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首都
文章: 2,649
|
十年一換 AMD 7950X與MSI B650 Carbon
潛水很久,前一陣子看到Intel出Core 13代CPU,想說應該來換電腦了
遙想以前AMD或INTEL每年出CPU,我都會選其中一家來換電腦零主件 印象中買過的CPU有 Pentium3-500Mhz (單核) K7 Athlon 1700+ (單核) K7 Athlon 2500+ (單核) K8 Opteron 165 (雙核) Core 2 due E8500ES (雙核) Core 2 Quad Q6600 (四核) Core i7-860 (4核8執行緒) Core i7-2600K (4核8執行緒) Core i7-3770K (4核8執行緒) Core i7-4770K (4核8執行緒) 距離上一次買新電腦是9年前的i7-4770K 這次要更換的是老婆大人的電腦(目前是用來遠端工作及上網文書) (i7-3770K + MSI Z77 Mpower + 8G DDR3 + MX500 2TB) 當年的測試文章竟然還在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68007 因為我"想要"有32執行緒的CPU,所以有考慮13900K 但比來比去 發現AMD 7950X大降價後CP值比較高 (桃子網的折扣券1500,加上MO卡回饋5%、用了一些MO幣,大約15K多就入手了) 因為我跳過整個DDR4世代,以買新不買舊的想法,就想直上DDR5 + 7950X 確定好CPU就來找主機板 因為MSI Z77 Mpower用了10年都還好好的運作 這次也是選MSI的主機板,比較X670及B650晶片,以我的需求,沒有打算要安裝顯示卡,只要用到B650就好了 主機板選了MSI B650 Carbon wifi 對我來說的特色有: 1.供電為16+2+1 2.供電散熱有熱導管與大面積的散熱片 3.M.2可以安裝4個,且都有散熱片 4.USB 3.2 後側有7個、前側有2個 再來挑記憶體,查詢到Ryzen 7000最佳記憶體頻率是DDR5-6000 選擇記憶體的條件: 1.DDR5-6000 32G (目前DDR5 插4隻記憶體會上不了高頻率,所以要32G要一次買到位16Gx2;原本想先買個8Gx2,之後有降價再來補) 2.支援AMD EXPO記憶體技術 3.主機板有相容的記憶體 https://tw.msi.com/Motherboard/MPG-...IFI/support#mem 4.CL值能低就低 5.不需要光害RGB 最後選了金士頓 FURY DDR5-6000 16Gx2 [email protected] (KF560C36BBEK2-32) 在SSD選購條件: 1.M.2 PCIe 4.0(Gen4) 2.讀寫速度要5000MB/s以上 3.TLC顆粒 4.要有記憶體Dram 3.大廠牌(銷售量及售後服務) 原本長期都使用美光MX500 SATA SSD,這次選購SSD目標是美光P5 Plus 2TB(讀取6600、寫入5000) 但看到金士頓的KC3000 2TB (讀取7000、寫入7000),速度比較快,價格還便宜了一千多元 就選了金士頓KC3000 2TB 及 FURY Renegade 1TB 電源供應器部分 原本i7-3770K用的是林董推薦的影準S 650W,用了十年目前也還好好運作中 所以打算給MSI一個機會,另外怕哪天想不開了要買顯示卡,選了MSI MPG A850GF 80PLUS金牌 機殼部分 雖然牆角有一個沒在使用的聯力PC-A7010全鋁機殼,因為配件已經散亂到各地了,還是打算買個新機殼 機殼選擇條件 1.白色 2.前方要有四個USB插槽 主觀選了在Fractal Design 的Define compact 7 white 每個商品哪家便宜哪邊買,總共花了約22K CPU:AMD Ryzen 7950X 4.5G 16核心/32執行緒 CPU cooler:貓頭鷹 NH-D15 MB:MSI MPG B650 BARBON WIFI RAM:KINGSTON FURY DDR5-6000 36-38-38 (16Gx2) SSD1:KINGSTON KC3000 2TB (讀取7000、寫入7000) 系統碟 SSD2:KINGSTON Renegade 1TB (讀取7300、寫入6000) 資料碟 POWER:MSI MPG A850F 850W CASE:Fractal Design Define compact 7 white AMD i9-7950X外盒有點大,裡面只有一個小小的CPU,沒有附散熱器 ![]() 這款金士頓 FURY DDR5-6000有兩種型號 KF560C36BBEK2-32 (6000 CL36,同時支援INTEL XMP及AMD EXPO) KF560C40BBK2-32 (6000 CL40,只支援INTEL XMP) ![]() MSI B650 Carbon主機板外盒 ![]() 主機板拿起來有點重量,可能是中階主機板而已,沒甚麼配件 ![]() 主機板後側 有清除CMOS設定的按鈕 HDMI接頭1個 DP接頭1個 USB3.2有7個 ![]() 要裝貓頭鷹散熱器,要先把原本主機板上的塑膠支架換成貓的鐵架 ![]() 貓的說明說上寫,AM5塗散熱高只要塗中心一點 ![]() 我隨意擠了一些買CPU送的酷媽PRO V2散熱膏 ![]() 鎖上貓頭鷹的散熱本體 ![]() 後續因為某些原因,重新打開散熱器,看到散熱膏擠壓後塗得還蠻平均的 ![]() ![]() B650 Carbon的第一個M.2有免螺絲快拆設計 (EZ M.2) 我第一次安裝,花了點時間去找手冊及影片教學來看,才拆起來 先押左側銀色鐵片 將散熱片往上抬之後往左斜上方推,斜推時會稍微卡一下左側的散熱片 多練幾次熟悉後,拆裝就很快 ![]() 試插M.2 SSD時先用了1TB的,後來是放入2TB的 ![]() 第2個與第3個M.2安裝位置,需要先卸下4個螺絲,把散熱片拿起來才看的到 ![]() 主機板很重,貓頭鷹D15也很重,兩個組一起,拿起來很有份量 ![]() 記憶體要先插A2及B2,我一開始沒注意到,後來拔起來重插 ![]() 將14公分貓扇裝在記憶體上方,搭配機殼的空間很免強剛好 ![]() ![]() 白色機殼配黑色主機板,看起來還不錯 ![]() 試著把FC Define 7 Compact white跟FOCAL Super Bird 2.1音響放一起來蠻搭的 ![]() 原本想說冬天先裝一個貓頭鷹14公分風扇就好,後來想說以後懶得再裝,就一次裝好兩顆貓扇 ![]() 第一次開機,記憶體只抓到DDR5-3600,後來只能手動調到DDR5-4800,要調到DDR5-6000就無法開機 後來更新BIOS到12月的,就能正常使用DDR5-6000 ![]() ![]() 更新BIOS的方法:先到MSI網站下載新的BIOS,解壓縮放在USB隨身碟 開機進到BIOS,到M-Flash或按CTRL+F5,選隨身碟的BIOS更新檔案,升級後自動重開機就完成 ![]() 當初要幫老婆大人換電腦,她的第一個條件是不要重裝windows,原本的程式都要在 她最早以前的電腦被我換上i7-3770K + SSD隨身碟,也沒有重灌windows7 (沒想到這套windows也活了10幾年了,之後也會繼續使用下去) 我的計畫是先用True Image備份windows7(避免升級win10失敗後還可以還原交待) 在i7-3770K主機上升級到win10 再把系統裝到7950X新電腦上 這個計畫花了我很多時間 因為原本Win7系統C槽因為容量一直漲大,到去年換到MX500 2TB SSD 要備份一點多TB的C槽要花很多時間 後來查看原來是歷年來的iPhone備份占了三四百GB的容量 最後清理及移出一些照片檔案之類的,只剩下500G 把win7系統備份好後,想說先拿另一個MX500 1TB SSD還原,來升級到win10 原本的2TB SSD先放旁邊,1TB升級失敗,就直接繼續用2TB的 下載了WINDOWS10 ISO檔,做成USB安裝碟 在1TB的win7底下直接按USB裡面的setup.exe,選擇保留原本系統 經過10幾分鐘,升級後重開進到windows10,系統自動把硬體driver都安裝好了 這時候就很順利在i7-3770K底下繼續使用原本的windows系統 接著把1TB SSD的win10安裝到7950X新電腦上,開機卻會出現藍色錯誤訊息,無法進入windows10 想想是舊系統不支援UEFI開機,於是到BIOS找開機模式想要調整到LEAGCY+UEFI 結果需要先開啟CSM Mode才能使用LEAGCY+UEFI 試了幾次改CSM Mode重開機都不能,後來才發現旁邊有寫要安裝顯示卡才能開啟CSM Mode ![]() 翻箱倒櫃找到一片NVIDIA GT710,終於可以改成CSM mode及LEAGCY+UEFI ![]() 這時就能開機進入WINDOWS10了 進到WIN10系統也是自動安裝好7950X新電腦的所有driver 測試都沒問題,把新的win10系統再用TRUE IMAGE備份到金士頓Renegade 1TB 從金士頓Renegade 1TB 的備份檔 還原到KC3000 2TB系統 500G的備份檔,竟然不到5分鐘就還原好了,M.2 PCIe 4.0速度真的很有感的快 這時又遇到問題了,從1TB還原到2TB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等比放大磁碟空間 變成2TB裡面只有1TB是C槽,後面接了910M的空間,然後是900G沒有使用的空間 後來使用WIN PE,使用MiTool Partition免費版,將910M空間MOVE到磁碟後方 再回到windows的磁碟管理工具,把C槽擴展到1.9TB MiTool Partition設定畫面、示意圖,當下的畫面沒拍下 ![]() CPU-Z的CPU資訊,看到Cores=16,Threads=32,就很開心了 ![]() CPU-Z的主機板資訊,BIOS已經更新到2022 /12/15 ![]() CPU-Z的記憶體資訊,DDR5-6000 36-38-38-80 16Gx2 ![]() CPU-Z的記憶體資訊,有支援INTEL的XMP-6000 36-38-38-80 ![]() CPU-Z的測試比較,7950X比5950X,單核快18%,多核快13% ![]() CPU-Z的測試比較,7950X比12900K,單核慢7%,多核卻快38%? ![]() 整台電腦的耗電量測試 待機:85-89W之間跳 CPU燒機:294W-300W之間跳 ![]() 室溫22度 使用AIDA64燒機CPU,CPU溫度直接瞬間飆到93度 ![]() 燒機時 記憶體37-38度 KC3000 2TB溫度30度 Renegade 1TB溫度20度 CPU風扇1500轉 ![]() ![]() AS SSD Benchmark測試 KC3000 2TB 讀取6168MB/s、寫入5934MB ![]() AS SSD Benchmark測試 Renegade 1TB 讀取6244MB/s、寫入5863MB ![]() CrystalDiskMark測試 KC3000 2TB 讀取7388MB/s、寫入6917MB ![]() CrystalDiskMark測試 Renegade 1TB 讀取7390MB/s、寫入6090MB ![]() AIDA64記憶體測試 讀取67274 MB/s、寫入76584 MB/s、Copy69017 MB/s、延遲72.3 ns ![]() 現在已經不會那麼在意測試數據了,電腦只要用的順順的就好 之前覺得使用MX500 SSD已經很快了,再快也是數據上的提升而已 沒想到用了M.2 PCIe 4.0(Gen4) SSD,電腦操作變得更順暢 值得推薦能換上Gen4 SSD就換上 這台電腦零件從去年12月中就買了,花了三個多禮拜組好及寫測試心得 希望這台新電腦可以再戰十年 寫這篇心得好像是寫回憶錄XD 科技再進步 以前要超頻,要找體質好的CPU或RAM,散熱器、風扇、組水冷 現在CPU或RAM出廠都已經接近極限在賣,散熱裝置也都能買到整組的 以前要電腦靜音,要找厚實的機殼、自己貼隔音棉、找風扇控速器來調低風扇轉速 現在廠商都直接做好做滿,選擇還很多 以前要買液晶螢幕選擇不多,當初還寫了篇 液晶螢幕小常識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p=1079843970 現在有很多廠商在賣好的的螢幕 最後心得:再找機會換掉i7-4770K 應該會是i7-13900K或i7-13900配B760吧 或是7950X3D再來搭B650
__________________
No.1 文書機 AMD Ryzen9 7950X3D(16核32執行緒)+貓頭鷹D15散熱器 / MSI X670E Tomahawk WIFI / Kingstron DDR5-6000 CL30 32G*2 MSI RTX4080 VENTUS 3X / Kingston Renegade G5 2TB Gen5 SSD系統碟 / Lexar NM790 4TB儲存碟+HR10 2280 PRO散熱器 MSI MPG A850GF PCIE5金牌 / MSI 321URX OLED 32吋4K+Ergotron LX螢幕架/ MSI 321UR QLED 32吋4K +Ergotron LX螢幕架 FD define 7 compact機殼 / 羅技G903無線滑鼠 + Powerplay無線充電鼠墊 / 羅技G913紅軸無線鍵盤 B&O Beolit 20喇叭 + Fiio K9 AKM DAC + Isoacoustics L8R130喇叭架 / Teachnics AZ100無線藍芽耳機 + Fiio BT11藍芽接收器 No.2 下載機 AMD Ryzen9-9950X (16核32執行緒)+貓頭鷹D15散熱器 / MSI X870E Carbon / Micron Crucial Pro DDR5-5600 192G(48G*4) EVGA RTX 3060Ti FTW3 / Kingston Renegade G5 1TB系統碟 +SEAGATE 16TB / 海盜船HX750 80Plus白金牌 / DELL P2421 24吋 No.3 影音機 AMD Ryzen9 7950X (16核32執行緒)+貓頭鷹D15散熱器 / MSI B650 Carbon wifi / Kingston Fury DDR5-6000 CL36 16G*2 MSI RTX3080 suprim刺客版/ Kingston 反叛者 2TB +MX500 2TB / Panasonic 65Z95A 65吋MLA OLED / MSI A850GF 80Plus金牌 CHERRY MX10.1 矮紅軸 無線競電機械鍵盤+羅技AnyWhere3滑鼠 / Focal Super Bird2.1喇叭 / Acer FA1000 2TB / XPG SX8200 2TB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5 您的住址: 下港人
文章: 160
|
很讚的文章~感謝分享~
我也是主力機目前用13900K+Z790 二號機用13600K中~不過在等7950X3D出 可能換換病發作就會換掉2號機改投AMD陣營^^
__________________
主力機電腦 CPU: Intel Core Ultra 7 265K 主機板: 技嘉Z890 AORUS MASTER 記憶體:G.SKILL幻鋒戟32G D5-7200 RGB桌上型記憶體 SSD:美光 Crucial T700 2TB PCIe Gen5 NVMe M.2 SSD 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VANGUARD SOC LAUNCH EDITION POWER:ASUS ROG THORII 1200W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首都
文章: 2,649
|
原本這台7950X打算不安裝顯示卡,不過竟然因為要安裝顯示卡才能開啟CSM Mode,裝了一片GT710
NV預計在今年2月推出新功能,RTX Video super resolution 可以把網頁的影像升級到4K,但需要RTX 30或40的顯卡,所以打算先買30或40 如果RTX Video super resolution有效果,會再換掉 接電視PC的顯卡 在觀望4070ti (沒想拿來打電動,所以在考慮)及 等待4070或4060ti時 看到一片2022年5月出廠的二手 3080 SUPRIM X 刺客教條特仕版,品項與價格還不錯(不到18K),就入手了 (希望可以撐個4年半不要壞) 還好當初先 電源供應器先買了850W來放,可以不用換power 裝上3080超龍,顯卡上的龍騰與B650主機板的龍騰相互輝映 ![]() 貓頭鷹D15散熱器與顯示卡只有一點點縫隙 ![]() 裝了顯卡,就稍微來跑一下測試 ![]() 才發現GPU常常比CPU的使用率高 ![]() 有了好的顯示卡,就想換4K螢幕 原本是32吋2K螢幕 + 24吋1080p螢幕,桌面免強只能32吋+32吋 爬文,目前32吋,除了LG那台破5萬的以外 現在這個時間點,規格比較頂、評價好 的選擇是MSI MPG321UR-QD 1.32吋4K IPS面板 2.量子點薄膜,顏色比較鮮豔 3.支援NV G-SYNC 4.144Hz 5.內建KVM功能 6.OSD與控制軟體做的很便利 以上這組文書電腦更新已經飛了100K NTD (好像只有鍵盤滑鼠、喇叭、螢幕燈、喇叭 沒換 XD) 之後只剩下買螢幕支架來裝而已,等著Ergotron LX螢幕支架 有了好一點的顯示卡及4K螢幕,才想到 去年有買了 258元的世紀帝國4 遙想之前玩的AOC 世紀帝國2 資料片 征服者入侵,已經過了23年了 現在世紀帝國4畫面精細很多,不過應該也玩不了幾次吧 (玩個世紀帝國4,顯卡記憶體就花了5G) ![]() 老婆的文書機,默默的被我競電化 CPU:AMD Ryzen 7950X 4.5G 16核心/32執行緒 CPU散熱器:貓頭鷹 NH-D15雙貓扇 MB:MSI MPG B650 BARBON WIFI RAM:KINGSTON FURY DDR5-6000 36-38-38 (16Gx2) VGA:3080 SUPRIM X 10G 刺客教條特仕版 SSD1:KINGSTON KC3000 2TB (讀取7000、寫入7000) 系統碟 SSD2:KINGSTON Renegade 1TB (讀取7300、寫入6000) 資料碟 POWER:MSI MPG A850F 850W CASE:Fractal Design Define Compact 7 White LCD:MSI MPG321UR-QD 32吋4K 144Hz + ASUS 32吋2K 螢幕掛燈:BENQ Screenbar Halo Mouse:Logitech G903 + Powerplay無線充電鼠墊 keyboard: Logitech G913 小喇叭:Fender Newport
__________________
No.1 文書機 AMD Ryzen9 7950X3D(16核32執行緒)+貓頭鷹D15散熱器 / MSI X670E Tomahawk WIFI / Kingstron DDR5-6000 CL30 32G*2 MSI RTX4080 VENTUS 3X / Kingston Renegade G5 2TB Gen5 SSD系統碟 / Lexar NM790 4TB儲存碟+HR10 2280 PRO散熱器 MSI MPG A850GF PCIE5金牌 / MSI 321URX OLED 32吋4K+Ergotron LX螢幕架/ MSI 321UR QLED 32吋4K +Ergotron LX螢幕架 FD define 7 compact機殼 / 羅技G903無線滑鼠 + Powerplay無線充電鼠墊 / 羅技G913紅軸無線鍵盤 B&O Beolit 20喇叭 + Fiio K9 AKM DAC + Isoacoustics L8R130喇叭架 / Teachnics AZ100無線藍芽耳機 + Fiio BT11藍芽接收器 No.2 下載機 AMD Ryzen9-9950X (16核32執行緒)+貓頭鷹D15散熱器 / MSI X870E Carbon / Micron Crucial Pro DDR5-5600 192G(48G*4) EVGA RTX 3060Ti FTW3 / Kingston Renegade G5 1TB系統碟 +SEAGATE 16TB / 海盜船HX750 80Plus白金牌 / DELL P2421 24吋 No.3 影音機 AMD Ryzen9 7950X (16核32執行緒)+貓頭鷹D15散熱器 / MSI B650 Carbon wifi / Kingston Fury DDR5-6000 CL36 16G*2 MSI RTX3080 suprim刺客版/ Kingston 反叛者 2TB +MX500 2TB / Panasonic 65Z95A 65吋MLA OLED / MSI A850GF 80Plus金牌 CHERRY MX10.1 矮紅軸 無線競電機械鍵盤+羅技AnyWhere3滑鼠 / Focal Super Bird2.1喇叭 / Acer FA1000 2TB / XPG SX8200 2TB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396
|
感謝大大的分享,老婆應該不知道文書機變如此強悍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95
|
借版請教[照度]的問題
![]() ![]() ![]() 座位前桌面量測的流明為: 主螢幕:310左右,副螢幕:210 左右 環境流明為: 地面上來90cm : 不到10 以護眼來討論的話,各位大大會建議座位前的流明要多少呢?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21
文章: 385
|
感謝大大分享。
引用:
你可以參考BENQ那個螢幕燈,它是補到500lux......
__________________
工具只是減少人的工作,或提昇工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你對要做的事情到底有多深的了解 沒有足夠了解自己的問題只想站在巨人肩膀上 巨人依然是巨人 山頭往往不是目的地 你不僅上山白費功夫下山還要重新迷路一次 ![]() ![]() ![]()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95
|
引用:
我的副螢幕也有一隻小米的螢幕燈,測量離[桌面]的流明就只剩200lux上下,才想看看大家[桌面]的流明建議值是多少。 PS. 副螢幕小米燈的流明可以開到300lux上下
__________________
![]() ![]() 此文章於 2023-02-14 10:06 AM 被 polor 編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首都
文章: 2,649
|
引用:
我的房間有裝五顆philips 14W 6500K LED燈泡,已經算很亮了 加上BENQ的螢幕燈增加的亮度沒有差太多 會買它是因為 螢幕後方也會打燈 可以增加眼睛接收的光,避免因為環境光不足,螢幕太亮造成眼睛的傷害 ![]() 主要你使用時 眼睛容易疲勞就要改善亮度,或是眼睛該休息了~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95
|
引用:
我的光源為 主螢幕(長臂燈)10W+副螢幕(小米燈)10W=20W,長時間用是沒感覺到過度疲勞感; R大的光源 14W*5=70W+BENQ(我估10W) =80W ,看R大照片的感覺是很亮(白); 才在想桌前照度跟環境照度(地面上來90cm),各要多少流明比較保眼,也為了照度跟用電量取捨做平衡。 PS. 色溫是傾向4000K會比較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
![]() ![]() 此文章於 2023-02-15 11:27 AM 被 polor 編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2,549
|
要護眼減少疲勞換EIZO準沒錯,這20年來買好幾台了完全不會疲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