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11
文章: 965
|
邁向 TLC SSD時代 OCZ TRION 100 SSD 480GB 開箱小測
OCZ 自從被收購整併為TOSHIBA集團後
產品線不斷的調整和精簡化 品牌形象和整個品質都不斷地在上升和精進 保固也不斷地調整,到現在Shield Plus保固 已經可以算是一流的售後,當然不要用到是最好的 OCZ 定位在消費主流的SSD產品 從一年前推出的ARC100系列 一年後緊接著要銜接的就是 TRION100 一方面也是為了迎合下一個趨勢 MLC NAND Flash → TLC NAND Flash 沒有意外的話,市場遲早所有品牌都會朝TLC發展 然後接下來就是 QLC NAND Flash OCZ TRION SSD 採用的是強調 Toshiba 100%設計製造 TOSHIBA A19 TLC 快閃記憶體和TOSHIBA 控制器 幾乎從頭到腳都是 TOSHIBA 魂 目前市場上TRION已經陸續到位都能在通路買到 ────────────────── 1TB︰$10600 480GB $5490 240GB $2590 120GB $1290 ────────────────── 960GB的價格如果口袋預算較深又有需求的話 其實還蠻有競爭力的 如果是要當系統碟或塞資料或遊戲碟 當然選240G/480G是最好的選擇 先來看一下TRION外包裝的部分 有買過ARC100的話應該不會陌生 只是TRION改成白色系 ![]() 製造產地︰中國大陸 ![]() 特性︰SATA3向下相容SATA2 7mm厚度可支援薄型筆電升級 TOSHIBA TLC 顆粒 支援TRIM 以及三年保 ![]() 除了說明書和RMA引導 沒有多附贈其他配件 ![]() ![]() 萬一真的要用上保固的話 直接跟OCZ技術支援聯絡即可 不用再退回經銷商處理會比較有效率 ![]() TRION 本體,白色底和深藍淺藍交錯 OCZ品牌識別標誌設計 ![]() 採用卡榫的方式組裝完成 ![]() TOSHIBA 主控,台灣製造 以及NANYA快取記憶體 ![]() ![]() ![]() 480GB容量版本的配置為 128Gbit*4顆 960GB的話正面反面各4顆 測試平台參考︰ ────────────────── Z170 PCH Core i7 6700K G.SKILL DDR4-2133 ASUS MAXIMUS VIII GENE OCZ Trion100 480GB OCZ ARC100 480GB ────────────────── Trion100目前和ARC100都還有同時在銷售 所以會同時比較也是很正常的狀況 不過Trion100和ARC100相比之下 新增了960GB大容量,對於大容量需求者來說也是一個誘因 尤其是如果拿來搭次世代遊戲主機換裝 像是PS4或XBONE的話,更合適 因為用了大的就回不去小的,用了快的回不去慢的 是不會大多數的進步使用習慣 SSD-Z_辨識資訊︰ 支援TRIM/NCQ/DEVSLP等基本的必備指令 ![]() 搭配OCZ自家開發的SSD GURU管理軟體 可以進行SSD的優化更新還有超規空間調整 以及溫度和健康度等參數監控 ![]() 在連續持續使用370個小時後 目前健康度還是100% ![]() 空盤測試 AS SSD Benchmark ![]() CrystalDiskMark ![]() AJA System Test 影音串流模擬讀寫 設定條件 1920x1080 HD 10Bit 1GB ![]() 2048x1556 2k 10Bit RGB 16GB ![]() 比較的作業系統 Windows 10 相同環境下以及基礎驅動安裝後 Bootracer ARC 100 ![]() Trion100 ![]() SSD Benchmark ARC 100 隨機4k讀寫 24.56MB/s 54.23MB/s ![]() Trion100 隨機4k讀寫 88.79MB/s 68MB/s ![]() AS SSD Benchmark ARC 100 ![]() Trion100 ![]() PassMark Performance 得分 ARC 100︰3293 ![]() Trion100︰4250 ![]() 自己跟自己比較 TRION的效能整體都還是略勝於ARC TLC的SSD成品推出的初期 或許市場可能接受度不會這麼快 一般使用者的印象可能就是 MLC<TLC的接受度和壽命疑慮 主流容量240GB設定一天約55GB 次主流容量480GB設定一天約110GB 但TLC的寫入設定其實在每天的日常使用是足夠的 等到正常使用壽命終了時 那時SSD的容量和速度又不曉得進步到哪邊去了 穩定的主控和調教優化的韌體,才是整體的關鍵 畢竟主控先比顆粒先掛的機率,還是有可能較常發生 最現實的當然還是價格先決以及保固 對於速度和高容量的SSD需求玩家或使用者來說 目前選擇240或480還是主流和趨勢 相信後面TLC競爭白熱化後 能夠帶來更大容量以及更普及化的價格 尤其作業系統愈來愈肥,遊戲愈來愈大 大容量的SSD快速儲存媒介 一旦習慣後真的是回不去了 希望SSD大容量時代普及可以快速到來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您的住址: Kimagure Orange Road
文章: 401
|
這顆120GB的只要1290?
去哪買? 光保固就蠻划算了^_^ 只是, 上次實裝了120GB的當系統碟, "實際操作"表現可說是我這兩年內用過最糟糕的.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野放中...
文章: 1,400
|
120GB,賣1290,我也想知道哪邊買...
__________________
無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11
文章: 965
|
l更正一下
一時誤打 120GB是$1590才對 不過,個人認為120GB 實在太小就是 還是選主流240/480較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