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Ivanshan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127
引用:
作者sclee
看來日漫改編成電影,在美國沒什麼市場
個人覺得改得最好看的是明日邊界
我是看完電影之後,才知是日漫改編
這部是完全不需要對原著有任何了解
可惜叫好不叫座
卡麥隆團隊製作都無法扭轉
以後美國製片人沒人敢再碰日漫


其實不是「看來日漫改編成電影,在美國沒什麼市場」,我在前面引述的Deadline的北美首映週末報導中還有一段文字,a rival film finance sources exclaimed this morning, “Who spends $170M on fresh IP? It's fiscally irresponsible.”,一家對手電影公司了解財務的人士驚呼:誰會花1.7億美元在一個新的IP?根本是在財務上不負責任的行為。我的看法是,在新的IP上花那麼多錢的確是不負責任的作法,但財務操作上真正有問題的是,為何要花那麼多錢拍攝fanboys導向的電影?

好萊塢六大過去幾年已經有環太平洋、超級戰艦、攔截記憶碼、降魔戰警、地球過後、極樂世界、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明日邊界、驚奇4超人2015、朱比特崛起、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魔獸:崛起、星際爭霸戰:浩瀚無垠、銀翼殺手2049、攻殼機動隊、星際大戰外傳:韓索羅、環太平洋2:起義時刻...都是賠錢貨,而除了六大的賠貨貨之外,應該是最大的獨立製片Lionsgate,過去幾年也有億萬大製作最後成了賠錢貨,像是戰爭遊戲與金剛戰士,這些都是fanboys導向的億萬大製作最後都大幅虧損。我在前面提好萊塢海外十大市場,其實這十大也是海外市場的指標地區,如果在指標市場都無法全面達到一個基本票房水準、以億萬大製作來說是最起碼千萬美元的票房,那其他地區更難,再加上北美也賣不好,那就是註定虧損,而虧損的真正原因就是題材無法吸引多數觀眾,而fanboys導向電影就是無法吸引多數觀眾。這些賠錢貨的共通特色大概有兩點,無論是根據漫畫(主要是美漫或日漫)、遊戲(超級戰艦、魔獸:崛起)、玩具(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改編或原創(環太平洋系列、明日邊界),都是科幻類型,另外就是大多都牽涉到相對複雜的設定,一方面fanboys好像喜歡複雜的設定,另一方面複雜設定的目的就是可據以創造大型動作場面,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視覺特效,視覺特效就是燒錢的主因,再加上愈來愈燒錢的全球行銷費用,最後只吸引fanboys族群而其他觀眾多感無趣,大幅虧損是必然的。好萊塢大概以為fanboys導向電影=爽片,但是爽片的前提,是觀眾了解劇情的相關設定,若是設定太複雜而相關情節又乏味,一般觀眾想要看爽也很難,散場時會發現只不過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疲勞轟炸,這也可以說明電影院的消費人口為何會愈來愈少。

我個人是認為華納的DC電影,與米老鼠之家的Marvel電影最大的差別,就是後者在相關設定、包括背景以及各種人物在科技面的設定相對複雜,而且似乎以為每位購票觀眾都了解(都看過漫畫)所以很少在電影中解釋,前者相對來說這樣的問題相對較少,一般觀眾也比較容易進入狀況。而這樣的差別,應該也是Marvel電影的二刷、三刷或更多刷的比例較高,進而在票房上形成差距。而fanboys多所詬病的黑豹,我在春節假期租了BD回來看,我的感想是這片與其他的米老鼠之家Marvel電影真的有不少的差別。我是可以感覺到該片想在劇情上表現深度,但對我這種電影看太多的人來說,這個深度不夠而且很老套,但算是有誠意。最重要的,其實是這部不會像其他的米老鼠之家Marvel電影那樣,硬要安插往後好幾部電影的梗以及與之前十幾部電影連結,也不會有太多必須要對漫畫有一定了解才能看懂的惰節,這對一般觀眾來說真的是較容易接受的一部,我想這應該才是票房飆高的原因。該片當初原本想找逐夢大道導演Ava DuVernay執導,逐片獲得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但國外報導提到,因為Marvel電影都會硬要安插往後好幾部電影的梗,讓這位女導演認為在創作上綁手綁腳而拒絕,顯然接手的Ryan Coogler有談判到較好的條件,這可以從整部電影看出來,雖然仍使用了美國隊長3的一些片段,但完全不會影響一般觀眾對劇情的理解。而Coogler也找了他的愛將Michael B. Jordan演出片中的壞人一號角色,兩人已經連續合作了三部電影,即將再合作第四度。
舊 2019-02-28, 12:20 AM #9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vansha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