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865
					
				 | 
				
				全民逃漏稅時代悄悄開啟
		
	 前幾天聽到公司被查稅的消息,要查的是印花稅,不過聽到有趣的要求,原來現在去網路購物例如 PChome 買東西, 也視為買賣契約,每筆訂單要抽 12 元印花稅,無論買家賣家都要付。 網路查了一下似乎沒有其他人遇到這種情形,我們公司所在的地方政府應該是首開風氣之先,開始要收這種稅了。老婆的公司最近也遇到類似的情形。 照這種解釋應該台灣大部份有在網路購物的人都要去買印花稅票來貼了,不然大家都在逃漏稅啊。然後去看了一下印花稅法,似乎抽這 12 元的稅還真的不算於法無據,只是看稅務機關怎麼解釋買賣契約的問題。真是活到老,學(繳)到老啊.. | |||||||
|  2017-08-31, 09:27 AM
			
			
	#1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207
					
				 | 這是地方的稅捐稽徵處異想天開,我底下輔導的公司無一倖免,全部都被抽印花稅 但只要有開立發票並且涉及權力或物之轉移就屬於單純買賣契約,而印花稅是針對不動產買賣契約、承攬契約等形式 因此單純買賣行為不在印花稅課徵範圍內,今年稅務達成率只有遺產稅與贈與稅超收,因此其他稅籍科目要趕進度.... 要課稅也要站得住腳,現在稅捐稽徵處這樣搞根本是亂槍打鳥,據我所知那間為了你一直走在最前面的就選擇賠錢了事..... | ||
|  2017-08-31, 09:35 AM
			
			
	#2 |   | 
|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865
					
				 | 引用: 
 可惜檢舉逃漏稅沒有獎金(還是有獎金呢?)。有獎金的話我要馬上去檢舉 PChome 逃漏稅。 另外您說中華電信選擇賠錢了事?但是據我所知他們合約部份應該都有貼印花,還是跟我們公司一樣,是被查網路購物呢? 此文章於 2017-08-31 09:43 AM 被 tbsky 編輯. | |
|  2017-08-31, 09:40 AM
			
			
	#3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139
					
				 | 兩位網兄的意思是說,假如 公司上PCHOME買了一個硬碟 這個硬碟,公司跟PCHOME雙方 還要再多被課每筆12元的印花稅嗎? | 
|  2017-08-31, 09:54 AM
			
			
	#4 |   | 
|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865
					
				 | 引用: 
 是的,就是這樣。你現在發現自己逃漏稅了嘛? 另外印花稅沒有分公司個人的。你個人買也是要付。 | |
|  2017-08-31, 09:58 AM
			
			
	#5 |   | 
|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天外天~ 
					文章: 98
					
				 | 引用: 
 哇勒~~~ 我也以為是公司簽定契約才要印花稅 之前有經手買賣契約書才會貼滿滿的印花稅票 
				__________________  天使的技巧 此文章於 2017-08-31 10:02 AM 被 zeroadi 編輯. | |
|  2017-08-31, 10:01 AM
			
			
	#6 |   | 
|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868
					
				 | 萬萬歲不夠,還要再累加。 | 
|  2017-08-31, 10:05 AM
			
			
	#7 |   | 
|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344
					
				 | 這個會有人信 pchome 會第一個跳起來 我老婆跟我說 假新聞吧 | 
|  2017-08-31, 10:08 AM
			
			
	#8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5 
					文章: 454
					
				 | GOOGLE 印花税 PCHOME 没看到 | 
|  2017-08-31, 10:20 AM
			
			
	#9 |   | 
|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865
					
				 | 引用: 
 不是假新聞喔,是我們公司正在經歷的事情... | |
|  2017-08-31, 10:20 AM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