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1
|
AMD Ryzen 7 2700X小幅改款實測與超頻分享
AMD自從去年3月2日推出Ryzen新系列,重新點燃CPU競爭戰火
將消費級CPU從入門到高階的核心數明顯往上再提升 對於AMD Ryzen系列除了自身優勢之外,還有些需要進步的部分 第一代Ryzen擁有較多核心數也更超值的價位,對於多工用途優勢很大 而最高時脈、CPU電壓、主機板規格與相容性都是可以再加強的環節 ![]() 4月19日上市的二代Ryzen共有四款,首波還是以高階系列為主 Ryzen 7有2700X、2700,而Ryzen 5則是2600X與2600 若以架構跟設計來說,其實還是以上一代Ryzen為基礎作修改 本回要分享的是AMD Ryzen 7 2700X,也是目前最高階的版本 製程進步至12nm、TDP提高到105W、8C16T架構、建議售價為329美金 此回2700X有搭配一款Wraith Prism(LED)散熱器 ![]() 2700X基礎時脈為3.7GHz,Boost可達4.3GHz 8C16T架構搭配快取記憶體20MB,用X470可開啟XFR2技術達4.35GHz CPU自動超頻技術,大多是看使用率高低也就是核心數高低有所變化 基本上使用核心數越低的狀況,時脈就會越接近自動超頻的最高值 最高4.3G基本上會出現在CPU使用率較低,大部分都是用到單核心的狀態 8C16T全速的時脈大約3.8~4.05G,新自動超頻技術也會跟散熱能力有關 ![]() 新X470晶片組與上一代X370晶片組的規格差異並不大,主要只是差在兩個技術 也就是XFR2與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會讓CPU運作時脈再更高一點 網路上看到AMD這次送測許多媒體都是整套同捆包,CPU、MB、RAM、PSU、Cooler 個人本篇只有拿2700X做測試,其他都用上一代或手邊擁有的硬體做測試 主機板採用BIOSTAR Racing X370GTN,也可以讓有上一代晶片組的網友做比較 ![]()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7 2700X MB: BIOSTAR RACING X370GTN DRAM: KLEVV CRAS DDR4 2133 4GX2X2 VGA: MSI GTX 960 GAMING 2G SSD: SAMSUNG PM961 M.2 256GB POWER: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1200W Cooler: Corsair Hydro Series H100 OS: Windows 10 64bit 手邊AMD空冷散熱器只有Wraith Max,不是2700X搭配的Wraith Prism 這兩款外型有九成以上的相似,估測散熱能力其實相差也不會太大 測試了幾天,2700X用Wraith Max預設或超頻在全速溫度都相當地高 改用高階的一體式水冷做測試,散熱能力勉強能接近高階空冷的等級 2700X預設值 3.7~4.3GHz / DDR4 2933 CL16 17-17-47 1T 2700X超頻值 4.2GHz / DDR4 3200 CL16 17-17-47 1T 2700X在CPU預設值的效能測試時,會採用之前個人測試過的1800X預設做對比 以下各個測試軟體中,第一張圖是預設值,第二張是超頻的數據 CINEBENCH R15 CPU => 1765 cb CPU(Single Core) => 172 cb ![]() 2700X預設值對比1800X預設值在單核心高出約10%,多核心高出約8.8% CPU => 1891 cb CPU(Single Core) => 176 cb ![]() 2700X超頻4.2G後,會比預設值在單核心高出約2.3%,多核心高出約7.7% 因為預設值單核心會在4~4.3GHz左右,而8C16T全速時大約只有3.9~4G的緣故 CPUZ 1.84.0 單線執行緒 => 472.8 8C16T多工執行緒 => 4937.4 Fritz Chess Benchmark => 51.91 / 24918 ![]() CPUZ中2700X對比1800X,單核高出約8%,多工約高出7.6% Fritz Chess Benchmark則是高出約10.8% 單線執行緒 => 483.7 8C16T多工執行緒 => 5182.1 Fritz Chess Benchmark => 55.65 / 26711 ![]() 2700X超頻4.2G後,單核約高出2.3%,多工約高出5% Fritz Chess Benchmark增加約7.2% CrystalDiskMark 2004R7 => 646036 ![]() 2700X超頻4.2GHz => 669534,整體效能約再高出3.6% ![]()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2m 29s x265 Benchmark 2.1.0 => 44.63 FPS ![]() 2700X比1800X在FRYRENDER測試中快了23秒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2m 18s x265 Benchmark 2.1.0 => 48.13 FPS ![]() 2700X超頻4.2G後,FRYRENDER比預設值還快11秒 x265 Benchmark則是提升了7.8% Geekbench 4 Single-Core Score => 4800 Multi-Core Score => 27045 ![]() Single-Core Score => 4910 Multi-Core Score => 28282 ![]() 2700X超頻4.2G後,Geekbench 4單核高出2.3%,多工高出4.6% 以上測試有對比的部分可以看到,2700X與1800X預設值的效能差異 單核心或是8C16T全速都增加約7~10%左右 而2700X預設值跟超頻後效能增加的較少,單核大約2.3%,多工大約5~7.8% 不過這邊礙於篇幅的問題,就沒有比較1800X超頻4G跟2700X 4.2G的效能差異 其實AMD Ryzen X系列都很有效的利用到自身架構的效能與時脈 不管一二代皆是如此,所以看到高階2700X的最高時脈,也可以估出空水冷可用範圍 2700X當然也可以超頻到4.3G以上,不過電壓1.4幾V起跳,還有產生高溫要去壓制 有機會通過某些測試軟體,但燒機軟體如果無法穩定就沒有長時間使用的意義在 DRAM效能測試 DDR4 2927 CL16 17-17-47 1T ADIA64 Memory Read - 45089 MB/s ![]() DDR4 3200 CL16 17-17-47 1T ADIA64 Memory Read - 47221 MB/s ![]() 第一代Ryzen DDR4支援時脈最高到2667,再高要靠超頻來達到 第二代開始,從先前2200G與2400G都是最高支援到2933,這次2700X同樣也是 以手邊這對DDR4 2133在第一代Ryzen都可以超頻到2933穩定的水準 這次在2700X可以超頻至3200,其實這兩代Ryzen都是預設最高值再超上一階的水準 頻寬因為同架構所以同時脈下差異不大,不過二代確實讓這對DDR4可以再往上高一階 室內溫度約26度,進行2700X散熱能力測試 2700X為預設值,GPU為GTX 960,電源模式為高效能 Prime95全速運行 - 66~68度 過程中8C16T全速時脈大部分時間落在3.8~4.05G跳動,以3.95~4G最常見 ![]() 2700X超頻4.2G Prime95全速運行 - 88~89度 剛開始測試溫度在80度以下還可以8C16T運行 來到Loading更高的項目,溫度85以上就會有些核心開始停止,電壓再加高還是一樣的狀況 看來2700X多核心在空水冷穩定極限大約是4.2G上下 第一代Ryzen則是落在4G,而且是Prime95從頭到尾8C16T都可以通過測試.. ![]() 想說這次最高標到4.3G~4.35G,搭配高階空水冷能否通過燒機軟體進而長時間使用 一代Ryzen最高可超頻到4G燒機穩定使用,不過電壓會落在1.38~1.45V左右 而且就算搭配高階散熱器,溫度也是會超過80幾度以上,低電壓低溫度約要3.8G以下 目前2700X狀況也相似,8C16T在4G以下可以有1.2XV跟較低的溫度表現 拉到4.2G溫度跟電壓和一代Ryzen 4G全速相似,新製程時脈進步200MHz左右 最近網路上看到二代Ryzen最高紀錄達到5.88G,不過也查到一代LN2也有5.8G紀錄 最後剛好我的主力顯卡MSI RX 580 GAMING X 8G歸位 換上後測試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 絕地求生 1920 x 1080,3D特效都開到最高,開始角色設定畫面 2700X預設值49 FPS,超頻4.2G也是49 FPS,其實跟1800X落差約1頁 看過Youtube上影片在跑絕地求生大部分狀態只用到雙核心 此時時脈大概會落在4.2~4.3G,還有超頻4.2G時為DDR4 3200 如此一消一長之下,才讓預設與超頻時的兩者頁數表現其實是差不多 ![]() AMD第二代Ryzen CPU與晶片組小改款推出有小幅度在規格或效能更進步 如果近期在考慮購入Ryzen平台的消費者,那二代確實可以是個不錯的參考 不過近期一代也降價過兩次以上,這兩代價差也可以依每個人的預算做選擇 如果已經是Ryzen使用者,其實二代同級產品的效能差異並不足以作為升級的動力 但若是想要1600X升級2700X或是1500X升級2600X,提升更好的多工性能還是可以考慮 ![]() 其實本篇過程也是相當地花費心力,換過三種以上不同等級的散熱器 用過幾個BIOS版本,另外主機板前後換過三片,最後才決定用文中這款X370 再來是超頻CPU或DRAM的電壓或參數調整,還要穩定通過大部分測試軟體的設定 雖然小咖沒有媒體版豐富同捆包測試,但也盡量做出更符合實際體驗的心得分享 下一篇PC測試應該是Ryzen 5 2600X,想要有哪些方面的測試可以回文告知 如果手邊軟硬體可以配合會盡量有消費者想看的測試項目,另外也會再增加遊戲測試 喜歡windwithme評測文章的網友歡迎到我的粉絲團按讚 以便更快得知個人最新的測試動態,此外有任何建議也歡迎直接留言給我 如果擠得出時間會先分享DELL Latitude 7390商務筆電,您的回文與按讚依然是我前進的動力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您的住址: 新北市
文章: 222
|
感謝分享!可惜 PCDVD 沒有讚可以按∼
看起來 1700 換 2700 好像沒有特別的必要? 不過很高興 AMD 還是持續的進步∼
__________________
就算整個世界被大雨顛倒,我會給妳懷抱,受不了,看見妳背影來到,寫下我度秒如年難挨的離騷∼ 我的Blog:http://fatjohn0927.wordpress.com/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525
|
引用:
1700超到4GHz多核勉強追平2700X預設 單核輸給2700X預設(4.35GHz)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525
|
可不可以設多核4.20GHz 然後單核維持4.35GHz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3,574
|
感謝分享
還希望知道X470主機板搭一代CPU是否可以超頻到更高~ 畢竟新主機板上有這樣的功能介紹了@@ XFR2與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文章: 41
|
真是棒的文章,
最近正在煩惱該買8700K還是2700X... 主要是要多工開很多個模擬器掛遊戲.. 不知大大建議哪個較適合..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3,574
|
引用:
多開肯定是2700X好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525
|
引用:
2700X多核=單核的11~12倍 8700K多核=單核的7~8倍 此文章於 2018-04-20 09:58 AM 被 柳彎刀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525
|
引用:
風大光是用小板+原廠扇就超到4200了 如果是用C7H+水冷豈不飛天啦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1
|
引用:
1700換2700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異,同樣的散熱器之下,跟文中提到的超頻時脈提升約200MHz而已..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