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效能極限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windwithme
Elite Member
 
windwithm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AMD A10-5800K搭配GIGABYTE F2A85X-UP4高階FM2超頻分享

AMD在2011年7月左右推出Llano APU架構,Socket插槽為FM1
不久又在2012年10月左右再推出下一代Socket FM2
FM2與FM1兩者CPU插槽並不相容,升級前必須要注意的前題
以往AMD平台大都以延續性為優勢,本次更改插槽的速度有些過快



FM2架構代號為Trinity APU,導入AMD先前AM3+ Bulldozer類似的架構
價位也比上一代還要低一些,讓這個新平台所需的費用更為平價化
晶片組可繼續延用FM1時期所推出的A75與A55,但需使用FM2 Socket
此外也推出新晶片組來支援Trinity APU,也就是更為高階的A85X

CPU使用目前Trinity APU中最高階的A10-5800K
32nm製程4-Cores、原始時脈3.8GHz、Turbo Core最高可達到4.2GHz
TDP最高為100W,內建GPU為新一代AMD Radeon HD 7660D
FM1與FM2 CPU同為32nm,可惜在製程方面並沒有再提升


FM2底部針腳主要為904Pin,FM1則為905Pin
差異點在於FM2針腳在圖中右方箭頭下少一根針腳


MB使用GIGABYTE對應FM2 Socket的最高階版本 - F2A85X-UP4
價位大概只比A10-5800K高一點而已,組成高階FM2平台所需要的花費並不算太高
以黑色為主,灰色為搭配GIGABYTE高階MB的主要設計


採用自家超耐久技術,轉眼間也已經進入到第五代
2oz PCB與60安培超高耐電流的亞鐵鹽芯電感,還有近期主推IR3550 PowIRstage晶片
先前個人有分享過IR3550 PowIRstage對於供電區域的溫度有不錯的降溫表現


主機板左下
3X PCI-E X16,第一根頻寬為X16 / 第二根頻寬為X8 / 第三根頻寬為X4
支援AMD Dual Graphics與AMD CrossFire技術
3 X PCI-E X1
1 X PCI
Realtek ALC892音效晶片,最高支援至7.1聲道與High Definition Audio技術
Realtek RTL8111F網路晶片,左下方黑色為TPM安全加密模組插槽


主機板右下
7 X 黑色SATA,A85X晶片提供,SATA3規格
支援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及JBOD功能
右方為除錯燈號與雙64 Mbit Flash BIOS


主機板右上
4 X DIMM DDR3,支援1066/1333/1600/1866,DDR3最高容量可以支援到64GB
支援AMD Memory Profile / Extreme Memory Profile技術
旁邊為24-PIN電源輸入與前置USB 3.0擴充裝置


主機板左上
F2A85X-UP4在CPU左方為鐵灰色散熱片,共使用8相數位供電設計
左上方為8Pin電源輸入,FM2插槽支援AMD A系列與Athlon系列CPU
紅色按鈕為電源按鈕,藍色按鈕為Reset功能.黑色按鈕為Clear CMOS功能


IO
1 X PS2 鍵盤/滑鼠
1 X D-Sub / DVI-D / HDMI / DisplayPort
4 X USB 3.0/2.0(藍色)
2 X USB 2.0(黑色)
1 X S/PDIF光纖輸出插座
1 X eSATA 6Gb/s Port
1 X RJ-45網路孔
6 X 音源接頭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舊 2013-03-01, 10:07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indwithme離線中  
windwithme
Elite Member
 
windwithm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UEFI畫面
CPU Clock Ratio由38調整到45,也就是將5800K超頻到4.5GHz運作
DDR3開啟Extreme Memory Profile技術,將會自動超頻到原有的2133規格


DRAM進階參數,手動設定為CL10 11-9-32


電壓頁面
CPU Vcore 0.80000~2.30000V
DRAM Voltage 1.100~2.620V
將CPU設定為1.46250V,DRAM設定為1.600V


PC Health Status
以上超頻設定後的CPU溫度為41度,在UEFI介面下的溫度資訊會較準確
有關CPU溫度這部份底下會再說明


測試平台
CPU: AMD A10-5800K
MB: GIGABYTE F2A85X-UP4
DRAM: CORSAIR DOMINATOR-GT DDR3 1866 8GX2
VGA: AMD Radeon HD 7660D
HDD: CORSAIR Force GS 240GB
POWER: XIGMATEK Tauro 400W Bronze
Cooler: XIGMATEK HDT-S1283
OS: Windows8 64bit


效能測試
CPU 99.82 X 45 => 4491.76MHz
DDR3 2129.4 CL10 11-9-32

Hyper PI 32M X 4 => 24m 19.084s
CPUMARK 99 => 525


Nuclearus Multi Core => 13711
Fritz Chess Benchmark => 15.77/7568


CrystalMark 2004R3 => 223483


CINEBENCH R11.5
CPU => 3.64 pts
CPU(Single Core) => 1.15 pts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10m 39s
x264 FHD Benchmark => 13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舊 2013-03-01, 10:47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indwithme離線中  
浮出水面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508
多謝分享

FM2比起FM1小有進步

我3670K超3.4G(CPU-Z顯示最高電壓為1.488V),CPUMark才485,而且只能燒三核(不敢再加壓了 )
舊 2013-03-01, 11:18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浮出水面離線中  
windwithme
Elite Member
 
windwithm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PCMARK7 => 3644


Windows8體驗指數 - CPU 7.4


FM2 5800K在超頻時脈會比上一代FM1 3850要高出許多
因為5800K使用雙模組四核心的新架構,在時脈與超頻範圍有明顯提升
若單以效能來做數據比較,軟體主要是CINEBENCH中CPU單線與多線執行緒
FM2 5800K OC 4492MHz與i3-3220預設值3293MHz
i3-3220在Single Core CPU高出26.2%,5800K在多工CPU高出14.5%
FM2 5800K OC 4492MHz與FM1 3850 OC 3540MHz
3850在Single Core CPU高出14.8%,5800K在多工CPU高出7.4%
對於多工測試的Fritz Chess Benchmark,以上三款CPU效能差異也十分相似
三款CPU在效能表現互有高下,端看使用者需要哪一方面的效能來做選擇

2134.8 CL10 11-9-32
ADIA64 Memory Read - 12368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15474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11136 MB/s


FM2架構在預設時脈就可以拉到2133,比起FM1在預設時脈只能設定1866再高出一個等級
頻寬效能對於ADIA64 Memory Read項目中可再提升約20%左右
不過在Sandra與MaXXMEM頻寬測試,效能卻是比FM1低上一些
有關新架構的特性與頻寬表現就要看使用者的喜好,是追求高時脈或是追求高頻寬

3D效能測試
內顯AMD Radeon HD 7660D
3DMark Vantage => P6155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920 X 1080 => 71.70 FPS


FINAL FANTASY XIV
1920 X 1080 => 1245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1280 X 720 => 34.8 FPS


3DMark Vantage比上一代3850內建的Radeon HD 6550D高出約20%左右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與FINAL FANTASY XIV比較過後效能幾乎差不多
不過Unigine Heaven Benchmark測試DX11時,比起上一代幾乎有倍增的3D效能
5800K內建AMD目前最高階的Radeon HD 7660D,在3D效能表現算是十分出色
這也是AMD APU平台的優勢,為了拉高內建3D效能而設計,提供給3D入門需求使用者更好的效能

SATA3傳輸測試
SSD使用CORSAIR Force GS 240GB
AS SSD Benchmark - 719
Seq Read - 524.01 MB/s Write - 270.50 MB/s
4K - 64Thrd Read - 214.89 MB/s Write - 194.63 MB/s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512KB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540.5 Mb/s,寫入517.5 MB/s
SSD Benchmark TOTAL => 4020.13


Trinity APU支援的最新A85X晶片組,在於原生SATA3由6個增加到8個Port
對於有多款HDD或SSD的使用者能更方便應用,傳輸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以往AMD晶片組在SATA傳輸能力沒有Intel那麼出色,近期在每一代看來都有進步
以上測試可以看到整體讀寫效能與4K - 64Thrd的效能都有高水準表現
不過對於4K讀寫的效能大約只有Intel晶片組的50~60%,是日後需要再加強的地方
還有關於SSD Raid 0的Trim技術與效能,希望AMD新晶片組可以追上這兩個差距

溫度表現(室溫約22度)
系統待機時 - 40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舊 2013-03-01, 11:36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indwithme離線中  
浮出水面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508
引用:
作者windwithme
Trinity APU支援的最新A85X晶片組,在於原生SATA3由6個增加到8個Port
對於有多款HDD或SSD的使用者能更方便應用,傳輸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以往AMD晶片組在SATA傳輸能力沒有Intel那麼出色,近期在每一代看來都有進步
以上測試可以看到整體讀寫效能與4K - 64Thrd的效能都有高水準表現
不過對於4K讀寫的效能大約只有Intel晶片組的50~60%,是日後需要再加強的地方
還有關於SSD Raid 0的Trim技術與效能,希望AMD新晶片組可以追上這兩個差距

論述中肯!

我自己也感覺用SSD跑資料庫時,AMD SB的瞬間反應速度不如Intel PCH

但PCH僅限搭配Intel自家主控的SSD跑資料庫很順,若搭配他家主控的SSD跑資料庫則會不斷嚴重卡住,其與第三方主控的SSD在資料庫方面的相容性反而不如AMD SB
舊 2013-03-01, 12:40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浮出水面離線中  
windwithme
Elite Member
 
windwithm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CPU全速時 - 55
LinX 0.6.4


關閉AMD C&Q省電功能做測試,32nm APU與FX CPU在許多軟體得到的溫度數據都很低
常會比室溫低許多,也看過8~16度的數據,但CPU並非致冷片,通電使用應會比室溫還高一些
常態使用環境下這應該是不可能出現的溫度,在左方AIDA測出來的溫度不需參考也不列入比較
改用EasuTune6軟體的溫度,CPU全速的溫度表現還算不錯,搭配中階散熱器最高達到55度左右
以32nm來看溫度表現相當地好,建議搭配MB原廠軟體或是UEFI來判斷溫度是較為準確的

耗電量測試
系統待機時 - 44W


CPU全速時 - 165W
LinX 0.6.4


CPU與GPU同時全速時 - 183W
OCCT中Power Supply測試


雖然關閉AMD C&Q省電技術,但超頻4.5GHz的高時脈還是讓待機耗電量僅有44W
對於CPU全速時的耗電量達到165W還是偏高一些,GPU全速耗電量只增加18W表現很好
耗電量是AMD未來需要再改進的一環,好不容易才導入32nm製程,卻還不能有效地全面降低功耗

GIGABYTE F2A85X-UP4
優點
1.黑色PCB增加質感,Trinity APU架構讓高階MB依然平價
2.採用IR3550 PowlRstage新式供電設計,能有效將MOSFET溫度壓得更低
3.7個SATA3與1個eSATA3,對於SATA擴充性高
4.IO部份有4種不同的內顯輸出Port與4個USB 3.0裝置
5.內建除錯LED燈號與三種按鈕,方便裸機時使用

缺點
1.CPU全速時的耗電量依然偏高
2.傳統PCI有兩個會較佳



效能比 ★★★★★★★★☆☆ 81/100
用料比 ★★★★★★★★★☆ 86/100
規格比 ★★★★★★★★★☆ 88/100
外觀比 ★★★★★★★★☆☆ 83/100
性價比 ★★★★★★★★☆☆ 82/100

由以上測試來比較FM2腳位Trinity APU架構與FM1腳位Llano APU架構的不同
Trinity APU優勢在於CPU時脈可以有效地拉高許多,DDR3時脈也可以再提高一階以上
溫度與耗電量可能是因為同為32nm製程,這兩個部份沒有明顯進步
5800K在3D內顯有些許進步,而在某些支援DX11的Game會有出色的表現



新一代Trinity APU依然鎖定中低價位的入門市場,提供AMD產品線更多較平價的選擇
新晶片組在規格方面也比上一代A75還要更好一些,SATA3支援度也再拉高
但若如果已有FM1平台的使用者,目前看來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誘因要去升級FM2
如果是近期要選擇入門PC,且不太著重於CPU效能也想要有高一些的3D效能
那上市沒幾個月的Trinity APU應該是一個追求C/P與平價的好選擇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舊 2013-03-01, 12:59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indwithme離線中  
Sioux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6,087
  i社已經說過要看「表面溫度」而非「核心溫度」了,各主機板廠所附軟體也都是列出前者,這部份ET6和AIDA讀數是相近的.



  富鈞原廠網頁的S1283規格,三根8mm熱管,熱阻0.16度C/W:

http://www.xigmatek.com/product.php...e=specification

  加壓超4.5GHz的5800K,由待機到燒機,依AIDA數據,27升到56溫差29度,這表示已經超過181W,依ET6是24升到55溫差31度,更是將近194W!

  181∼194W還要加上待機功耗一定破兩百瓦.

  兩倍功耗以上換到的只有增加18%效能...

http://products.amd.com/en-us/Deskt...3=&f4=&f5=&f6=&



  A社的原廠「銅芯」散熱器資料似乎尚未釋出,先拿i社原廠銅芯來參考,在高轉時為0.356度C/W:

http://www.nidec.co.jp/product/fm/pdf/heatsink-017.pdf

  上升29∼31度是S1283「裸測」燒機,以原廠銅芯來算足足要升溫64.5度,也就是說加上室溫22為86.5度,光裸測都已經超過5800K的溫限74度.

  進機殼則還要至少再加上10度...



  所以想加壓超5800K又要在機殼內長期穩用的話,倒算回去至少要動用到A社原廠銅底四熱管那顆熱阻0.19度C/W,然後主機板供電相數也要夠多,機殼更是要多扇強化散熱才能排出那些廢熱:

http://www.sunon.com.tw/uFiles/file...hnology/004.pdf



  災情...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2&t=3131278&p=1
 
 
 

此文章於 2013-03-01 04:01 PM 被 Sioux 編輯.
舊 2013-03-01, 03:52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ioux離線中  
浮出水面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508
引用:
作者Sioux
所以想加壓超5800K又要在機殼內長期穩用的話,倒算回去至少要動用到A社原廠銅底四熱管那顆熱阻0.19度C/W,然後主機板供電相數也要夠多,機殼更是要多扇強化散熱才能排出那些廢熱:
http://www.sunon.com.tw/uFiles/file...hnology/004.pdf
災情...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2&t=3131278&p=1

坦白說就算不加壓,全速燒機時原廠越來越薄的散熱器也是不夠用的

不過換上從AM2+時代沿用至今的刀2後再燒機摸起來也只是微溫而已

那個災情比較像是散熱器本身有問題或沒裝好而已
舊 2013-03-01, 07:26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浮出水面離線中  
Sioux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6,087
  呣怪怪的...

  如果A社是拿「銅芯」配5800K,那100W x 熱阻0.356 + 室溫22 + 殼內10 = 67.6 < 74,沒問題.

  拿「全鋁」配,那100W x 熱阻0.462 + 室溫22 + 殼內10 = 78.2 > 74,就稍微棘手...

http://www.nidec.co.jp/product/fm/pdf/heatsink-014.pdf

  所以要等有鄉民把5800K附的散熱器底的原廠膏刮開來看一看,才知道是銅芯或全鋁.



  銅芯和全鋁都不用提要加壓超頻了,原廠銅底四熱管應該是最實料又實惠的選擇,至於7薄扇的音量...

  那個災情後面有CM原廠回覆說是選錯了95W散熱器才兩根6mm熱管又8扇塔.
 
 
 

此文章於 2013-03-01 10:25 PM 被 Sioux 編輯.
舊 2013-03-01, 10:16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ioux離線中  
Sioux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6,087
  看來國外5800K災情更嚴重啊...

http://www.google.com.tw/#hl=zh-TW&...iw=1126&bih=901

  也難怪65w的5700敢賣那個價了.

http://products.amd.com/en-us/Deskt...3=&f4=&f5=&f6=&
 
 
 
舊 2013-03-02, 04:38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ioux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23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