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rl
這好像變成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了...
電影界說"觀眾不支持,國片怎麼生存?"
觀眾說"拍出來的電影不好看、看不懂,怎麼支持?"
"支持國片"已經淪為一個口號,電影業好像忘了拍電影是商業行為(至少絕大部份是)而不是慈善事業。大部份的人是把看電影當成一種娛樂,而且這種娛樂的價位還不算低,要觀眾掏錢出來進電影院看,電影本身一定要符合觀眾的口味。要我花時間花錢去看一部看不懂的電影,我還寧願多花些錢收部我喜歡的DVD,高興看幾遍都行,這就是現實的情況。想起碼回收成本的電影公司應該認清這個現實情況而不是想靠"支持國片"這種類似道德勸說的口號來扭轉局面。既然本錢沒人家粗、特效沒人家炫,答案就很明顯啦,就像all4one兄說的從劇本下手啊,如果連好劇本都寫不出來,我真的不知道該支持什麼。
另外關於選角的問題,我是覺得要看鎖定的觀眾群。鎖定青少年的話,外表的重要性會大於演技,但如果是一般成年人的話,外表的重要性就會相對地比較低。不會演戲的俊男美女和會演戲的醜男醜女是比較極端的例子,對我而言演技是最重要的,外表只要看了不會不舒服就好,當然又漂亮又會演戲更好啦 。我比較擔心的是電影電視劇搞了那麼多年,硬底子的演員卻是寥寥無幾,電視上看來看去好像都是那些演得普普通通的人,什麼時候台灣才看得到孝莊(斯琴高娃)和康熙(陳道明)飆戲的那種感覺呢?
|
有!其實國片的劇本大都是蠻不錯的(特別是早期的電影:好小子那個時代的)
只是沒有好的設備來呈現(就是錢啦~)
其實我們人才多得很呢!
想想為何 李安、吳宇森、李連杰、成龍.......等等的
他們到好萊塢去不是都有很好的發展嗎?
因為本土沒有讓他們能夠發揮的空間
大家失去信心太久了
那為何周星馳能拍出聲光效果"媲美"好萊塢的少林足球?
是因為他們有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