 3.06G時,已經可以足足餵飽A08了吧? 但是那時候還是很慢的A05?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惡魔島島主
文章: 2,589
|
引用:
一般硬碟跟的上燒錄速度嗎? 硬碟傳輸率也要跟著提升才有用 光是CPU快是沒用的 I/O還是跟不上的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449
|
樓主的感嘆, 我能深深認同....
但我比較在意的還是網路的上傳下載頻寬, 若這也能算是週邊之一的話........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文章: 683
|
引用:
住在台灣的痛啊,大家走上街頭吧,抗議抗議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104
|
引用:
對ㄚ,當PIII 1G時搭個15M的頻寬也不是問題ㄚ,偏偏那時候是512K,64K....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