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7
文章: 0
|
“我的國”有不“厲害”的地方,中國科技界的反醒文章
劉亞東:除了那些核心技術,我們還缺什麼?
2018-06-22 10:05:43 來源: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作者: 劉亞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KaDmMsB6k 6月21日下午, “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 •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科學傳播沙龍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做了主題演講,在詳細介紹《科技日報》“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系列報導的出臺背景和意義之外,還詳細說明瞭在那些核心技術之外,我們還缺的到底是什麼?全文如下。 2018年4月16日,中興事件的新聞在網上爆棚。三天以後,4月19日,《科技日報》一版頭條強勢推出新專欄“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開篇以“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為引題,報導了中國在高端晶片製造所需要的頂級光刻機方面的落後狀況。 我在新媒體上推介了這個欄目和這篇報導,很多朋友和新聞同行都評論說,《科技日報》這組報導策劃得很及時。我很“謙虛”地回復人家:不是很及時,是很超前! 事實上,今年三月“兩會”一過,《科技日報》就開始策劃和組織這組報導,當時的輿論氛圍還是“厲害了我的國”。《科技日報》認為,公眾有必要瞭解更多的東西,尤其應該知道,“我的國”也有不“厲害”的地方,甚至還受制於人! 由於想把開欄篇打造成“樣板間”,我們斃了好幾篇稿子,有些稿子還在反復修改和打磨,以至於這個欄目遲遲沒有推出,直到中興事件爆發。到今天為止,這個欄目已經推出29期。換句話說,我們已經對各個行業的29項卡脖子技術做了報導。社會反響之強烈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作為《科技日報》總編輯,我感到很自豪。因為《科技日報》沒有人云亦云,而是以個性化聲音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確引導了社會輿論,體現了《科技日報》的使命和擔當。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些舉世矚目的成績當然值得肯定,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差距和不足。我們今天一些喜大普奔的科技成就,比如大飛機,人家半個多世紀前就有了。我們今天一些正在苦苦攻關的重大項目,比如載人登月,美國1969年就已大功告成,明年整整50年。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差距。 中國的科學技術與美國及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這本來是常識,不是問題。可是,國內偏偏有一些人,一會兒說“新四大發明”,一會兒說“全面趕超”、“主體超越”,“中國現在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都分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還算得有整有零,說得有鼻子有眼兒。明明是在別人的地基上蓋了房子,非說自己有完全、永久產權。如果只是鼓舞士氣也就罷了,可麻煩的是,發出這些論調的人忽悠了領導,忽悠了公眾,甚至忽悠了自己,這就成了問題。 上周我訪問日本,和日本科技振興機構(JST)簽了一個合作協定。我在JST見到了一個人,叫沖村憲樹,他是前文部省次官,現任JST首席研究員。沖村對中國非常友好。他說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很快就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國,所以日本應該和中國搞好關係。我說,你的結論正確,但前面說得不符合實際。我告訴他,中國要建成現代化強國,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沖村不同意我這個說法。由於他不會說英語,我們的交流是通過日語翻譯,效率比較低,所以到最後我也沒能說服他。 沖村的觀點在日本很有代表性。無論左翼還是右翼,他們都是這樣看待中國的。我們的輿論無疑對此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可否認,這些為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提供了口實。那些把中國建設成就誇大其詞的與論,無論出於什麼動機,都有百害而無一利,其結果是誤國害民。 只有認識到差距,才有可能彌補差距,否則我們的中國夢將永遠是中國夢。就像《禮記•中庸》所說,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後勇。從這個意義上講,中興事件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是一件大好事,好就好在它讓更多的國人正視了中美科技實力的巨大差距,驚醒夢中人!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7
文章: 0
|
現在不敢再提“厲害了我的國”。
忽悠了領導,忽悠了公眾,甚至忽悠了自己,這就成了問題。 敲鑼打鼓的呼叫美國來修理中國,愚蠢之至。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7
文章: 0
|
專家警告 中國半導體須遠離「嚇尿體」
【蘋果日報財經中心╱台北報導】中國近年來瘋狂投資半導體產業,包括中央及地方、企業砸錢程度幾乎是舉國動員,自吹自擂的膨風程度也達到最高點,中國產業界人士已開始反思,繼華為總裁任正非之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也直言,中國IC產業發展要遠離「嚇尿體」,媒體及產業內這種浮誇之風非常可怕,這對產業百害而無利,「我們需要認清現狀,踏實地把事情做好」。 魏少軍上周在「2018 中國(深圳)集成電路創新應用高峰論壇」上直言,要理性看待中國IC產業發展,遠離「嚇尿體」,如:「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歐洲後悔了」之類,這種標題誇張、文風浮誇的文章,更容易在科技產業****現,並舉例指出曾看到「今天某某霸占頭條,蘋果哭了」,「某某院謀進全球前三,美國人要慌」,「中國量子雷達橫空出世,美國人要嚇尿」,「某某半導體已經站到世界之巔」,「這位帶著祕密武器的老人回國,美國人慌了」等 此類嚇尿體文章充斥媒體,讓不少半導體行業外人士信以為真,也讓外國人感到害怕。 誇大不實讓人害怕 他還指出,除了嚇尿體文章,產業內一些做法也造成外國人的恐慌,如「大基金」及地方基金等投資,這些基金的數目看起來很恐怖,外國人會想這麼多錢投進集成電路產業裡,中國到底想幹什麼。魏少軍說,據了解,中國確實在集成電路上加大了投入,但部分地方政府誇大了投資數額,有些地方大概就只落實了20%,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根本沒有準備好資金就直接上馬。不約而同的,任正非也在華為Fellow及部分歐研所座談上提到,「晶片急是急不來的,不光是製程、裝備、耗材問題,股市為了圈錢,誇大太多了。」但是,中國對於半導體產業的瘋狂投資未見停歇,根據「深科技」報導,中國國家大基金仍在積極評估投資2大DRAM廠各60億元人民幣,包括福建晉華、合肥長鑫,總金額達到120億人民幣(約551億元台幣)。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7
文章: 0
|
别人一断货就休克了,好意思说基本实现工业化了吗
2018-07-11 18:58 ◎来源 |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杨伟民作为中财办主任,负责起草重要决策文件,他这篇演讲中透露了写作思路,同时也披露了很多重要节点的决策过程,非常难得,是大家研判政策参考的不可多得的材料。也感谢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将此文发出来和大家共享。本文为2018年7月7日杨伟民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夏季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杨伟民个人简介: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演讲正文: 非常荣幸参加这个盛典。对本届毕业生们圆满完成学业、对老师们又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表示衷心祝贺。 我过去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大半生干的就一件事,码字。成千上万的汉字,如何组合、如何配置才能有用,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呢?我把自己30多年组合文字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也许对大家今后会有点用。 第一,要研究,不要写文章。 好的文稿是研究出来的,不是做文章做出来的。写不出来、写不好的,肯定是因为没有想法,没有想法肯定是研究不够。我们的研究,不同于研究机构的研究,属于问题导向型、对策建议型、方案比选型研究。研究方式也不是事先列个课题,拉开架势写,很多情况下,研究是贯穿到一篇文稿从拉提纲到成稿的几十遍的反反复复的修改中的。 要研究,是因为责任重大。我们的研究成果直接体现为领导人的讲话、党中央的文件、全国人大批准的规划,成为党中央决策、国家意志、政府工作重点。如果新词很多,口号很响,空话套话满满,但看了以后,不知道怎么干,这样的文稿,就不是好文稿。领导人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反复研究的结果,不是为了写文章写出来的。 2012年第4季度到2015年,经济运行面临“四降一升”,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金融风险上升。“四降一升”,关键点在哪里?反复研究讨论,大家最后认为是价格,是工业品价格连续50多个月的下跌,带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价格为什么跌,是需求不足,还是产能过剩?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是需求侧问题,还是供给侧问题。当时,钢铁、煤炭价格连续两年下降,但全社会表观消费量却在减少,供求规律为什么失效了?原因不是基建投资规模小、增长速度慢等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是钢铁、煤炭的产能产量达到了物理性峰值。 所以,“四降一升”是现象,主要矛盾是结构性失衡、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深刻根源是僵尸企业不能及时出清这类要素配置的扭曲。这种情况下,刺激需求,增发货币,加大投资,不仅边际效益递减,而且会加剧产能过剩和金融风险。领导人及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告诉大家要干正确的事,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16年10月价格稳住了,第4季度增长也稳住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1998年以来一直奉行的扩大需求政策的颠覆性变革,是宏观调控的方向性改变。治大国如烹小鲜。没有深入的研究思考和比选,是不敢提出这种颠覆性思路的。 第二,要思考,不要浅尝辄止。 对任何问题,都要深入思考,刨根问底,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像剥洋葱一样,由表及里,一层层剥,找出最终的病根。这样形成的看法,肯定是独特的。 大家都知道北京患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交通拥堵、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房价过高。有的认为是外地人来的太多,千方百计控制人口,但为什么越控制人越多呢?人是跟着就业岗位走的,农业社会人跟着耕地走,工业社会人跟着功能走,功能来了,就业岗位来了,人就来了。既要建设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总部基地、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交通枢纽、航运中心,又要成为文化体育中心、教育医疗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所有功能集于一城,就堵不住人口的蜂拥而入、房价的蒸蒸日上,也难免拥挤不堪的交通、频频光临的雾霾。北京的城市病,病根是功能太多,功能走了,人才能走。治疗城市病,必须动外科手术,疏解北京功能。疏解到哪里去呢?重点是天津、河北,这就有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才有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 第三,要创新,不要人云亦云。创新是起草文稿的灵魂。 解决中国特有的发展难题,既不能全盘照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也不能完全套用西方经济学,必须敢想,敢于突破理论的、体制的条条框框,有创新性思维,超前性意识。 起草十八届三中全会时,起草组工作班子的领导就要求大家创新,在哪些方面创新呢?作为改革文件,必须在基础性制度上创新。中国40年的改革,一直是围绕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产权制度或所有制改革,二是市场化改革。最后,反复研究讨论,把过去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这种创新,其意义不亚于当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年虽然提出了这一改革方向,但没有定义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基本点上留下了尾巴。改为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告诉全党全社会,虽然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共同规律我们必须遵守。 再如,套用西方的基尼系数来衡量我国的区域差距就是正确的吗?这能成为政策方向吗?经济理论需要抽象,可以抽象掉东部地区和青藏高原的海拔,但制定经济政策如果也抽象掉这种海拔,就会犯历史性错误。区域协调发展,绝不是要缩小青藏高原的GDP差距。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级,生态极其重要,若为了缩小差距、增加GDP而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对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将是釜底抽薪式的毁灭性破坏。基于这样的创新性、超前性思维,我们在2003年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各地区应该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发展。随后,又提出了空间均衡、空间发展、空间结构、空间规划、空间治理、生态产品、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一系列概念,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要坚持,不要轻言妥协。 真理是坚持下来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应该是文稿起草者的职业准则。对各方面意见,有些不得不妥协;有些能坚持就坚持,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坚持下来的内容,往往最亮眼的、最有用的。 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我们提出主要污染物减排10%的约束性指标,尽管有关方面一直不同意,但我们一直坚持,并请当时的国家发改委主要领导事先向国务院领导小范围汇报一次,这样国务院领导事先有了思想准备。第二天国务院全体会讨论时,有关方面刚要提出不同意见,就被国务院领导挡回去了。事后看,二氧化硫和COD减排10%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就看你是不是真干。十八大报告对生态环境形势的判断说得很重的,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当时有的领导认为说过了,但我们坚持不改。十八大一结束,北京就遭遇了严重雾霾,后来大家说,幸亏没有改。 当年提出主体功能区时,国家发改委内部就有不同意见,我们坚持下来了。在中央研究“十一五”规划建议时,工作班子激烈争辩,说服了大家,坚持了下来。后来起草组讨论时,有的地方领导不同意,说限制开发就是限制发展,当时两位部级领导坚持了没有改。 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十七大仍有这个目标。起草十八大报告时,觉得这个目标实现不了,建议删除,但没有被采纳。三年后,在起草十八届五中全会时,仍建议删除,被采纳了,改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九大报告也没有再提这一目标。我们现在的发展水平,说再过三年就基本实现工业化,可能吗?中国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220种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中国产品质量居世界第一有多少啊?哪个是你原创的,拥有自己技术的企业有多少,产业链上别人离不开的技术有吗?别人一断货,就休克了,好意思说基本实现工业化了吗?工业化是质与量的统一,有规模没质量,不能说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工业化也不能仅看工业,还要看农业,我们的农业还是小农的、传统的,离工业化国家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第五,要动手,不要捉刀代笔。 自1989年进入政府部门后,我的职务在变,从主任科员升到副部,但有一条没有变,就是坚持自己动手、自己动笔、自己动脑(电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抠。中央财办就是这样一种工作方式,领导班子成员都是亲自动手,官越大,写的越多。 要动手,是要把握文稿之魂。各个部分可以分工负责、写出初稿,但好的文稿,要求主持者按照统一的想法统稿修改,这样才能有贯穿全篇的思想,一以贯之的逻辑。 要动手,是职责所在。起草文稿也是一种权力,是对决策的影响力。手中这只笔,重如泰山,自己不动笔,就意味着放弃了权力,更是一种失职。 要动手,也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大脑要用,文笔要练。不动脑,就出不了好主意;不动手,就练不出好文笔。没有好主意、好文笔,就跟不上时代,随时会被时代“调整”掉。 要动手,是因为把起草文稿当作事业。这样,就能写出乐趣、写出快乐、写出人生价值。 我给大家说这些,不是让大家从事这个职业。码字其实是很苦的,一旦上了车,很难下来,所谓的乐也是不过是苦中求乐。 再次祝贺大家、祝福大家!谢谢。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32
|
人家現在懂得"反省"了,
你呢? 字典裡有沒有"反省"這詞? 還在狐假虎威/張冠李戴啊?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淡水跟北投之間
文章: 2,782
|
引用:
六天前,四大黨媒之一的人民網已經定調禁止使用【嚇尿體】, 現在出現這種附和文也不意, 不過人民網旗下的環球時報似乎還在打擦邊球, 就看胡錫進會不會又吃一記黨内警告,呵呵. 其實去年各地出現各種習核心造神勸進文的時候,中央黨媒也出來踩了一下刹車, 傳出的消息是某些歌功頌德文已經到了習本人都覺得惡心的地步, 那時有些人以爲風向變了,復辟論只是謠言, 結果等到十八大真的開會修憲還是無懸念的通過, 呵呵. 別忘了,中共剛立國就玩過大鳴大放,百花齊放,什麽真話都可以講, 然後講真話的就可以去死了, 所以不要對中共的搖擺行爲有太大期待. 709不過就是三年前的事, 很多人就已經淡忘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