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scottchang
Master Member
 
scottcha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1,844
中國古代不是沒有所謂國語,那怎麼溝通?

今天來一個算是協力廠商,但是是上海人,我聽他一樣在跟上海人同事說話,用的是上海話吧,根本沒人聽的懂,那麼要是在古代,不同地區,甚至要是在戰國時代要怎麼溝通?文字可能沒問題,但語言上要怎麼溝通?翻譯?
     
      
__________________
amp: AS701
speaker:HECO Aleva GT 402
player:mbp
舊 2016-02-20, 03:03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cottchang離線中  
micall.lee
*停權中*
 
micall.le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13
文章: 331
引用:
作者scottchang
今天來一個算是協力廠商,但是是上海人,我聽他一樣在跟上海人同事說話,用的是上海話吧,根本沒人聽的懂,那麼要是在古代,不同地區,甚至要是在戰國時代要怎麼溝通?文字可能沒問題,但語言上要怎麼溝通?翻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98%E8%AF%9D

不曉得這能不能給你當參考,而且這個僅限明清

其實你這問題很大,可以寫論文吧
 

此文章於 2016-02-20 03:07 PM 被 micall.lee 編輯.
舊 2016-02-20, 03:05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call.lee離線中  
polar168
Elite Member
 
polar168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4
文章: 4,194
古代, 人力或獸力所能移動的距離並不會太遠...
__________________

賣二手SMART智富雜誌225-304期, 共80期, 800元

舊舊的打字機(攜帶型)有人要嗎?
https://i.imgur.com/QEUBJSB.jpg
https://i.imgur.com/yQAYNL2l.png
https://i.imgur.com/zpfrBlwh.png
https://pcdvd.com.tw/showpost.php?p=1086562230&postcount=68


一根毛毛出眉來
毛毛掉了, 等它再長出來
精子無所爭,必也射乎。依懶而升,下而硬,其爭也精子。


啖洨有鴻乳,玩奶吾勃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nYMUGA1P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aqyMwz3vQ
舊 2016-02-20, 03:14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olar168離線中  
SKAP
*停權中*
 
SKAP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2,000
上網查到的

雅語

雅言的基礎是以黃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使用的原始華夏語。

簡介

到了周朝,便發展成為中原一帶的民族共同語,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普通話”。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講學,祭祀活動,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說過:“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徵發原六國的逃亡者以及贅婿、賈人到嶺南作“墾卒”。這些墾卒“來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際必須使用雅言。但由於墾卒獨自屯田,因此他們的語言只在屯內通行,並未在整個嶺南地區傳播。直至趙佗建亢南越國時,也採用百越土著的服飾和生活習俗,講百越土著的語言。可見雅言並未在嶺南通行,只是出現了少數面積很小的“雅言島”。

歷史

雅言在嶺南傳播,始於秦代,秦始皇開拓嶺南,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囂被委任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設博羅、龍川、番禺、揭陽四縣,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故趙佗被委任為龍川縣令。趙佗到龍川(今龍川縣佗城鎮)上任後,採取“和輯百越”的民族政策,周越民族融合,上書始皇帝要求從中原遷居50萬的居民至南越,以及當地留守的50萬秦兵成為了趙佗日後創建南粵國基石。促成雅語的傳播。
漢武帝平定南粵國後,設“ 交趾刺史部 ”監察各郡,東漢撤交趾刺史部設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漢人政權,官方交際必須講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時間設在廣信,雅言得到進一步傳播。漢武帝派使者從徐聞、合浦出發,延續了南粵國的海上絲綢之路,以絲綢、瓷器、雜繒等購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經南流江 —— 北流江和鑑江——南江兩條貿易通道輸入廣信,再經賀江 ——瀟水輸往中原。中原傳入的雅言通過商貿活動而逐步通行於這一帶。

文化中心

廣信還是嶺南早期的文化中心。東漢時期,一大批文人學者以這里為陣地,開展文化活動,設館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經學家陳元和士燮。陳元被譽為“嶺海儒宗”,晚年回廣信辦學,成為嶺南文化的先驅者之一。上燮擔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還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來依附,他們來往於交趾、廣信等地,以講學為業。這些文人在傳播中原漢文化時所使用的,當然是有漢字作為紀錄符號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學習漢文化和漢字之時,也就學習了雅言。這些土著居民的語言本來幹差萬別,互相無法通話,又沒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漢人交往時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間交往也不約而同地借助雅言。這麼一來,雅言便成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語,就像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樣,形成雙語制,在自己部落內使用自己的母語,對外交往則使用雅言。同時,古百越語言中一些因素,也為漢族移民的語言所吸收,從而逐漸形成為漢語的一支方言—— 粵語。
舊 2016-02-20, 03:20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KAP離線中  
悠遊網客
Golden Member
 
悠遊網客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3,282
只是你聽得少,方言多聽就會懂.
另外,目前台灣的國語發音是承繼1911年國民政府為了統一發音所發起的國語運動,用的是注音符號,和現在大陸的發音系統不同,目前大陸那邊稱台灣人說的漢語叫台灣腔,再過幾十年就會變成台灣話,到時說不定對岸也聽不懂台灣人說的漢語了.
舊 2016-02-20, 03:22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悠遊網客離線中  
cja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1,253
譬如,莫名大去跑船,且停機超過一個月,一靠岸只要講( 雞ㄍㄧ雞ㄍㄧ ),就會有人來安排,沒有溝通問題。
舊 2016-02-20, 03:23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jan離線中  
polar168
Elite Member
 
polar168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4
文章: 4,194
引用:
作者cjan
譬如,莫名大去跑船,且停機超過一個月,一靠岸只要講( 雞ㄍㄧ雞ㄍㄧ ),就會有人來安排,沒有溝通問題。

[YOUTUBE]-oYPScgTDts[/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

賣二手SMART智富雜誌225-304期, 共80期, 800元

舊舊的打字機(攜帶型)有人要嗎?
https://i.imgur.com/QEUBJSB.jpg
https://i.imgur.com/yQAYNL2l.png
https://i.imgur.com/zpfrBlwh.png
https://pcdvd.com.tw/showpost.php?p=1086562230&postcount=68


一根毛毛出眉來
毛毛掉了, 等它再長出來
精子無所爭,必也射乎。依懶而升,下而硬,其爭也精子。


啖洨有鴻乳,玩奶吾勃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nYMUGA1P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aqyMwz3vQ
舊 2016-02-20, 03:26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olar168離線中  
人肉插騷包
New Member
 
人肉插騷包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頂太瘋
文章: 9
髒話一定要聽懂
__________________
EstasTonne-InternalFlight@432Hz
舊 2016-02-20, 03:27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人肉插騷包離線中  
Mozohung
Junior Member
 
Mozohu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4
文章: 716
古代各國的文字不太一樣.貨幣和度量衡也不統一.各地區有方言,可能要用翻譯.其實像山東人或四川人講話,剛開始很難懂,相處久了之後大槪就都能理解了,主要是口音或腔調,習慣用語不同,還是以普通話為基礎.但如果是閩南語,廣東話,客家話,那就很難溝通了.

我聽過海南話,有點像台語和客家話的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
宜靜默 宜從容 宜謹嚴 宜儉約 居安慮危 處治思亂
舊 2016-02-20, 03:28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ozohung離線中  
scottchang
Master Member
 
scottcha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1,844
引用:
作者悠遊網客
只是你聽得少,方言多聽就會懂.
另外,目前台灣的國語發音是承繼1911年國民政府為了統一發音所發起的國語運動,用的是注音符號,和現在大陸的發音系統不同,目前大陸那邊稱台灣人說的漢語叫台灣腔,再過幾十年就會變成台灣話,到時說不定對岸也聽不懂台灣人說的漢語了.



要聽的多,一定要常交流,古代的交通跟媒體不如現在的方便,我舉個例子,你從中國北方要到四川,在古代的話基本上順利的話要走一年,換句話說訊息的傳達可能得一年,要如何常聽?要怎麼做到常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
amp: AS701
speaker:HECO Aleva GT 402
player:mbp
舊 2016-02-20, 03:35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cottchang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5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