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iwenchen59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128
捨不得這個討論串寂寞,轉貼一篇文章<註>大話西遊乃東遊記西遊記的中國上片名稱
****************************************
:「《大話西遊》是不是被捧得太高了」。前兩天幾位朋友見面就說,哈,買到了一本書———《大話西遊寶典》,勾得自己又看了一遍《大話西遊》。

這本書登載了電影《大話西遊》的劇照、臺詞、影星檔案以及許多類似讀後感類的文章,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東西。關鍵是它傍上了《大話西遊》。網上搜索有關《大話西遊》的網站,結果是檢索出38 個。人們一定是太愛《大話西遊》了。但是網上一邊倒的溢美之詞,不禁讓人重新打量《大話西遊》,是不是把它捧得太高了。

香港電影的意念往往簡單甚至幼稚,但在技術上卻相當老練,所以在演繹上輕車熟駕,牛刀殺雞。《大話西遊》的元素就很世俗,愛情+道義,取經救世 。好在編導借助月光寶盒這個道具,天馬行空,使空間極具彈性,也就是極具張力。所以“大話迷”們填了那麼多的“理由”,猶覺得填不滿。

《大話西遊》火熱的最根本原因,可能不在於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而在於有這麼多人幹同一件事情。這部電影本質上不是目的,而是這麼一大群人溝通的話題和方式,它形成了一種“場”, 在這個由特定人群構成的“場”中,你熟知《大話西遊》就更容易與他人交流,獲得與人交往産生的快樂與滿足。

大部分人的相同行為會對另外的人產生壓力,這就是從眾心理產生的原因。這部和“顛覆經典權威”、“後現代主義”等詞語聯繫在一起的電影,尤其在大學校園中象徵著時尚和前衛,你若對它一 無所知,似乎就感到自己已經落伍了。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分析認為:《大話西遊》之所以在年輕一代學生那麼大反響,主要宣揚的是後現代文化,後現代文化已經在青年中流行開了,開始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文章最後說,夏教授將《大話西遊》所引發的後現代文化概括了:一個是“俗”,整個世界都受世俗文化的影響,神聖的東西,包括宗教都已經世俗化了;再一個就是“媚”,媚文化就是對愛情的一 種張揚,用後現代主義的方式,對愛情進行重新詮釋,目的雖然還是很崇高,但愛情的表達方式變得十分隨便了;再有一個是“特”,有特色、追求個性、按照自我的方式生活,這是後現代文化的一個重要 的特徵,也是現在的年輕人的一個重要的表現;還有一個是“嫩”,嫩即幼稚化。幼稚化在青年當中非常流行,上海的大學生吃奶瓶、打扮等,越來越幼稚化,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反映了新人類不願成長、 拒絕成熟、拒絕責任。所以不是《大話西遊》的藝術成就高得不得了,而是它成了後現代文化的象徵。



[這篇文章曾被 liwenchen59 重新修正編輯過 (時間 04-16-2001).]
舊 2001-04-17, 01:30 PM #8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wenchen59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