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wiselyyen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18
國片輔導金「大」修正

中國時報(2002.06.04)盧悅珠/台北報導
國片輔導金「大」修正

  年年挨批的國片輔導金辦法,昨日再度做大幅度的修正,最大的變革是將以「兩年合併」、「公司與影人績效計點評審」以及「以官民相對資金投資來鼓勵跨國製片」的方式進行。電影處處長周蓓姬昨日表示,新辦法是希望能以集中財力拍攝大片來帶動國內的電影產業,由於立法院之前不滿意國片輔導金的做法而凍結了今年的8000萬台幣國片輔導金,因此,電影處將在今日趕送立法院,以儘快在這次立法院院期結束前讓8000萬國片輔導金解凍。

  由於新任新聞局長葉國興相當堅持市場面,因此,全面揚棄了過去輔導金評審以書面企劃案或劇本來考量給錢輔導的方式,而改以由拍攝最佳組合來提升信心指數的原則來評斷。而照新辦法,想申請國片輔導金的電影公司必須提出五年內一部代表作品的國內票房數字、國際版權販賣情形,以及該作品在國內外影展的參展狀況資料,同時還要提出包括編導演工作人員的組合人選以供評審參考,電影處希望以此績效計點去蕪存菁,並鼓勵各行菁英加入電影行業。

  原則上,因兩年合併的國片輔導金金額約一億元台幣,所以分配輔導的方式為:兩千五百萬元、兩千萬與一千五百萬元各一部,而一千萬元四部,總共兩年輔導七部國片,之前鼓勵新導演拍攝的五百萬元則被取消。不過,為培養新導演,電影處仍在一千萬元類別裡保留了兩個名額給新導演,為此,電影處亦給新導演資格限定,新導演至少要有拍過一部至三部劇情長片的經驗,而若無上述經驗者,亦得當過副導且合作的電影必須有得獎的紀錄。

   至於跨國大片的條件,新聞局亦提:包括國內資金、國內演員人數都得超過二分之一,或是出品人與導演是國內影人但國內演員不能少於四分之一,或是電影拍攝主景與後製作業都得留在國內及國內演員要超過四分之一,除此之外,上述四個條件的共同前提,還要電影的題材必須與華人有關。

  據稱,電影公司自己要在一定限期內籌出相對資金拍攝的概念,是希望「把餅做大」,電影處對於「籌資不足的金額」將採取扣錢以保留給後補者的措施。至於如此方式是否會引進「中資」?或是演員與導演將來會出現大陸的章子怡、張藝謀以及美日等巨星掛名的問題,電影處說只要符合上述四個條件,能活絡市場,這些應該都不是問題。
舊 2002-06-04, 02:03 PM #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iselyye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