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2
文章: 259
|
![]()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aga...nDeZongJie.html
于右任的總結:滿清王朝滅亡的 三大前兆 近來,國內網上流傳民國時跨越政學兩界著名學者于右任的一篇文章──《亡國三惡因》,于右任列有三點大清必然會滅亡的原因。于右任先生的《亡國三惡因》發表於《民立報》上,全文百餘字,至今已近百年,如今重讀此文,深感當年于右任之遠見卓識,確非常人所能及。好在文章長,現錄全文如下,以供人們分析研究。 民窮財盡,社會破產,國家破產。國有金,吝不與人,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此其二。宮中、府中、夢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窺伺中、霄小撥弄中,國際偵探金錢運動中,一舉一動,一黜一陟,墮其術中。此其三。 以上于右任所說三點,非常具體而清楚地說明了清王朝滅亡的原因。其實不只是清王朝,任何一個政權,無論他多麼貌似強大,只要具備了上述三點,決不會逃出滅亡的命運。 第一,說的是老百姓貧窮,讀不起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物價飛漲,社會呈敗落之象。老百姓為什麼貧窮?因為“國有金,吝不與人”,財富不往普通人手裡流動,國家與民眾爭利。財產歸權貴私有,日夜不停地盜賣國家資源。勞苦民眾雖竭盡勞作,所得不足以維持生計,兩極分化嚴重。 第二,行善的不能受到褒揚,作惡的不能受到制止,社會道德急劇下滑。官員雖多,但不作為,忙於吃喝**賭,聚斂財富,使“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善惡本人兼而有之,好的社會制度能使壞人變好,壞的社會制度卻把好人變壞。所以于右任說“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其實都是制度造成的。其中的“化”、“使”兩個動詞很生動地說明了官員普遍貪腐、社會道德敗壞原因。 第三,說的是腐敗政權只能用賣國的手段來維持自己的統治。貧富不均、兩極分化、財產聚於權貴之家,才會有“此哭中、彼笑中”的現象。“外人”指列強,“窺伺”中華大地,伺機撈起好處;“霄小”指內奸,挑動撥弄,出賣國家利益。搞金錢外交,用通商拉攏外國政要“助紂為虐”,維持其禍國殃民的統治。“偵探”滲透國外華人社區,“金錢”收買外國政要,甚至行為舉止,罷免升遷,都以金錢利益為動因,用這樣方法維持其統治豈能不使社會敗亡? 于右任從以上三點看到了一個政權必然滅亡的趨勢,結果被他說中了,這篇文章發表後不到一年,貌似強大無比,繁榮昌盛的滿清“盛世”就轟然倒臺了。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君子見微而知著。如果不能根據一些現象而分析出時局的走勢,知識分子也就徒具“知識”之名。鼠目尚有寸光,動物尚能在大難來臨之際有所警覺,現在一些號稱有知識的“飽學”之士,眼睛只盯在利益上,想到的就是自己一家人的幸福安逸,甚至連“鼠目寸光”都不能做到,連動物本能都不具備,就更不用說像于右任一樣為時局把脈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奇怪,有些東西你越是想得到,就越是得不到。那些只顧眼前利益,甚至為了一點利益出賣人格良心的人,為獨裁者唱讚歌,到頭來不僅得不到想要的利益,還會把自己搭進去,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同樣,當政者迷戀特權,以為只要牢牢掌握暴力和謊言,就能使江山永固,子孫萬代永享奴役別人的幸福,這樣做的結果只能得到接受民眾審判的下場。 于右任是清朝舉人,記者,詩人,書法家,政治家。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報刊活動家。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長江大都督。後追隨孫中山,先後任審計院長、監察院長等職務。內戰後隨蔣去了臺灣,1964年去世。80年代有人寫文章,說于右任是讓蔣逼著去臺灣的。現在看來這個說法不會是真的,于右任大智大慧,料時局如所親見,於民族危亡之秋挺身而出,置一身而繫天下之安危,實為社會之大賢。後來讀書人與之相比,能不有愧? (摘自天涯雜談,作者佚名)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793
|
引用:
作家藍弋丰先生出過一本挺有趣的書 橡皮推翻了滿清 觀點真的很有趣 部分也跟于右任先生所述雷同 其中一點 清的經濟一部分被他銅本位 和銀本位 並行給害慘 民間用銅錢 國家用銀兩 這兩種貨幣的波動 清最後的一百年都抓不出原因 剛好可以對照 于右任所說第一點: 第一,說的是老百姓貧窮,讀不起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物價飛漲,社會呈敗落之象。老百姓為什麼貧窮?因為“國有金,吝不與人”,財富不往普通人手裡流動,國家與民眾爭利。財產歸權貴私有,日夜不停地盜賣國家資源。勞苦民眾雖竭盡勞作,所得不足以維持生計,兩極分化嚴重。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2
文章: 0
|
引用:
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給八國聯軍帶路攻破北京城,然後又做英國公使的翻譯,代表英國和恭親王談判,百般刁難,恭王怒道:“你等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甘做漢奸!” 龔半倫曰:“我們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還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 ![]()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1
文章: 90
|
從二十多年前愛國行為就慢慢受到質疑...
現在中華民國的國旗能被倒著掛也不稀奇了... ![]() --------------------------------------------------------------------------------- 其中第三點是講滿清末年滿漢不合,大官員為了爭權奪利互相出賣。 你以為甲午戰爭怎麼輸的? 真的查史料(非日本提供) 內鬥居大多數... 漢官不讓滿官,滿官不讓蒙官,蒙官不讓漢官 互相牽制互相扯後腿,台灣沒經歷的清末民初的戰亂與改革 台灣自己就是滿清的縮影 ![]() 此文章於 2014-03-25 03:01 AM 被 一心 編輯.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4 您的住址: 彰化
文章: 35
|
清朝統治時期最可怕的就是他們那一套頑固又落伍的思想,在政治上壓迫漢人而以滿人為優先的思維,把中國帶入萬劫不復。
上面所提到的「橡皮推翻了滿清」,從這本書就可看出,西方的科技、經濟思維已經帶入中國,而且有施行一段期間。 如果說以明朝之前,其實中國跟西方比起來,或許西方有佔優勢,但是也沒有感覺自卑,因為兩者也不會相差太多,因為至少還能拿出其他東西跟人家比。 但是到了清朝,想想「騎射為滿州之本」這句話,就把中西兩方的差距拉大,因為實在是拿不出東西跟人家比,只能拜那些洋人為師。 有一種感覺,就是覺得台灣很多管理階層喜歡清朝這種政治思維。 現在的台灣,對外方面就如同清朝統治一樣閉關自守,如果說未來在政治、經濟上碰到類似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台灣能置身事外嗎? 清朝未期所碰到的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是講「騎射為滿州之本」這句話的人所沒有想到的,換做是現在也是一樣。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1,851
|
引用:
一次踹兩邊,讚 ![]()
__________________
![]()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暫離.....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3
文章: 35
|
滿足上述三項後他沒寫--還是要革命,滿清才會倒台..........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5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150
|
不意外,看看教科書教了二三十年的內容,潛移默化這些官員,甚至考試厲害的公務員影響更大(因為背的好)。
會走成這樣,教育居首。 題外話,國民黨以前反共,反倒是民進黨保持下來,民進黨大老們在台灣國小、國中念的就是那套思想。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1
文章: 72
|
引用:
滿人並不頑固落伍,至少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是充滿進取心態的。 袁崇煥在寧遠用紅夷炮擊退努爾哈赤後,清軍就開始建立「烏真超哈」(重軍)的火炮兵力。其後滿人鑄造出來的紅衣炮性能不遜明軍外購的紅夷炮。 清軍與李自成決戰時,還刻意等待重軍準備妥當,才發起攻擊並大敗農民軍。所謂的「騎射為滿州之本」,真諦應該在於崇武尚勇的精神。 當然久居廟堂顯然對智商有害,以致於到後來,竟然把這句話解釋為恢復祖制弓馬!皇太極泉下有知,大概也只能當場昏死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