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77io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7
您的住址: 中國鬼島
文章: 281
要引用是嘛? 中文wiki :

歸因於奧斯卡金像獎的正面的展示和被廣泛的尊重,各工作室在所謂的「奧斯卡季節」,花費上百萬美元更特地僱傭了記者來推銷他們的電影。這也導致了奧斯卡金像獎被詬病為,其越來越受到市場化的影響,而不是影片的質量。威廉·弗萊德金(William Friedkin),一位獲得金像獎的導演和前典禮製片人,曾在2009年紐約的一次會議上表達了這種情緒,把它描述為「任何產業為了它們自己曾做過的最大規模的推銷」。此外,一些獲獎者,作為金像獎的批評者,曾聯合抵制其典禮,並拒絕接受所獲得的奧斯卡金像。第一位做這件事情的人是杜德利·尼可斯(Dudley Nichols,1935年,在The Informer電影上,獲得最佳編劇)。杜德利·尼可斯(Dudley Nichols)抵制了第8屆金像獎典禮,因為金像獎和美國作家工會有衝突。喬治·史考特(George C. Scott)成為在第43屆金像獎典禮上第二位拒絕接受其獎項的人(1970年,在電影巴頓將軍裡,獲得最佳男主角)。Scott把典禮描述為「行屍走肉的典禮」,並說「我不想成為其中的一部分」。第三位是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他拒絕了他的獎項(1972年,在電影教父裡面,獲得最佳男主角),引述了的理由是,電影工業裡面的種族歧視,以及美國本土人過於主流化。在第45屆金像獎典禮上,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委派Sacheen Littlefeather閱讀了長達15頁的演說來詳細描述他的批評。

Tim Dirks,作為AMC電影網站filmsite.org上的編輯,曾為金像獎寫過這樣一段話:

不幸的是,有價值的評論,藝術家的洞察,文化上的影響力,和許多電影中高質量的創造力,並沒有被給以相同權重的投票。特別是自1980年代起,高成本「公式化製作」,並有著驕人收益的商業大片常常被一哄而起的成為強勢的大贏家(和最佳影片獎的獲得者),但是它們並沒有偉大電影所具有的深度或者以任何方式被評論家廣泛認可。

典型的對於金像獎中最佳影片的批評,既是,在獲獎者和提名者之中,過多的出現了浪漫的歷史類史詩片,傳記類的戲劇,浪漫的戲劇喜劇,以及家庭類跌宕誇張劇情的戲劇,它們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在美國發行的,並且是在新年前三個月中發行的。這也導致了「奧斯卡之餌」專詞的發明,用來描繪這樣的電影。整體來說,學院的頒獎,似乎是經歷了某種周期性的過程:1940年代的早期,是以戰爭為主題的影片;1940年代的後期,1960年代的後期,和2000年的的中期,是「社會問題」的戲劇;而音樂劇和歷史類的史詩劇是在1960年的早期到中期;家庭類跌宕誇張的戲劇和傳記類的史詩劇是在1970年代的晚期,並貫穿了1980年代;一種特定的影片類型(這種前期的電影,現在被認為屬於「B級電影」)位於1970年代的早期和1990年代;浪漫的歷史類的史詩戲劇則位於1990年代的晚期和2000年代的早期;由被評論家認可和讚許的導演所製作的暴力內容的獨立電影位於2000年代的晚期;而20世紀的歷史電影則位於2010年代。這導致了在許多時候,更多特定的批評指出,學院正在和觀眾分裂,例如,由於中意於「奧斯卡之餌」而不是觀眾的喜好,或者是中意於歷史類有著跌宕起伏劇情的戲劇,而不是被評論家廣泛認可的,對於當時生活中的問題有著深刻刻畫的電影。學院似乎為了補償這些電影,而提名這些電影在其它不同的類別裡面,比如,為科幻和動作電影設置了特效和影片剪輯獎,為喜劇類設置了劇本改編和輔助表演提名,以及為被評論家認可的藝術電影設置了導演,攝影和外國語言的提名。

表演的獎項在某些年代被批評為,並沒有更多的認可那些高人一籌的表演,而是因為某種憐憫的原因,個人的倍受歡迎,對於過錯的補救而頒獎,或者是為了認可某一個特定的提名者的終生成就而頒布「終生成就」獎。


單看個名字
就把奧斯卡歸類在學院派?
舊 2018-05-24, 03:14 PM #3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77io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