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7
文章: 0
|
日本《産經新聞》:以色列“靠近”中國 美國焦躁不安
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盟國以色列正強化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這讓拜登政府感到焦躁不安。美國不僅擔心中國對以色列重要基礎設施的投資增加,而且尤其擔心可用于軍事的高科技技術被轉讓給中國,進而幫助其加強軍事力量。
位于以色列北部地中海沿岸的該國最大國際港口海法港于今年9月建成了全長約1.5公里的新集裝箱碼頭,並于11月開始正式運營。中國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上港集團)出資17億美元參與了港口擴建工程,據悉今後還將投入3億美元擴充遠程操作系統等,推進港口的自動化。 令美國政府更加擔憂的是,上港集團還與以色列政府簽訂了今後25年負責碼頭管理運營的合同。美國海軍第六艦隊管轄著地中海和大西洋東半部地區,其艦艇爲進行補給會定期停靠海法港,因此美國政府對中國以該港爲據點“感到害怕”。 美國從特朗普政府時期開始,就要求以色列謹慎對待讓中國參與海法港擴建工程一事,但以色列交通部長梅拉夫·米夏埃利對當地媒體解釋說:“港口已變得狹窄,集裝箱船因無法靠岸而不得不在海上停留好幾天,這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擴建港口是當務之急,需要中國的資金。”她還表示,“工程由以色列企業負責施工,也照顧到了美國”。 正在特拉維夫進行的輕軌(有軌電車)網建設項目,施工則由中國企業承擔。中國也投入了大量工人,但以色列嚴格的勞動法不覆蓋外國企業的外國工人,因此對訂貨一方來說,這樣的方式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 在高科技領域,中國也注意到了以色列。由于歐美對中國的戒備增強,從歐美引進技術已變得困難。中國希望在高科技領域從具有甚至超過歐美水平的以色列引進技術和産品。不過,涉及的幾乎都是軍民兩用技術。 最近,美國和以色列高科技企業的關係也在惡化。 去年初,以色列在內塔尼亞胡政府時期,接受當時美國特朗普政府的要求,針對中國設立了一個咨詢委員會,審查外國企業是否可以投資高科技等領域。但隨著今年6月政府換屆,這個咨詢委員會一直處于停業狀態。 對以色列來說,與美國的貿易近年在減少,而中國已經是以色列最大的進口對象國,從2016年開始持續的以中兩國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已接近尾聲。中國在出口上也成爲以色列最大夥伴國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8
文章: 50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