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25
|
【開箱簡測】WD Gold金標系列 WD161KRYZ 16TB 7200轉 SATA 6Gb/s 氦氣封裝硬碟效能簡測 (圖多)
由於目前正在抓系列大容量硬碟評測的相關數據,看了各廠牌中的16TB容量
中,只剩下WD沒有試到。本來是還在猶豫是要選WD GOLD或是Ultrastar系列 來試,不過HC550 18TB已試過,那就買顆GOLD來試,算是在WD2001FAEX之後 再度使用WD的企業碟。基於保固的需求,還是買了顆代理商版比較實際點。 根據官方的文件,GOLD系列目前的最大容量為20TB,12TB容量以上採取氦氣 封裝以便於降低功耗。與Toshiba MG08/09系列一樣,強調專為企業儲存及 資料中心所打造,運用增強的防震技術,採用EAMR及TSA。整個看起來跟HGST 的Ultrastar的特色幾乎一樣。 ![]() 英文版的規格表已列示到20TB,由於抓的是中文版規格資料,只列出到18TB 而已,16TB板的最大傳輸率為262MB/s,採用512e格式,主軸速度為7200轉及 512MB快取記憶體。與Toshiba一樣的問題,相關技術文件包括總共配備幾個 磁頭(讀寫臂)、單碟容量為何、及配置了幾個碟片等資訊都不願意公開。 ![]()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彩盒外包裝採用金/白色系,以凸顯下方WD Gold風格,左下方標示五年保固, 建議最好購買時有發票為證才享有完整五年保固,不然有時原廠的出廠日與 實際入手日經常都有一段落差日子。 ![]() 彩盒側標兩側印上代理商保固條款注意須知及維修點的資訊,買的是聯強保。 ![]() ![]() 彩盒背面鏤空視窗顯然是呼應GOLD菱形風,顯示購買硬碟的基本資訊,以避免 選購時買錯,這部分在企業碟相關產品似乎已成慣例。 ![]() 內包裝一樣採印用聯強國際字樣的透明膠盒作基本保護。 ![]() 硬碟上方俯視圖,整個外觀幾乎跟Ultrastar一模一樣,標籤上的Power by Ultrastar及HelioSeal字樣,幾乎可以說明它與Ultrastar HC550系出同 門,差別只在於韌體及保固條款。泰國廠製造,出廠日期為2021年9月,距今 已約半年,幸好是有發票可以延長至購買日起算完整五年,若是當初沒有要 發票就莫名其妙少了半年保固期。 ![]() 底部電路板及外觀設計與HC550還是有差異,電路板的大小及位置與HC550 差不多大,其餘外殼設計不像HC550偏圓弧收邊(TOSHIBA MG系列同採用) 風,反而較偏像於傳統非氦氣碟封裝的硬碟底部設計。 ![]() 硬碟側邊與HC550一樣同樣是兩孔固定,需留意機殼或抽取盒是否支援。 ![]() 接頭處就是標準的SATA電源及資料接頭,旁邊應該是工程用PIN腳,它的接頭 處相關設計又回到HC550的風格。 ![]()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MAXIMUS XIII Hero BIOS 1202 CPU: i7-11700K oc 5.0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80 PRO 2TB 測試碟: WD Gold WD161KRYZ 16TB 7200轉 SATA 6Gb/s Case: Corsair 7000D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21H2 64-bit Driver: Intel Optane Memory v18.31.5.1038 Intel Optane Memory & Soreage Manager主畫面顯示格式化後可用實際 容量為14902GB,傳輸速率為SATA 6Gb/s。 ![]() CrystalDiskinfo可看到HDD的型號,規格支援NCQ及APM;一般室溫無直接散 熱的密閉機殼中,連續高度負載測試的最高溫度攝氏38度。 ![]() AIDA64的裝置管理員還是顯示它是16磁頭,其它相關資訊請自閱。 ![]() ![]() ![]()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隨機讀取速率約143~175MB/s,循序讀取讀最外圈速率為246MB/s。 ![]()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 從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讀取速率約244~260MB/s、寫 入速率250~259MB/s。 ![]() ![]()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為Compress 100%(Incompressible模式), 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循序及128K讀寫速率都算穩定,4K相關讀寫速率比MG09 16TB好一點。 ![]() ![]() ![]() AS SSD設定檔案大小為1GB,並測試Copy Benchmark。 循序讀寫速率約246/247 MB/s,4K QD1讀取206 iops,4K QD1寫入1426iops。 ![]() ![]() Copy Benchmark 測試:ISO讀取速率709MB/s、程式載入速率約421MB/s。 ![]()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2GB、 4GB及32GB,設為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測試。 循序讀取速率最快約262MB/s、循序寫入速率最快263MB/s。 ![]() CrystalDisk v8.0.4採Default,測試64MiB、512MiB、1GiB、2GiB、4Gib、 8GiB、16GiB及64GiB。 Seq Q1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249~277MB/s、寫入速率202~268MB/s。 4K Q1T1讀取速率0.69~3.43MB/s、寫入速率2.13~9.9MB/s。 ![]() 真實世界環境的混合讀寫測試結果。 ![]()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 讀取曲線由外圈268MB/s一路降到內圈的118MB/s,平均讀取速率209MB/s; 寫入曲線由外圈272MB/s一路降到內圈的118MB/s,平均寫入速率207MB/s。 ![]() ![]()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 ![]()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 ![]()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測試資料型態為Mixed。 ![]()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271MB/s、平均寫入速率101MB/s。 ![]()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269MB/s、平均寫入速率182MB/s。 ![]()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速率271MB/s、循序寫入271MB/s。 ![]() PCMark 8測試:分數2990,頻寬為14.75MB/s。 ![]() PCMark 10測試,設為資料碟模式進行測試。得分數為392,頻寬為67MB/s。 ![]() TxBench設為Random模式,分別測試64MB、512MB、4GB及32GB。 ![]() ![]() ![]() ![]()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循序讀取或寫入速率在部分短程軟體測試的結果部分超過或逼近官方標示值。 2. 無直接散熱環境的連續高負載的讀寫溫度壓制作的還不差。 3. 循序讀寫的讀寫臂啟動馬達聲及運轉噪音還算可以接受,不致於太吵。 4. 原廠的防震技術,相較於同採HGST技術的它牌,似乎有改善。 5. 原廠提供五年保固。 缺點 1. 密集的4K讀寫時還可以聽到略大聲的讀寫臂運作聲音,音量感受因人而異。 2. 使用手冊或規格表的提供內容明顯退步,不像以前願意提供完整的技術資訊。 3. 雖然官方強調氦氣封裝可以降低功耗,實際提供的數據與它廠相比略偏高。 4. 目前或許可以當作是HC550的貼牌品,期待融合了HGST技術後推出新的GOLD產品。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