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razy Dog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南崁
文章: 108
之前網友的發言,認為「政治」是台灣拍攝歷史片的最大阻力,但我仍然延續一貫的想法,認為「商業因素」才是最大的阻力,政治的因素在程度上沒那麼重要。

為了更精確的討論,我先把「政治」的定義限縮為「政府、政黨及利益團體的干預」,而把一般民眾基於其政治偏好選擇支持(買票看電影)與抵制(拒絕觀賞)區隔開來,因為後者近似於商業行為,硬要與前者放在一起討論可能會模糊焦點,這點,希望各位網友不要介意。

歷史的內容不會只有戰爭與政治,因此,歷史劇的題材也不應只限於戰爭與政治。我認為,歷史劇的題材以100年內為例,最少還有下列幾種:
1.天然災害事件:如921地震、八七水災、林肯大郡事件…等。
2.社會事件:如白曉燕案、李師科/王迎先案(老兵的社會問題及警政問題)、湯英伸案(原住民與漢人文化衝突問題)、RCA污染案(永不妥協台灣板)、老兵重婚問題(時代的悲劇啊…)等。
3.重大公共建設:如中橫的開通(人定勝天的故事+自然景觀)。
4.某些人物的生活軼事:如「人間四月天」一類的故事。
5.其他:如IDF研發過程的故事…等。
以上這些題材意識型態的成份較少,相信政治力不至於干預,而終於不拍的原因,還是怕做了虧本。像人間四月天,當初製作人抱著劇本跑遍了各電視台也是因為大家都認為這種文謅謅的愛情戲沒有人要看,而不是因為「林徽音是五星旗的設計者、梁思成是大陸中科院的院士」這種政治因素。

至於戰爭或政治類型的歷史片,我承認一定會帶來政治力的干預,但或許是我對民主政治的樂觀與信心作祟,我還是願意相信政治力的影響不會等於或甚至大於商業的考量。
我再把政治的干預分成兩種,一種是正向的干預,就是由政府、政黨或利益團體提供人力、物力、財力以及資料贊助歷史劇的拍攝;一種是負向的干預,就是政府、政黨或利益團體利用管制、檢查、攻訐、撤資、示威、抗議等手段阻撓影片的拍攝。
先說正向干預的部份。歷史事件不一定就是對政府不利的,有些是可以補充解釋當今政府政策或制度的正當性的,例如民國79年的520學運,就促成了國會的全面改選;有些是可以凸顯台灣人或新台灣人所謂的「不畏強權」的特質的(如果有人相信的話…),例如823砲戰,就是對抗目前朝野各政黨共同敵人的故事,又如日據時代的台灣文化協會,是台灣菁英以不屈不撓的態度、和平理性的手段與日本殖民政權抗衡的典範(儘管日後有不少台灣文化協會健將死於二二八事件,但針對日據時代的部份,還是完全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理論上各政治勢力應該會贊助(或最少不阻礙)這類影片,但卻沒有,為什麼?
其次再談同時會遭致正向與負向干預者,如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一類的題材,是明顯有利於政治勢力的某一方而不利於另一方的。hanslucifer認為這一類的影片一定會被打壓,但我認為台灣具有實力不差的反對黨,與大陸的情況畢竟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提出一個反向思考:在影片本身夠水準的前提下,如果歷史題材有利於執政者,則執政者一定會支持拍攝,因為這是他寶貴的政治宣傳;如果題材不利於執政者,則再也者一定會支持拍攝,因為拍成了可以削減執政者的實力,遭打壓拍不成,也可以扣上白色恐怖的罪名,同樣削減執政者的實力,根本是立於不敗之地。但還是沒有人願意拍,為什麼?
當然也有只會遭受負向干預者,如謝雪紅跟她的二七部隊,我就認為沒人願意拍浪漫派台共的片子,因為宣揚共產主義畢竟還是遭受台灣各種價值的敵視,就如Lisa Hsu所言,同情阿拉伯人這種想法無法被美國人接受一樣。

阻礙戰爭及政治類型歷史劇拍攝的因素,還有一種與政治力類似、但仍舊不同的,就是拍片者的「自我設限」。其間的差異就是一個是真正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而不能拍,一個是未受到外來限制、但純粹因為自我虛擬出來的標準限制而不願拍。很多電視台的主管基於其虛擬出來的「合理假設」,認定人間四月天不可能叫座,結果呢?他們的合理假設可是錯得離譜。同樣的道理,也會有很多的製片公司基於其虛擬出來的「合理假設」,認定影片一定會受到政治力干擾而不願出資拍攝,實際上,是否真有政治力願意干擾仍未可知,但仍斷送一部片了。(…以上說法也是基於小弟的「合理假設」…哈!)

總而言之,我認為無法拍歷史片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商業考量,政治干擾的因素是有,但只限於某些類型的片子,程度上也不如商業因素來得重要。政治雖然是隻巨靈怪獸,但它的身影還沒這麼龐大。
我討厭「政治干擾」這種藉口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它太容易被片商拿來當作不求長進的廉價藉口。

以上,仍請各位多多指教。
舊 2002-07-12, 01:10 PM #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razy Do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