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asonW
台灣現在管教育的的官員大多是從美國回來的,這些人在美國看到了人家教育体系"好"的一面,卻未仔細探索其缺點,美式教育可以教出天才,但也是教出了很多笨蛋,不信,你可以找一些在美國受完教育的人來問,是不是有很多人就連拼字都有困難,連美國的官員也正在想辦法改善這個問題,而我們的官員老是"拾人牙慧",人家用過的都說好,唉!
之前把許多”專科”改制,我就好笑了,這些人的想法太可笑,讓我聯想到軍閥時代打籃球,一人分一個球的笑話,反正大家都想上大學,乾脆增加大學的數量,把以前該上專科的人統統搞上大學,我記得我77年聯考時,自然組要290分才有學校上,現在呢?有200分可能就上了,我的同學有些在當講師,也一直說,學生的程度是愈來愈低了!
對外,把我國的平均教育水平拉高了,可是,這些混上大學的學生,畢業後還是找不到工作,還是比不上別人,更糟的是,他們自覺是”大學生”,就變得”眼高手低”,只想一步登天,對於一些比較幸苦的工作不屑一顧,那對我們的社會是好是壞呢?
台灣的教育改革路走對了嗎?不!我想是失敗了!
|
小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美國的教育制度也並不是最好的
事實上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的
只是看要將重點放在哪裡
台灣之前的教育過度的重視智育
培養出來一堆唸書的機器又有什麼好呢?
(看官請勿生氣或自行對號入座,請聽我繼續道來)
您覺得台灣的學生很有人文氣息嗎?
您覺得台灣的學生很有美感(欣賞美好事物的能力)嗎?
您覺得台灣的學生愛運動嗎?
你覺得台灣的學生很能發揮TEAM WORK嗎?
你覺得台灣的學生很有禮貌懂得尊重他人嗎?
?????????
新的學制著眼點在於,希望能夠改變以往過度偏重智育的情況
而希望下一代的學生可以「全人發展」
所以才會希望一個學生在社團也能不偏廢
能願意當幹部陪養LEADERSHIP和TEAM WORK
...等等,各方面的培養,
甚至好像加入社區服務什麼的也可以加分
無論實行的結果如何
至少出發點我個人認為是對的
實行的效果不好的話,可以來檢討實行的細節
但整個大方向我想應該是很好的
以往偏重智育的結果
你可以看看現在的社會
(教育的奧妙之處就在於現在做的改變要十數年後才看得出不同)
(所以現在的社會呈現的就是以前教育的成果)
因為重視智育,所以大家平均收入提高了
但是國民文化水準似乎卻沒有隨著提高
這點我想大家應該有深切的體認
現在的社會重錢勝過一切(笑貧不笑娼?)
口水淹沒了整個台灣(吵架吵贏別人就表示自己是對的?)
學生不愛閱讀只愛上網(文學素養、文筆越來越下降)
看電視只愛看SOS耍嘴皮?
大家都忽略了有些看不見的東西是比錢還重要的
趕流行是因為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喜歡的是什麼?應該執著什麼?
難道大家還要這樣繼續下去嗎?
最根本之道就是從教育做起
希望未來的社會可以更好,
覺得大人的世界很骯髒,最好的方法就是
等你也變成大人的時候,不要跟著大家做那些骯髒的事
或許大家覺得我講的都是打高空
沒有實際的作法
但是教育本來就是這樣
要有高目標,做了以後才能比較接近目標
如果連目標都定成低標準,那才是可悲吧
總之大方向正確了,就算走的過程很坎坷
最後還是會一步一步接近目的地的
這是小弟的一點小小想法
與大家分享