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ilan
文章: 187
|
大家好
請看一看吧順便發表一下意見 A公司的CPU就是便宜 今天買TB600改天升級TB1G 壞了燒了也沒關係頂多4千元飛了(不像P級掛了就了大) 大不了貼點小錢順便升級(600貼1000元升級1G) MB燒了也沒差ASUS沒有KT133直接換KT133A給我朋友 POWER一定不會有事因為使用TB系列絕沒有人敢冒險用???牌的 FAN更不用說了 每次都是小改款(V公司也一樣?KT133?KT133A) 靠點小技巧讓用戶花小錢就有小進步 TB->XP才加了四十多到指令(P4比P3多2百多條) 其實說真的CPU內部指令越多並沒有比較好 反而效能會越差 (TB FSB100mHz G>P3 FSB133mHz 1G>P4 FSB400mHz_1.8G以下) (外流頻寬FSB愈高愈好) 因為在運算時越多的指令參與運算會愈慢 那I公司CPU內建那麼多指令不是自找麻煩嗎??? 別說SSE2就連SSE都還沒完全得到軟體界的充分支援(I還在對外界施壓中) 那是你用不到才會嫌它煩爛 P即可以PC/Workstation/Servsrstation(作用於後兩者較差) 但TB級僅此PC一用途 而且TB_xp還採用SSE(直接COPY不用研發費) 如果你問我TB強不強??? 我的回答是少數絕對強(但僅針對非常少部分雖少但是足夠一般用戶使用了) 專業工作站還是以I公司的產品為主 有聽說A公司系列CPU佔市場70%???(DIY一般用戶市場) 講難聽一點就是DIY低階市場 如果從另一方面想如果I公司產品真的只佔30% 這樣公司不倒閉才是有鬼喔 跟著別人腳步與COPY這兩招才是最高明的(研發費與技術才是CPU真正的成本) 反用製東西就是要賣 賣了就是要賺CoCo 技術比對方慢一點沒關係 反正對方開發我方則坐享其成 等到對方新貨上架 才來一各絕地大反撲(攻擊對方弱點) 對方必死無疑
__________________
Force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xxx
文章: 647
|
嗯~~~有同感!!!!!我還有疑問...CPU比人家便宜有用嗎?? 耗電量比人家多那麼多~~~每個月多繳的電費加一加..確實有比較便宜嗎???一不小心風扇掛了..馬上就燒掉了...比起人家散熱片拔掉都沒事..效能高有用嗎~~~誰才是真正為使用者著想...應該看得出來~~~~~~~~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新店市中華路74號
文章: 1,859
|
沒事不要掀爭端,要"閒聊"請到七嘴八舌區"!雞婆一下勸您,沒別的意思!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54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躺在美麗撫子的懷裡
文章: 10,113
|
電腦這種東西壞了就是換新的契機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步雲崖
文章: 606
|
引用:
真的要計較使用A牌CPU會比用I牌CPU多繳電費,那你是不是也要要求你家的家電都是最省電呢?否則你這麼比較電費就沒有意義了。 至於您說「高效能有用嗎?」,這句話不是自打嘴巴?那您升級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追求效能的提升?科技的進步不是在追求效能的提升? CPU過熱保護,已經有許多主機板已經加上保護裝置,在2002年6月10日後主機板也都得加裝CPU過熱保護裝置。 一直更改規格把消費者當白癡耍的廠商,真的有「為使用者著想」嗎?
__________________
吾能驅十萬橫磨劍,能讀四庫未見書。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台中
文章: 725
|
"""如果從另一方面想如果I公司產品真的只佔30%
這樣公司不倒閉才是有鬼喔 """" 可是..想當年..AMD的佔有率不也是在個位數掙扎???
__________________
When were Noah making the ark ? Before the rain ! Before the rain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303
|
雖然他說的有點偏激,但大多數論點也不能說有問題,
intel當年替他的intel pemtium加入MMX這57道指令, 雖然沒有達到他宣稱得到效能,但在針對MMX最佳化的軟體上, 同時脈的CPU的確帶來較好的效能, 多出的這些指令集老實說對運算的幫助也多著墨於多媒體, 但別忘了,intel本來就是將他定位在家用pc或者說是desktop, 在這方面本來就是以多媒體掛帥,這一點算是不錯的進步, 反觀amd不甘示弱,也緊接著推出3D NOW... 但他在當時缺乏廣大的市場來推動這一規格,只好將MMX規格加入自家CPU, 甚至在SEE出現時他咬著不放又推出了3D NOW II,但是可以很明顯的發現, AMD推出這些指令集宣示作用遠大於實質作用, 跟隨他人的腳步發展,遠比自己發展出新技術來得簡單, 現在SEE算是有了基本的能力,支援也大幅度提昇, INTEL又推出了SEE2可以預見市場也將只會繼續支援下去, 那AMD支援了一堆指令集, 其實到頭來還不是只會用一套而已? 規格需要市佔率來支撐,很明顯AMD還沒有這樣的市佔率, 這是比較遺憾的一件事,沒有競爭進步自然趨緩, 但是當百家爭鳴時,規格的混亂又是一件頭痛的事, 現在你會覺得既有ddr或者是尚未絕跡的SDRAM, 以及可能重新敗部復活的RDRAM,同時存在是件好事?我想不盡然吧, 規格是盡可能的少越好,但由於專利限制,造成有機會出線的大廠拼命推新規格 結果到頭來只是苦了嚐新的消費者,專利在這方面反而是一個障礙呢... 附帶一提,大家都認為intel換cpu就得換板子很討厭,就價錢上的確如此, 但不可否認,如果他沒這樣做,主機板廠商搞不好就不支持他了, 如果今天你升級系統只需要換CPU依照一般人的頻率,了不起一年換一次, 那產業界吃啥,因此intel推出一個概念, 『升級就是升級一個系統,是包含CPU和主機板的』 就消費者的角度來說,intel這種做法就是吃死消費者, 但就廠商商業的利益考量,這或許是主機板大廠將intel捧在掌心的緣故呢 其實AMD何嘗不想如此?只是基於目前的品牌忠誠度是建立在便宜的考量上, 這樣的做法搞不好會適得其反,將自己推入火坑, 再者,AMD本身也沒有足夠的產能應付晶片者的推陳出新,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戰星卡拉狄加
文章: 3,822
|
引用:
使用者不僅限於「三天兩頭換一次配備」的人吧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303
|
引用:
主機板防護裝置的成本還不是建構在消費者身上? 我相信在cpu中加入防護電路不會增加多少困難度, 但一定會增加DIE的大小,成本考量,或許是amd不願將這部分加入的原因 不過我想AMD的下一代CPU應該會把這方面是為第一要務的 畢竟他已經培養出一群品牌忠誠度高的使用者, 接下來是要鞏固這群使用者的時候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