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10 您的住址: 天龍國
文章: 67
|
![]() ![]() 備戰德拉諾,「鋼鐵戰線」來勢洶洶! 《 World of WarCraft / 魔獸世界 》對於一個稍有資歷的玩家來說應該不陌生,自2004年登場至今即將屆滿十週年,目前依然是全球最多人玩的 MMORPG 遊戲,回想這幾年還真是充滿各種奇妙的回憶。延續前作《 Mist of Pandaria / 潘達利亞之謎 》的劇情,《魔獸世界》正準備邁入第六個大型資料片《 Warlords of Draenor / 德拉諾之霸 》,在11月14日(台版11月18日)正式上線之前,現已進入 Patch 6.0.2 「鋼鐵戰線」的前夕準備階段,並導入全新設計的遊戲引擎。 ![]() 在參加過台灣首場 LAN Party 活動之後,其實很想重溫當年和團友一同聚在宿舍或網咖與副本頭目對戰的情景,考量到目前各零組件的性能表現已在一定水準之上,且發熱量相較於以往已經降低許多,再加上 NVIDIA 日前發布的第二代 Maxwell 架構 GeForce GTX 980 有著優異的性能功耗比和先進的遊戲技術,因次促使了我想要組裝一台易於搬運的電腦主機,方便我帶著參加朋友們的打Game出團聚會或是 LAN Party 活動。 裝機配備挑選 《魔獸世界》裡副本拓荒的過程中,不可能人人都是頂裝,因此在有限的裝備資源裡要有好的DPS就一定要選好的配裝;同理可證,電腦主機要有好的性能,其零件也得精挑細選,在有限的花費裡達到最大的效益。 首先當然要介紹這次的主角 - EVGA GeForce GTX 980 SC ![]() NVIDIA 第二代 Maxwell 架構 GeForce GTX 980 各方面的表現相信不少玩家都有目共睹,這邊就不再贅述。會選擇 EVGA GeForce GTX 980 SC 這款顯示卡最主要是因為我個人非常喜歡 NVIDIA 旗艦級公版顯示卡那高雅的散熱器設計,PCB上的用料相較於其他廠商的自製卡也周全、穩定許多,再加上它是目前市場上少數出廠預設超頻的公版卡,因此成為我的首選,當然 EVGA 在台灣提供長達5年的保固政策也是我購買的誘因之一。 有了高級的顯示卡,自然搭配的核心平台也不能太差勁,這回用上 Intel 今年中發布的 Haswell Refresh / Z97 平台。 ![]() 沒選用更高階的 Haswell-E / X99 平台是考量到迷你主機的散熱空間還是有限,而且目前切入 X99 + DDR4 的設備成本略高,因此只好先放棄投資。CPU沒啥好選的,直接攻頂 Core i7-4790K;主機板方面也是考量到小機殼不打算超頻太多,乾脆選擇也是5年保固的 ASUS TUF 系列,這次剛好有推出 micro-ATX 尺寸的 Gryphon Z97 主機板;記憶體時脈影響遊戲FPS的層面不是很大,所以用了 Kingston HyperX Fury DDR3-1866 一組 8GB (4GB*2/雙通道),售價也比較親民,未來可能會考慮增加到16GB吧。 電源供應器是提供整台電腦主機的動力來源,相較於人體就是心臟的功用,自然也不得馬虎。 ![]() 為了更有效降低機殼內廢熱,這回就傾向挑選高轉換效率的 80 Plus 白金認證款式。由於 NVIDIA GeForce GTX 980 的功耗相較以往大幅下降許多,依照目前挑選的元件來看,整台主機大約需要450W的電源供應器就很足夠了。而在中瓦數(400W-600W)這個區間,FSP全漢的皇鈦極系列產品擁有不錯的性價比,市場上消費者也很推崇,所以就用它了,而會選擇650W的機種是為了讓CPU、顯示卡耗電滿載時維持在電源供應器的中負載附近,這時的電源轉換效率最高,同時也預留了將來的升級或是超頻空間。 SSD的好處不必多說,玩遊戲時更是需要它來降低遊戲各種場景、畫面元素載入的時間。 ![]() OCZ 被 TOSHIBA 收購之後,除了有更好的 NAND Flash 資源之外,再配上自主研發的 Indilinx Barefoot 3 主控器,效能可說是如虎添翼。高階款的 Vector 150 目前的價格還算合理,容量120GB約在NT$3000附近,非常適合拿來當作系統碟使用。 而最後,要能炫耀你的電腦有多強絕對不是靠內裝,肯定是在機殼,讓人一看就明白。 ![]() ![]() BitFenix 推出的 Phenom NVIDIA GeForce GTX Edition micro-ATX 機殼非常符合我這次的裝機主題,雙面側板精美的 NVIDIA Logo 壓紋和 GeForce GTX 銘牌等於直接詔告天下你就是NV鐵粉,假掰程度上升300%。 以下是裝機完成的樣式。 ![]() ![]() ![]() 上機效能簡測 GPU-Z 資訊 ![]() GPU核心基礎時脈 1241 MHz / Boost時脈 1342 MHz;GDDR5記憶體時脈 1753 MHz,有效頻寬達 7GHz。 透過 EVGA 專屬的 Precision X 軟體可清楚辨識此顯卡為 SC (Superclocked) 版本,並可依設備環境許可進行超頻調教和風扇轉速調整。 ![]() 3DMark 2013年版 基礎測試成績 ![]() 3DMark 2013年版 高階測試成績,剛發布的1.4新版本還加入了 4K Ultra HD 畫質的 FireStrike 測試項目。 ![]() AIDA64 GPGPU 運算測試 ![]() 好的遊戲體驗靠 GeForce Experience 來達成 驅動內建 GeForce Experience 程式,會依照硬體配備等級調整最佳化的遊戲設定,讓玩家能感受到優異的畫質與流暢的畫面。 ![]() ShadowPlay 現已提供 4K Ultra HD 2160p 畫質的遊戲與桌面即時影像錄製 ![]() 想要直播你目前的遊戲實況畫面也可透過 ShadowPlay 功能快速設定 ![]() 實戰 DSR 動態超解析度 Dynamic Super Resolution (DSR) 動態超解析度是 NVIDIA 在 GeForce GTX 980/970 加入的新技術。玩家可以單純使用 Full HD 解析度的螢幕,透過驅動端的設定,將遊戲畫面以 4K Ultra HD 解析度進行繪製,再降階對應至目前螢幕提供的原生解析度,達到更精細的畫質表現。 ![]() 驅動程式內提供多種 DSR 的倍率選擇,最高可達四倍解析度。 ![]() ![]() GeForce Experience 已經可以幫玩家挑選出最適合的 DSR 倍率,當然也可以依照喜好調整出最喜歡的畫面解析度+流暢度表現。 以下為《魔獸世界 - 德拉諾之霸》的 DSR 調整示範,可點擊放大檢視原圖。 Dell U2410 螢幕的原生解析度(1920x1200)遊戲截圖 ![]() 在驅動端或是 GeForce Experience 最佳化調整過後,遊戲內選單可呈現更高的解析度選項,剛才驅動設定頁面勾選的倍率越多,遊戲內可選擇的解析度選項也越多。 ![]() 調整為 4K Ultra HD 解析度之後的畫面,截圖解析度為 3840x2400,當然我的螢幕原生解析度還是只有 1920x1200 而已,對照先前的截圖可以發現遊戲的按鈕介面並沒有因為 DSR 解析度的提高而縮小,比例上還是跟原本的一樣,這點相當值得嘉許。 ![]() 《魔獸世界》6.0資料片《德拉諾之霸》捨去以往相當占用GPU資源的MSAA (MultiSampling Anti-Aliasing, 多重採樣反鋸齒),改採用一款名為 CMAA (Conservative Morphological Anti-Aliasing, 形態保真反鋸齒) 的新技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官網資料。 CMAA 最主要目的當然是改善GPU資源的使用效率,不過畫質方面相較於 MSAA 確實減損了不少。 以下兩張圖片為螢幕畫面實拍,非截圖。 CMAA,可以看到人物的耳朵邊緣還是有明顯的鋸齒狀。 ![]() CMAA + DSR,鋸齒狀明顯被消除。 ![]() 接下來我們以 Patch 6.0.2 中傳奇模式20人團隊副本【圍攻奧格瑪】的最終頭目「卡爾洛斯.地獄吼」將近10分鐘的戰鬥,紀錄下開啟 4K Ultra HD DSR 模式的 FPS 變化。 ![]() ![]() FPS 最高47,最低10(出現在過場讀條畫面),平均39.8,整體來說接近個人目視可忍受的流暢度低標。 值得一提的是,NVIDIA 自 G80 系列晶片沿用至今 Kepler 架構 (GTX 700/800m 系列) 的 CSAA (CoverageSampling Anti-Aliasing, 覆蓋採樣反鋸齒) 和傳統的 MSAA ,在最新344.11版驅動中使用【取代程式反鋸齒模式】並無法作動於《德拉諾之霸》,而 Maxwell 架構 (GTX 900 系列) 目前344.16版驅動提供的 MSAA 也無法覆蓋《德拉諾之霸》的 CMAA,可見這個遊戲的反鋸齒引擎相當特別。 總結:『鋼鐵戰線』火力最強大的小鋼砲 ![]() 雖然說我對於目前要玩的《 Warlords of Draenor / 德拉諾之霸 》新引擎帶來的 CMAA 畫質並不是很滿意,好在目前尚有 DSR 技術可以提高畫面表現,在 4K Ultra HD 解析度的 DSR 模式其畫面流暢度也還能接受。放眼望去市場上販售最宜且支援 60 Hz 畫面更新率的 4K Ultra HD 螢幕也要價將近新台幣五萬元 (目前28吋兩萬元左右的機種僅支援 30 Hz 並不適合玩遊戲),但其實只要使用 GeForce GTX 980/970 顯示卡就能在螢幕原生 Full HD 解析度的情況下享受 4K Ultra HD 的細膩畫質,這是我認為最高的顯卡附加價值。 在整機元件都沒有另外超頻的情況下,這台小主機確實讓我感受到強大的性能表現,而且遊戲的過程中也沒有特別感到它的熱度,看來要在這種小機殼環境中擁有高效能,選用 NVIDIA 第二代 Maxwell 架構的 GeForce GTX 980/970 才是上策,還能保持機殼涼爽。接下來就期待驅動更新導入 GTX 900 系列專屬的 MFAA (Multi-Frame Sampled Anti-Aliasing, 多幀取樣反鋸齒),以及 VXGI (Voxel Global Illumination Technology, 立體像素全域照明技術) 與遊戲的緊密整合囉。 P.S. 其實應該會有些人覺得這台電腦的機身尺寸還不夠迷你,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它有地表最強的單晶片顯卡和既酷炫又超假掰的機殼外觀可以吸引大家的目光啦~ ![]()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14
文章: 31
|
同是魔獸玩家 給你一個讚 ^^
沒想到WOW效能開到最大的畫面(中二吼那張)畫面那麼漂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